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古老的《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蘊藏著中國5000年的精神信仰

作者:由 漠鷹茶館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8-02

目瑙齋瓦是什麼族

1、中華民族神話永遠在我們的靈魂深處

相信每個人都有聽老一輩人講神話傳說地經歷。一群小朋友坐在樹下,聽著老人繪聲繪色地講述那或善良、或狡詐的神話人物, 這已經成為了世代相傳的集體記憶,在我們的心中久久難以忘懷。

隨著城市化的程序,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匆匆的腳步背後,人們瞄準的目標都是星辰與大海。你已經多久沒有好好坐下來聽聽故老相傳的故事了?中國神話作為人類歷史上璀璨的明珠,在外來文化、現代藝術的衝擊下,彷彿已經漸漸式微,已經成為小朋友們啟蒙教育的素材,與主流社會已經脫節。神話耀眼的光芒,彷彿也已經成為歷史塵封的一枚琥珀,所有的美好只能在博物館與文獻中得以展示。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其實神話傳說從未離我們遠去。

幼年時候看的動畫片《大鬧天宮》,一句“俺老孫來也”鑄就多少兒童的童年記憶;

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經典臺詞:“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感情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能給我一次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哪個女孩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讓多少情竇初開的少年熱淚盈眶;

《悟空傳》中那句:“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伴我們走過了豪情壯志的大學時代;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他們說我死了,那些貪新的,念舊的一本正經說鬼話的,苟活的,正腐爛的,不敢開始更不敢結束的,陽奉的,陰違的,粉飾明天,篡改昨天的,來路去路都全部依稀的,他們願意聽到我死去。他們,也包括你嗎?”讓步入中年的我們,那已經逐漸冰冷的血液再次沸騰!

神話傳說,從未離我們遠去,而且會在未來,繼續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與價值觀。

而且有意思的是,在高科技領域,以中國神話命名的高階製造產品不勝列舉。

載人空間試驗平臺“天宮一號”、登月探測器 “嫦娥”、月球車 “玉兔”、中興的通訊晶片“朱雀”、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華為作業系統“鴻蒙”,無不體現了對神話典故爐火純青的運用,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科技時代也能熠熠生輝,讓冰冷的科技也能體現出極富生命力的浪漫主義情懷。

中華民族的神話傳說一直伴隨著我們的生活,從未離開,神話典故在世界上的傳播與推廣,更加體現了我們的一種文化自信,一種對傳統文化價值迴歸的展示。

在我們的靈魂深處,永遠會有著中華民族神話傳說的一席之地;這些古老雄渾的故事,仍然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精神世界。

古老的《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蘊藏著中國5000年的精神信仰

2、以神話讀神畫,以神畫解神話

《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的作者是著名的學者蕭兵,號稱學界 “怪傑”,他是神話學家、楚辭學家、人類學家,著作等身。

古老的《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蘊藏著中國5000年的精神信仰

蕭兵先生一直致力於研究以華夏一族為骨幹的中華民族神話傳說故事,其中就包括了我們平時很少能見到的少數民族神話,體現了華夏各民族一家親,透過對各民族神話傳說的比較,以不同時空各類神話形象的異同,展現神話傳說故事發展的歷程。

在敘事的過程中,蕭老師採用了邊敘邊議的一種方式,讓讀者不僅知道神話故事的“表”,更能知道神話的“裡”。點與面結合,時間空間交映,微觀宏觀呈現,讓讀者從本源上對華夏各民族的神話故事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知。

另外蕭老師一直對神話的“神畫”念念不忘,他認為,如果只講述各民族的神話故事,略顯單調,不能做到高質量、圖文並茂地欣賞神話。即使個別的著作帶有一些圖畫,又顯得有些簡陋模糊,很難體現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最理想的辦法就是把神話文學與神話藝術融合,一起進行研究。

“以神話讀神畫,以神畫解神話,在研究領域發揮影象的威力。”

《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的插畫師雪魚,雖然歲數不大,但是對中國神話傳說的精神核心理解極為透徹,他的作品具有極強的“敘事性”,又兼具傳統民族文化的內涵。

古老的《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蘊藏著中國5000年的精神信仰

以大禹治水為例,雪魚先是把相關的神話故事全都通讀一遍,然後又找到畫像磚、雕刻等文物中大禹相關的形象,提煉出最能表現大禹的符號特徵,形成了具有牽動人心力量的插畫。

神秘優美的中華民族神話傳說故事,與有靈魂的精美插畫相得益彰,真是體現了以神畫解神話。

3、中華民族神話的起源與象徵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談到神話,是這樣寫的:“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於人力所能以上,則自造眾說以解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

