首頁 > 易卦

後金起初不重視火器,寧遠一戰被打醒,深知發展火器的重要性

作者:由 烈日炎天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12-05

皇帝一般有多少嬪妃

清朝的前身叫作金,由努爾哈赤在女真各部的基礎上,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為了區別歷史上的金朝,史書稱為後金(1616年-1636年)。如日中天般的後金軍在大汗努爾哈赤的統帥下攻城略地,很快就在關外打出了一片天地。朱明朝廷看到建立不久的後金威脅其在東北地區的統治,便派出裝備大量火器的明軍前去鎮壓。

後金起初不重視火器,寧遠一戰被打醒,深知發展火器的重要性

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兵部右侍郎楊鎬率領明軍和藩屬國朝鮮軍共20萬,裝備數萬件大將軍炮、虎尊炮、佛朗機炮、火箭、三眼銃、迅雷銃、鳥銃、柺子銃等各式火器,浩浩蕩蕩殺奔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後金八旗軍以弓馬騎射見長,根本沒有裝備火器,此前在關外與明軍交戰均能取勝,所以瞧不上操作繁瑣的火器。三月,在撫順薩爾滸山,6萬後金八旗軍與十多萬明軍主力決戰,此時天降大雪,本來就士氣低落的明軍,槍炮引信火藥被淋溼無法施放,加上地形是丘陵山林,八旗軍發揮弓箭快捷優勢,將明軍打敗。

後金起初不重視火器,寧遠一戰被打醒,深知發展火器的重要性

這場戰役明軍共損失45800多人,20000餘件火器被八旗軍繳獲,但是後金軍隊卻沒怎麼裝備這些火器,他們認為明軍有火器照樣打敗仗,而且火器使用不僅麻煩,壞了還修不了,自己憑弓箭刀矛能打敗明軍。起初的後金八旗軍這麼不重視火器,自以為憑刀矛騎射就可包打天下,然而幾年後就被火器上了一課。1626年(明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正月,意氣風發的後金大汗努爾哈赤率領13萬大軍,想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位於遼西走廊中部的寧遠城。明朝寧遠守軍有一萬多人,統領是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袁崇煥。

後金起初不重視火器,寧遠一戰被打醒,深知發展火器的重要性

深通韜略的袁崇煥早有準備,把12門大炮安於城牆各處,這其中就包括11門進口的西洋大炮。後金軍哪裡知道厲害,使用攻城老辦法,21日在牌車、盾等掩護下開始大舉攻城,明軍西洋大炮威力可不是明朝自己造的炮所能比的,炮身粗大、設計合理,猛烈的炮火打後金軍做掩護的牌車如摧枯拉朽。因為西洋大炮射程遠,能形成交叉火力,接近城牆的後金軍往往遭到城牆上不同角度的打擊,致使人員傷亡慘重。雙方激戰三天,後金軍損失高達17000餘人,大汗努爾哈赤都被西洋大炮擊傷,不得不撤軍回去。

後金起初不重視火器,寧遠一戰被打醒,深知發展火器的重要性

寧遠之戰中遭受慘敗的後金如夢初醒,深知要想取得攻堅戰的勝利,光靠騎射和士兵勇敢是不行的,要想取得更大的戰果,就要重視發展火器,這個觀念在後金統治階層中達成了共識。1626年9月後金汗努爾哈赤去世,其子皇太極承襲汗位,年號天聰,他對火器非常重視,把繳獲明軍的火器發放軍隊使用,但是皇太極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想要發展火器,必須自己掌握製造技術。因為旗人不善於製造使用火器,後金就重金招募漢人工匠,仿製明軍火器,並於1631年春製成西洋

紅衣大炮

,並且成立了專門操作大炮的八旗漢軍部隊。

後金起初不重視火器,寧遠一戰被打醒,深知發展火器的重要性

以後的作戰中有了紅衣大炮的支援,後金軍隊如虎添翼、屢戰屢勝。天聰五年(1631年)十月初九,皇太極派遣8員大將,率八旗兵500以及若干漢軍進攻位於大淩河城西5裡渤海灣畔屯糧的於子章臺,擔任火力支援的是炮隊總兵佟養性,共攜帶紅衣大炮6門和大將軍炮54門,將於子章臺包圍,後金軍讓臺內明軍投降,因為垣牆堅固,明軍決絕投降準備憑臺堅守。

勸降無果後,後金軍開始攻臺,但是這次不是派步兵向前衝,而是用幾十門火炮轟擊。就這樣一連三天的炮擊,使臺垛被擊壞,明軍有57人被炮火擊斃,剩下的明軍惶恐不已,只好投降。附近其餘各臺明軍看到後金軍火器厲害,有的投降,有的逃跑,後金軍繳獲各臺囤積的糧草可供一月之用。

後金起初不重視火器,寧遠一戰被打醒,深知發展火器的重要性

後金天聰七年(1633年),

明將

孔有德、耿仲明渡渤海歸降後金,他們的部下也很會製造火器,更充實了後金的火器製造。自此之後重視火器重要性的後金(清),在統一全國的戰爭中,都大規模地使用了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