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崀山歸來說“崀”字

作者:由 WiTBAT蕙柏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4-27

崀字的含義是什麼

崀山歸來說“崀”字

天一巷、辣椒峰、情人谷、天生橋……這一連串獨特的名稱,構成了令人神往的崀山景觀。

從幽林秀中走出,我不禁對這個“崀”字深沉而又淺薄地思考起來。

舜皇是否來過這座控越地、鎖雲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山,因為年代的久遠,更不見於哪部典籍的記載,人們都只是聽聞而已,故而其真實性已無從稽考。然而,中華文明的一個獨特性,就是千萬年來人民的口耳相傳,因此,舜皇南巡到過這座大山,也絕不完全是空穴來風。如此推斷,既然舜皇來過舜皇山,那來到崀山就有了可能;舜皇觀賞了崀山的美好山水,賜此山為“崀”,也就有著順理成章的必然了。

崀山歸來說“崀”字

這樣看來,有人所說崀山是“養在深閨人未識”,我覺得是委曲了崀山。試問泱泱大中華,名山無數,又有幾座是由幾千年前的王者賜名、又是由王者之名而命之者?只是因為崀山地處邊陲,交通閉塞,被世人所忽略了而已。時光似水,大浪淘沙,崀山才在今日以姣美的丰姿待價而沽。

“崀”之為字,其字義來自於傳說中舜皇的金口玉言:“山之良也,崀山,崀山!”一國之尊面對如此奇山,唯以一個“崀”字名之,“眼前有景道不盡”,好女為娘,好山為崀,可見舜皇對崀山讚美的極致。

其字形更可謂匠心獨具,漢字的造字法中,最主要的是兩種,一是會意,“崀”字上為“山”下為“良”,正蘊含著“山之良也”會意;一是形聲,上“山”下“良”,又和諧著上形下聲的形聲。對文字我沒有過深的探究,但一個字具備著兩種造字法的元素,又是如此恰切和親切的,恐怕不是很多。這是舜皇的刻意為之還是他的妙手偶得,我們不得而知。至於我這種淺薄的解讀是否貽笑於方家,則是“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而置之度外了。

崀山歸來說“崀”字

我還在想,舜皇為何不把這個“崀”字造成左右結構,那應該是為了體現“崀”字的獨特性吧。左右結構自然四平八穩(崀山本地人過去就有按左右結構來寫的,說法是“良”者“糧”也,而“糧”是不能被山石壓住的。鄉民們這種豐衣足食的心願,是無可厚非的),但又能如“崀”字而體現出崀山的雄奇險峻、幽遠高深麼?

一個“崀”字,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歷史的久遠、人文的凝重、山水的雋永,土地的靈秀……崀山又稱為“嵻崀”,奇山異水,良田萬頃,民康物阜,自然靜美,淳樸的民風,祥和的村居,恬靜的田園,迷濛的煙霞——走進崀山,面對著世外桃源般的良田美景,感受著古老而質樸的靈山秀水,耳目一新間,一個“崀”字,怎不深深地印在人們記憶的深處?

崀山歸來說“崀”字

作者: 蔣雙捌(湖南省新寧縣一渡水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