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靖難之役:朱棣的篡位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作者:由 小澱觀天下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8-03

明朝朱棣篡位是什麼事件

歷史上的皇帝繼位主要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是暴力推翻前朝,自己做開國皇帝。

第二種是被皇帝認可立為太子,以太子身份即位。

第三種就是沒有繼承權的皇室子弟,篡位奪權,當上皇帝。

靖難之役:朱棣的篡位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

第三種即位方式

,有很多人可能覺得這種上位方式很無恥,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有不少開明的君主就是以這種方式上位的。比如說

唐朝的李世民,玄武門之變

,他殺了自己的兄弟,逼自己的父親退位,自己做了皇帝,雖然位置來得不正,但是他的確是一個合格的好皇帝,在他的治理之下出現了

貞觀之治

這樣的盛世,他的功績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

靖難之役:朱棣的篡位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和他上位方式一樣的還有

明成祖朱棣

,不過不一樣的是,對於朱棣的評價人們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好皇帝,謀反篡位也是被逼無奈之舉,而有些人則持相反觀點,認為他謀權篡位是蓄謀已久。那麼,事實情況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朱棣到底為什麼篡位,他算不算一個好皇帝?

我們還得到回到歷史中去尋找答案。

靖難之役:朱棣的篡位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首先,朱棣的皇位來歷不正

,是他從自己的侄子手中奪來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麼,他究竟為什麼要奪取皇位呢?事情還得從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說起,朱元璋也是一個

兩面分化

的人物,

一方面,他是一個兢兢業業獨挑大樑,實事求是的幹事的皇帝。

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對功臣大肆殺戮,卸磨殺驢。

他殺這些功臣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給自己的皇位繼承人掃除障礙,不用擔心君弱臣強局面的出現。可是朱元璋不可能替子孫後代想到所有問題,他在

藩王問題上留下了紕漏

,給自己的孫子朱允炆的皇位被奪埋下了禍根。

靖難之役:朱棣的篡位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朱棣

此人驍勇善戰,在被封為燕王之後,一直征戰沙場,立下了很多軍功,

多次率兵北伐,威名遠揚

。這期間,他一直都在北方進行軍事活動,對於京都的威脅比較小,可能正是因為這樣,也有可能是晚年的朱元璋先後失去了好幾個兒子,開始眷戀親情,不忍心再傷害皇室子弟了,總之朱元璋沒有殺這位戰功煊赫的燕王,讓他安安穩穩地繼續待在北方。一個能力這麼強的藩王的存在,為後來朱允炆的統治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靖難之役:朱棣的篡位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朱允炆即位時,才二十出頭

,正是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的時候,加上之前被朱元璋保護得太好,以為自己也有能力和自己的爺爺一樣進行

鐵腕統治

。他剛剛當上皇帝,在自身地位還沒有穩固的情況下,就貿然開始進行

大刀闊斧的改革

他開刀的第一個物件就是各個強大的藩王

,可能他早就看不慣強大的藩王了,但是作為一個帝王,他卻沒有學會徐徐圖之。

靖難之役:朱棣的篡位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他採用暴力手段削藩,他其實很想從燕王開始下手,但是考慮到朱棣的勢力太過於強大,而且沒有什麼合適的藉口可以用來打壓他,於是他先從朱棣的身邊人開始下手,為了防止朱棣和他的弟弟報團,

朱允炆從朱棣的弟弟周王

開始,

一連發作了五個藩王,剝奪了他們的藩位

,或貶為庶人,或直接殺害。一時間,整個朝堂動盪不安,人心惶惶,可是朱允炆太年輕了,他並沒有察覺到這些暗流湧動,

而是興奮地開始第二步計劃。

靖難之役:朱棣的篡位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為了進一步打擊朱棣,他開始在朱棣身邊安插自己的親信,派人監視燕王,孤立燕王,試圖讓朱棣身邊無人可用。然後他還是不明白循序漸進的道理,

又緊接著進行削藩的第三步

,大肆蒐集朱棣試圖謀反的證據,想剝奪朱棣的兵權,然後乘機殺害失去了爪牙的燕王。朱允炆的想法實在是太天真了,他完全沒有想到,被威脅到了身家性命的朱棣會真的謀反。

靖難之役:朱棣的篡位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由此可見,朱棣大機率不是有意要謀反的,就連生性多疑的朱元璋都選擇了相信他,只是被朱允炆的一系列打壓逼得太無奈了。目睹著自己的弟弟被殺,自己的親信被替換,朱棣都沒有選擇造反,只是後來朱允炆要奪走他的兵權,以謀反的罪名治他的罪,如果他再不謀反,就連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了,這使他只得鋌而走險,走上了謀逆這條路,

發起了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朱棣的篡位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說到底還是朱允炆太年輕了,僅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就像大張旗鼓進行削藩,而又沒有與野心相匹配的政治手段,不知道循序漸進,不懂得安撫人心,最終只能落得一個被燕王所殺,皇位被他人奪走的下場。反觀朱棣,他雖然是殺害了自己的侄子才當上了皇帝,

但是上位後的政治手段較為成熟,將明朝治理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