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千古之謎有待揭開 洞庭湖第四枚大鐵枷“浮出水面”

作者:由 岳陽日報客戶端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1-22

全部附件怎麼看個數

千古之謎有待揭開

洞庭湖第四枚大鐵枷“浮出水面”

千古之謎有待揭開 洞庭湖第四枚大鐵枷“浮出水面”

千古之謎有待揭開 洞庭湖第四枚大鐵枷“浮出水面”

千古之謎有待揭開 洞庭湖第四枚大鐵枷“浮出水面”

千古之謎有待揭開 洞庭湖第四枚大鐵枷“浮出水面”

□張崢嶸

從泥石中露出一角的第四枚鐵枷。

市文保中心工作人員現場察看。

位於岳陽樓景區五坪臺的第一枚鐵枷。

位於湖灘的第二枚鐵枷。

特大幹旱後,洞庭湖成了熱門話題,而近日岳陽最熱門的乃是岳陽樓下千古之謎鐵枷重現江湖。傳說洞庭湖有五枚鐵枷,一直只有三枚得到證實,現在,第四枚浮出水面。

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市民極大興趣與熱切關注,得到了岳陽市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近日,一場由市文保中心組織,省、市文物保護專家以及熱心市民組成的鐵枷文物座談會召開。

鐵枷之身世歷代眾說紛紜

鐵枷又名鐵械、鐵扭、鐵佛,為質料堅實、表面呈黑褐色的生鐵所鑄造,重若7000餘斤。兩端為燕尾形狀,兩尾相距1。86米,一端兩尾各有小孔,另一端兩尾無孔,中間有直徑0。28米的大孔。洞庭湖鐵枷與南京三枚飛來剪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大小不一。

一直以來,洞庭湖鐵枷鑄於何年何月、怎麼移入湖中、有何用途說法頗多,因無確切文字記載,未能蓋棺定論。

翻閱歷史文獻,據北宋範致明《岳陽風土記》載:“古人鑄鐵,如燕尾相向,中有大竅,徑尺許,不知何用也?或雲以此壓勝,闢蛟蜃之患;或以為碇石,疑其太重,非舟人所能舉也;或以為植木其內,編以為柵,以御風濤,皆不可知?”對岳陽風土很有研究的範致明,都弄不清楚它的來歷和用途,未能為後世留下一個明證。

南宋時,張世南在《遊宦紀聞》中寫道:“岳陽沙上數枚,人以為厭勝鐵枷,或認為湖賊王么(應為楊么之誤)碇石,或雲昔人拒江之具。”又據張元忭《巴陵遊覽記》載:“城外有鐵鑄方佛五尊,蓋晉伐吳,吳人以鐵鎖橫截之,此殆植標系鎖之具耳。”你道一,他道二,大都是憑己之見的猜度,不可為實。

如今,經過了幾代專家學者的研究結論越來越多,目前有七:穩定岳陽樓樓基、古代官府豎旗杆的鐵座、船隻泊岸的鐵錨、司馬炎為消滅東吳時用鐵鏈封鎖湖面時兩端用來系鐵鏈的鐵鎖、宋朝鐘相楊么在洞庭湖組織農民起義時鑄的阻船墩、鎮湖怪等說法。

鐵枷之勘測現場驚現第四枚

記載鐵枷的最早文字是北宋的《岳陽風土記》:“江岸沙磧中,有冶鐵數枚,俗謂鐵枷,重千斤。”這至少可以說明鐵枷是宋代以前的了。追溯中國鑄鐵工藝最早在戰國時期,至漢代已非常成熟,但重若幾千公斤又是水中之物的不多見。

如果說宋代說的數枚有猜測之意,清光緒《巴陵縣誌》載:“鐵械在城西門外水次,制度甚工。凡五,其一較小。”此說數量與大小就非常具體了。由此證明,清代以前原有五個,後來我們所見一直是三個,這也成了尋覓另兩個的重要原因。

三個都在湖灘上,一時隱一時見。為了方便遊人參觀,1980年5月岳陽樓管理人員從湖灘上移了一枚置於岳陽樓景區五坪臺。其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岳陽樓保護規劃》中已被列為岳陽樓的附屬文物。

為了便於後面的實地研究,還有兩枚採取就地保護,一直在“點將臺”下的湖灘上。常年被湖水淹沒,一般在10月份最上面的一枚露出水面,11月下面的一枚才會露出。今年洞庭湖遇118年以來歷史最低水位,這兩枚鐵枷提前全部顯露湖灘,從而引發了很多市民前來一睹為快,拍照留念。

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文物保護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隨著年復一年洞庭湖水位的起起落落,網路上關於鐵枷保護的呼聲也隨著湖水起起伏伏,每年都會有熱心的市民提出自己的保護建議。

今年9月,因鐵枷的提前出水,市文保中心陸續收到市文化旅遊廣電局轉來的市長信箱關於鐵枷保護的市民意見及呼籲文物保護部門加強鐵枷保護的影片。市文保中心迅速組織相關專業人員對鐵枷進行了照相、測量、繪圖等相關工作。在第三枚附近勘測時,意外有了重大發現,從泥石中發現第四枚一角。岳陽樓點將臺由東往西依次為一二三號,並測量出相關具體資料。資料證明,二號鐵枷稍大一點。新發現的第四枚,因斜插入很深的淤泥之中,目前未做清理。

鐵枷之保護任重而道遠

為加強對湖灘上鐵枷的保護,給關心鐵枷的市民以專業的解答,市文保中心彙報市局後,迅速組織邀請省市文物保護專家、熱心市民、新聞媒體召開專題座談會。一是請專家們為破解鐵枷之謎助力,二是為見證洞庭湖、岳陽樓滄桑鉅變的重要歷史文物得到科學合理的保護提供可行措施。

座談會上,專家們各抒己見,科學論證,關於其製作時間與來歷,都發表了不同見解。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考古學家向桃初教授提議:證明年代,可根據鑄造技術及形態上發現同類型產品去完成;證明何用,可用排除法,他認為是岳陽樓某附件的一部分而不是獨立的東西;證明價值,可作為重要課題,列入研究,揭開其神秘面紗。

鐵枷的保護措施得到與會者的一致認同。岳陽樓點將臺湖灘上的鐵枷與五坪臺上陳列的鐵枷為同一時期同一工藝鑄造,乃洞庭湖、岳陽樓歷史變遷的重要文物,應與五坪臺鐵枷一樣視為岳陽樓附屬文物,由市文物保護中心負責管理。鐵枷體量巨大,且其千百年來置於湖灘未曾移動,其年代及用途均未明確,為了以後的勘查,建議按文物保護原則實施原址保護。由市文物保護中心在湖灘鐵枷附近適當位置豎立說明牌,結合現代科學保護手段,加強日常巡查,確保文物安全。

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付志龍說:“文物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下一步,我們將按專家們集中研討後形成的意見,切實做好鐵枷的保護工作。保護文物,人人有責。非常感謝市民對文物保護的關注,是我們莫大的榮幸。以後歡迎更多市民及各界人士投入到文物保護這使命光榮、意義深遠、責任重大的崇高事業中來,為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大家的智慧和力量。”

是的,見證鐵枷,由衷的自豪。遠去的時代,古人就能鑄造如此龐大的生鐵鑄件,工業技術可見一斑。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見證,更是岳陽人民的驕傲。

鐵枷歷史有多長?

重大製作有何用?

鐵枷仍在浩瀚的洞庭湖中,等待身世之謎的解開。

這一個個難解之謎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專家學者投身研究,得出有根有據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