古老的《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蘊藏著中國5000年的精神信仰

也就是說,當先民們面對著未知的自然現象時,面對著可怕的世界時,他們開始了對大自然的抗爭與探索,在這個過程中,誕生了神話傳說故事。

可以說,一個民族的神話,是這個民族的根骨所在,不但反映了這個民族的精神信仰,更是與其他民族文化區分的一個重要標誌。

在中國神話傳說中,處處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民族精神,體現了一種無畏、抗爭的本質,也是中國民族數千年以來的精神支柱。

古人們很早就發現了這種特質,並用詩歌加以讚揚。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餘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這些威武的詩歌,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與天鬥,與地鬥,與敵人斗的一種大無畏精神,並且將這種精神一直持續到現代。

中國的神話,神仙往往是非常善良的,他們有著非凡的神力,並且有著悲嘆憫人的一種情懷。比如說女媧補天,比如說夸父逐日,比如說大禹治水,比如說傣族的潑水節祈雨等等,都體現了神話故事的尚德精神。

古老的《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蘊藏著中國5000年的精神信仰

這些與西方神話中的人物有著明顯的不同,但是隨著近些年來世界文化融合的大趨勢,越來越多的中國神話傳說人物形像被世界所認知、被世界所接受。比如說《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比如說《花木蘭》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一方面角色非常具有代表性,豐富的個性與多變的性格讓西方觀眾感受東方故事的魅力,另一方面,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播帶來的文化自信,也加深了世界對中國神話的接受程度。

神話故事的精神信仰力量,加以新時代的新藝術表現形式,想必會煥發越來越強的生命力。

4、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神話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各個民族都有著自己大量豐富多彩的神話傳說,但是這些故事長時間以來並不為眾人所知,並沒有納入中國神話體系。相比於漢民族那些流傳甚廣的神話,少數民族神話可以說相當小眾。

古老的《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蘊藏著中國5000年的精神信仰

從時間維度上來說,少數民族與漢民族發展的時間差不多,在神話的原型上有著某種共通性。比如說世界的起源,漢民族講的盤古開天闢地,但是在古苗人的傳說中,同樣有“盤古分天地”的傳說,傣族的“英叭創造世界”,彝族的“支格阿龍改造萬物”;比如為人類引入火源,帶來生的希望的火源,漢族就有“夸父盜火”,而羌族則有“羌族取火者—猴子冉必娃”;漢族有女媧捏土造人,而苗人同樣有“伏羲與女媧”的故事。這也說明了中華56各民族同根同源的文化淵源,也說明了自古就有極深的文化認同感。

但是由於民族發展的差異,對世界認知的差異,使得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又與漢民族的神話有著很大的不同。就拿最初的世界混沌狀態來說,漢族認為世界是一種“氣態混沌”,而“氣”與“道”,則是漢族神話中最核心的部分;景頗族的史詩《目瑙齋瓦》、拉祜族史詩《牡帕密帕》以及古苗歌《苗族古歌》中認為世界的初始狀態是一種“霧狀混沌”;彝族史詩《勒俄特依》和滿族的薩滿教認為世界起源於“水體混沌”……

雖然有著差異性,但是中國各民族的凝聚力不會變。中華民族炎黃二帝中的炎帝其實就是羌人,但這絲毫不影響他成為華夏民族的祖先。自古中華民族就有著“天下大同”的思想境界,各個民族在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合力,形成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核心。

想必在讀完《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後,會對中國少數民族的神話有更深的理解。

5、豹尾虎齒到雍容華貴:從西王母形象看神話的演變

西王母又稱“王母”、“王母娘娘”,在道教中是女神之首,也是中國神話中影響極廣的一位神仙。

古老的《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蘊藏著中國5000年的精神信仰

說起對西王母的興趣,還要從

四川博物院

中的一件文物說起。

就是這件東漢時期西王母石棺,是在郫縣出土的,上面刻著西王母、九尾狐、烏鴉等影象。

古老的《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蘊藏著中國5000年的精神信仰

那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觀看有關西王母石刻畫,對於古代人的藝術水平、想象能力佩服得是五體投地。

同時也帶來一個疑問,在那麼多的神話故事中出現過西王母的形象,在古人的壁畫、石刻中西王母的畫像也是屢見不鮮,西王母的形象是怎樣演變的呢?

