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作者:由 臨汾街邊社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3-10

臨汾以前叫什麼名字

臨汾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北魏時在今臨汾市區建“白馬城”,移平陽縣於此。隋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楊堅嫌“平陽”與“平楊”諧音,改平陽縣為臨汾縣,取“濱臨汾河”之意。1971年在此設臨汾市,2001年設地級臨汾市。轄一區兩市十四縣。

堯都區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堯都區相傳為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帝堯陶唐氏誕生、建都之地。春秋時期晉國置平陽縣,歷秦、漢、魏、晉不改。2001年設地級臨汾市時,改縣級臨汾市為堯都區,以紀念“堯都平陽”之歷史。

汾西縣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西漢置彘縣,東漢為永安縣。北齊置臨汾縣,兼置汾西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臨汾縣為汾西縣。據《元和郡縣誌》,汾西縣,取義城當汾水西岸。

吉縣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吉昌縣,五代唐避李國昌諱,改名吉鄉縣。明為吉州。宋置吉鄉軍,元稱吉州。據嘉慶《一統志》,吉州,以城有青山得名。1912年改為吉縣。

霍州市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為霍邑縣,金貞祐三年(1215年)置霍州,因境內有霍太山得名。1912年絳州為縣,始稱霍縣。1990年撤縣建市,名為霍州市。

安澤縣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1914年定名安澤縣。據民國《重修岳陽縣志》。初治當今古縣治,以地當安吉嶺和澤泉間得名。

大寧縣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置大寧縣,取義大吉大寧。

浮山縣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漢為襄陵縣地,北魏置葛城縣,北齊併入禽昌縣。唐武德二年(619年)於今古縣村置浮山縣。據《元和郡縣誌》,以縣西浮山為名。

古縣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古縣:古縣即古之岳陽。原為北魏建義元年(526 年)所置的安澤縣。隋大業二年改成岳陽縣, 1914年改岳陽縣為安澤縣。1971年,割安澤縣境西部7公社和浮山縣北部3公社建縣,因不能復“岳陽”縣名(湖南已有岳陽市)遂名古縣。

隰縣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漢置蒲子縣。隋改隰川縣。唐稱隰州。據《太平寰宇記》載:以縣南有龍泉,地溼,因名隰。1912年改為隰縣。

襄汾縣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1954年由襄陵、汾城合併置縣。襄陵以晉襄公陵而得名。汾城系古晉國都,因汾河流經得名。襄汾,取襄陵、汾城二縣首字為名。

翼城縣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東漢為絳邑縣之翼城。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名翼城縣。據《翼城縣誌》,城當翔翱山下,山形如鳥舒翼,以山形為名。

永和縣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古稱歸化縣。當地府尹為避免與涑水縣(今大寧縣)因地界之爭而發生械鬥,望兩縣永遠安寧和好,改歸化縣為永和縣。

鄉寧縣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北魏延興四年(474年)置昌寧縣,唐改鄉寧縣。據嘉慶《一統志》,後唐避李國昌諱改昌寧為鄉寧。又據《郡縣釋名》:“鄉寧縣,蓋合呂鄉、昌寧之名為名也。”

曲沃縣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漢為絳縣地,後魏始置曲沃縣。據《讀修曲沃縣志》,因古曲沃城為名,古曲沃得名於境有沃水並縈迴盤旋,是為曲沃命名之由。

洪洞縣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漢置揚縣,東魏初置洪洞鎮。隋置洪洞縣。一說洪洞,洪是大水,洞是疾流,因為此地靠近汾河,形容波濤澎湃。又據《舊唐書·地理志》,取義縣北之洪洞嶺。又據《山西通志》:“縣北五里有洪崖古洞,縣以洞名。”

蒲縣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古稱蒲子國,因唐武帝堯時蒲伊子隱居於此,而名。隋代稱蒲縣。一說,似當以盛產蒲草為名。

侯馬市

臨汾各市縣名稱的由來,堯都區竟是這樣的!

古稱“新田”,春秋時為晉國都城。秦、漢置絳縣,劉邦封周勃為絳侯於此。東漢、魏、兩晉置絳邑縣。明洪武八年(1375年)絳州金臺驛遷“下馬裡”為驛站時,因忌諱“下馬”二字,而“下”在當時地方言中讀如“侯”,故將驛站登記為“侯馬驛”,侯馬從此成為正式地名。1958年,曲沃、新絳、汾城合併建侯馬市。1962年去市復設曲沃縣。1971年,復置侯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