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92歲的王雲五為張元濟寫的最後一篇跋

作者:由 人民出版社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8-12

怎麼寫文章的跋

王雲五(1888—1979),生於上海,廣東香山(今中山)人。名鴻楨,字日祥,號岫廬,筆名出岫、之瑞、龍倦飛等,現代出版家。1921年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1924年兼任東方圖書館館長,1930年任商務印書館總經理。

王雲五發表文章很早,在 18 歲的時候,報紙上就開始連載他的文章了;他擱筆的時間很晚,或者說,在他有生之年,從未放下過手中的那支健筆。因為直到 1979 年 7 月 25 日,他 92 歲的時候,也就是在他去世前 20 天,還在為張元濟《涉園序跋集錄》寫跋。此跋文應該是王雲五一生中最後一篇文章了,整篇文字寫得好,絲毫見不到王雲五筆力與思維的老態。

涉園者,海鹽張菊生先生元濟之書齋也。揣其命名之意,殆謂涉水未深,自謙其為學之膚淺;實則菊老於舊學無不深究,尤以版本校勘為最,於新學亦無不博通,故其處世致用之方,多令科學化也。菊老世代書香,家學淵深有自。自宋張九成以訖清末,科第迭出。

92歲的王雲五為張元濟寫的最後一篇跋

菊老甫於弱冠,即入詞林。散館後,考入彼時總綰外交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於國際局勢瞭如指掌,任職京華時,即提倡革新,首先就革除纏足陋俗,解放婦女,大疾呼聲,為彼時士大夫所未嘗道及;故其對維新之號召,遠在康梁以前。

及戊戌維新失敗,康梁亡命海外,六君子授首市曹後,菊老竟被牽累,革職永不敘用。於是襆被南下,道出上海,為南洋公學所理羅,聘任中文總教習,與西文總教習美人福開森博士甚相得,相約交換語文學識。不數年菊老已能以英文撰文交談,不讓英文專家矣。

92歲的王雲五為張元濟寫的最後一篇跋

彼時商務印書館由美聯書館職工四人發起創業,其始甚著成績,越數年後,終以非讀書人營出版業,未能繼續進展,於是其發起人之一夏君堅勸菊老加入主持編輯大政,經菊老同意後,首設編譯所,除國語重要教科參考圖書外,別設涵芬樓為編譯所參考資料館。二十餘年蒐羅中外圖書,為全國之冠,其中善本尤多,冠於全國。

92歲的王雲五為張元濟寫的最後一篇跋

自民國四年起,景印善本叢書,以期大眾化。其最早而最著稱者為四部叢刊正編,都六千四百九十九卷,訂為四百四十冊,其中無一非宋元舊槧或後代精印精校者,而出自涵芬樓所藏者約佔半數,餘則分向海內藏書家三十餘處徵集,蔚為善本之大成。

92歲的王雲五為張元濟寫的最後一篇跋

自時厥後,菊老繼續廣搜善本,妥為編輯,付諸景印……每書皆由菊老就其專精版本學之長才,意義加以考證。茲經同人依四部次序,集其所為序跋三百餘篇,彙刊為一冊,顏曰涉園序跋集錄,讀此不僅可知菊老在其直接間接主持本館之下所刊行之善本,且可藉此獲得版本學之精要也。

92歲的王雲五為張元濟寫的最後一篇跋

餘於民國十年以後加入本館,為第三任編譯所所長,漸與菊老為忘年交,無話不談。菊老平素謙逾恆,一日笑語餘曰:

“餘平素對版本學不願以第二人自居,茲以遠離善本圖書薈萃之故都,或不免稍遜傅沅叔(增湘)矣。”即此一語,可知其對版本學自信之造詣。餘於跋涉園序跋集錄之末,謹贅一言,以留鴻爪。

92歲的王雲五為張元濟寫的最後一篇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