在上古奇書《山海經》中,對於西王母的形象是這樣描寫的:“又西三百五十里,日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山海經》卷二《西山三經》)”

古老的《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蘊藏著中國5000年的精神信仰

從《山海經》中的描寫可以看出,西王母是獸身人面的形象,“

豹尾虎齒

”,十分兇殘,主管“

五殘

”,即

五刑殘殺之氣

這哪是溫柔可人的女子形象啊,簡直是一個殺氣騰騰的女“

蘭博

”。唯一有點女性特徵的,也就是“

戴勝

”,頭髮上戴著“

玉勝

”這種裝飾品。

"戴勝"

是西王母比較典型的一種式樣,在《山海經》中數次提到了

"有人戴勝"、"蓬髮戴勝"、"梯幾而戴勝"

。可見西王母對於“玉勝”鍾愛有加。

古老的《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蘊藏著中國5000年的精神信仰

到了司馬遷寫史記時,在《史記·趙世家》中有一段提到了西王母:

"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

在《穆天子傳》中,西王母自稱是天帝之女,在瑤池與周穆王相見並飲宴。西王母知道相會時間有限,“

道里悠遠,山川間之。

”只要有機會,還要再跟周穆王相見。周穆王答應以三年為期,西王母“

中心翱翔

”,喜悅之情難以自制。

到了唐代詩人的筆下,西王母逐漸變成了一位雍容華貴、美麗動人的女神。與西王母有關的仙藥、蟠桃、青鳥等,也成為唐詩中經久不衰的素材。

古老的《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蘊藏著中國5000年的精神信仰

李商隱做過一首與西王母有關的詩,非常有名。這首詩名為《瑤池》,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李白寫的著名的三首《清平調》之一就寫到:“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玉華容。若非群玉山頭見。便是瑤臺月下逢。

詩人用他們的生花妙筆,將西王母

優雅、美麗、高貴、神秘

的氣質體現得淋漓盡致。

美國著名的人類學家格爾茨在其經典文章

《作為文化系統的宗教》

中,給宗教做了如下的定義:

"宗教象徵在一種具體的生活方式與一種特殊的形而上學之間形成了基本的一致,因而綜合成一種民族的精神氣質——他們的審美方式、風氣和精神品質——和他們的宇宙觀,即包括具體生活方式與特定形而上學之間關係的最全面的思想。"

從西王母的形象及民間信仰的演變就可以看出來,在中國的古代,西王母的信仰是普遍存在的一種信仰,無論從這種信仰的

產生,發展,到興盛

,都有其演變的過程和時代內涵。

6、中華民族神話與北歐神話的比較

神話故事是先人們對於世界起源、宗教信仰、社會價值觀的一種表現形式,對於東西方民族而言,不同的國度,不同的種族,對於神話體系的構建是不一樣的。

最近正好在讀茅盾先生的《北歐神話》。讀完後,再對比中國的神話傳說,會發現這兩種神話傳說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的方面,這體現了人類民族發展的差異化。

古老的《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蘊藏著中國5000年的精神信仰

《北歐神話》的開篇,《天地創造的神話》,會發現北歐神話是巨人創造世界。在世界之初,北歐也是沒有地,沒有海,沒有空氣,一切都包孕在黑暗中。一切都是混沌狀態,

冰霜巨人伊米爾

劈開了這一切,成為創世者。而在中國神話中,

盤古開天闢地

,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形成了天地,才有了後來的人類。從這一點上來看,東西方的先民們對於世界的初始認知非常相同。

不過畢竟是不同的種族,隨後的發展劇情就很不一樣了。中國神話中的巨人盤古是一個

至善之神

,為了人類的存在而犧牲了自己。在北歐的神話中,巨人是一個種族,是作為神族的對立面而存在的。

神為了創造世界而殺死了伊米爾

,伊米爾的身體與血液化為了世間的萬物與星辰。從創世的故事就能看出,北歐神話中戰爭是貫穿整個體系的始終的。

在古代中國,皇帝是神的化身,神話中的神仙必然是完美無缺的人物,於是中國神話中的神基本上是道德完美的人物,他們擁有著超人一等的能力,也就是“道行”。神是悲憫世人的,有什麼事情都可以向神仙去訴說。

但是在北歐神話中,神界充斥著欺詐、爭鬥,神族、巨人的戰爭,是永恆的主題,“諸神的黃昏”是一種宿命,對世界的毀滅濃墨重彩的描繪,表現得極為悲愴。與萬事大同的中國神仙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7、

在媒體形式多元化的現代社會,使得神話傳說的多元化傳播成為一種趨勢。

讀完《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之後,當你欣賞完瑰麗神奇的藝術插畫後,想必在經歷心靈震撼的同時,也對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思考與認知。

無論是“以神話讀神畫,以神畫解神話”的繪畫媒介傳播,還是動畫、電影的多媒體傳播,神話故事不但不會消亡,反而在世界文化融合的大趨勢下,越來越煥發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