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隴上煙火城」我那遙遠的武都城

作者:由 每日甘肅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8-14

隴念什麼音

【隴上煙火城】

我那遙遠的武都城

文/王曉鵑

前些日子,家人從武都來,帶來了新摘的鮮花椒。

武都花椒產量雖然不大,但因其色豔、氣香、味麻、效好而馳名全國,早在唐代已是朝廷“貢椒”,故又稱“千年椒鄉”。花椒是武都人生活的必備品,武都人使用花椒,就像沐浴陽光,呼吸空氣,飲用泉水一樣自然而然。武都最有名的花椒叫“大紅袍”,一簇簇大紅色的果粒上散生著微凸起的黑色油點,就像武都少年一張張長滿青春痘的笑臉,而那紅色果實裂口處半露出的黑色籽粒,恰如武都姑娘那黑漆漆的眼睛……

是的,我想念武都城了。

武都是一座小巧的江城

「隴上煙火城」我那遙遠的武都城

武都城

武都城,在北緯32°和東經104°,地處秦嶺山脈最西端的米倉山南麓,早在秦代就已經建城。小城夾在南山和北山之間,南山陡峭高峻,北山低矮平緩,長江支流白龍江從南山腳下緩緩繞城而過。這是一片由東去的白龍江和南來的北峪河沖積而成的小小扇形盆地,東西寬長,南北狹窄。

武都城有多小呢?我的一位蘭州的朋友曾一本正經地說:“我從武都西關到新市街買東西,再返回西關,同一個人我碰見了三次!”是的,武都老城區抬頭見山,邁步踏江,確實太小,規模甚至比不上國內的某些知名大學。當年上學時,除了舊城山和東江外,全城的中小學生都是步行,最遠的學生上學單程也不會超過20分鐘。

當時,我家住在南橋路。放學後,家住附近的同學三三兩兩,結伴繞蓮湖公園而行。大家嬉笑玩耍,走走停停,有時候磨嘰了一兩個小時,還在公園說悄悄話。現在想起來也是詫異,怎麼會有那麼多話要說呢?都說了什麼呢?如今,我和同學們分隔多年。可一想起武都,就會想起初春時蓮湖公園那綠綠的、小小的、溼溼的、怯怯的柳眉兒。當時,我們東施效顰,也學《柳眉兒落了》,在池塘邊那棵最粗、樹皮最皺、枝條最高的柳樹下面,放過小小的紙船兒。南橋路東邊的教場壩,有一大片流金溢彩、金浪滔滔的油菜花海,春天開得激情澎湃,像極了梵高筆下的《向日葵》。金黃金黃的花朵中,當年曾經藏過多少小女生們燦爛而憂傷的小秘密!

武都是一座頗有歷史的小城

「隴上煙火城」我那遙遠的武都城

白龍江

早在1000萬年前,在武都龍溝一帶就有“武都森林古猿”活動的足跡,而白龍江、北峪河沿岸的黃土坪上,曾發掘出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和寺窪文化遺址。從先秦至今,武都先後屬於雍州、梁州、武都道、武都郡、階州。階州是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所改,一直沿用到民國二年。廢州制後,階州改為武都縣,後又改稱隴南市武都區,是隴南市政府所在地。武都城曾建在西山上,後稱舊城山,現在是武都區政府所在地。如今的武都古城建於明穆宗時期,規劃整齊:東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門,城中是州府和生活區,城西是文廟和城隍廟,城東是教場。北峪河水從城西引入,在西門分為三路,叮叮咚咚,一路穿城而過。

我們上學時,當年的文廟,早已改造成了武都一中。舊城的南門和東門已經不存,西門和北門亦斑駁破敗,如一位飽經滄桑,卻目光如炬的老人。放學後,我們喜歡去城牆上走走,不為別的,只想看得更高一點,更遠一點。有時候,會看到一群烏鴉從城頭掠過,像一道道從歷史中斜衝出來的黑影,讓人浮想聯翩。我們也喜歡撫摸城門洞的土牆,彷彿這一摸,我們就走進了深遠的歷史,在時空交錯中聽到了波瀾壯闊的歷史敘事。因此,城門洞凡是手能夠到的地方,都變得油光黑亮,光滑如鏡。後來,聽說北門被拆除。再後來,僅存的西門又被重新翻修。新西門是比老西門高大氣派,富麗堂皇,但新西門早已失去了歷史的血性和魂魄。據說,翻修西門時曾挖出兩把鎮城寶劍,也不知了去向。

當年,我們每天或穿過厚厚的城門,或繞過蓮湖,或路過城隍廟去學校。靜默的城門,寂寥的雨巷,叮咚的水聲,溼溼的青石板路,含苞的蓮花,還有那個心儀少年的背影,至今仍像初秋的梧桐葉一樣在風中旋轉飄飛,欲落還休。

武都是一座講方言的小城

武都話屬於中原官話秦隴片,音調比普通話豐富。武都人深受羌氐藏文化影響,較情緒化。如表示驚訝、意外時,武都人睜著大大的眼睛,用誇張的語氣,表情豐富地說道“e nia nia”(在現代漢語中,我實在找不到代用詞);表示應允、同意時,武都人微低著頭說“阿也代”,尾音都拖得老長老長,像夏日的蟬聲,穿花度林而來,經久不息。如表示生氣,就有“漲氣”“氣大”“二氣”“氣怯”“生頭”等詞。這些詞有強弱之分,也有情緒的高低起伏之別。小孩子們鬧矛盾了,武都人說“革孽著呢”;鄰里之間爭吵打架了,武都人說兩家“淘神著呢”“嚼(qué)仗著呢”“打捶著呢”;遇到麻煩事了,武都人說“熬糟著”;碰到勞神的事了,武都人說“潑煩著”;見到難對付的人了,武都人則搖著頭說“這人麻纏得很”!

武都人注重臉面和德行。男人相貌堂堂,叫“臉(niān)勢”;受了別人的委屈,說“看臉(niān)勢著”;看到誰不順眼了,就說“日臉(niān)”;做錯事還不好意思承認,就叫“傷臉(niān)”;丟人了,就叫“喪德(dei)”;失德了,就叫“無(mō)貴”。煩不勝煩時,就怒目大聲斥責對方“戳眼得很!”——瞧!你是多麼讓人討厭!你站在我面前,我的眼睛都被你戳痛了!——除了視覺,還有疼感!

談戀愛,武都男人說“掛雌兒”,頗有羌、氐男人的遺風。形容女孩漂亮,武都男人不用秀、俊、美、好看、靚麗這些詞,而是眨巴著眼睛,曖昧地說“長得能!”“心疼得很!”女孩傷心、委屈時,眼淚一串串滑下臉頰,再豪情萬丈的男孩,此刻也瞬間融化,手足無措地哄道:“你不老叫喚了,成裡不拉?”這句話,武都人用的全是陰平,尤其是“叫喚”二字,語氣柔軟,聲音平緩,讓人驀然心動。“哭”的時候也有,那是在喪葬場合。那時的“哭”,並不需要太多的眼淚,真正需要的是悠揚,又略帶悲慼的聲音,多少帶有表演的因素——“叫喚”,則是呼叫和呼喚,多少有些訴說和撒嬌的意味。武都人也用“呻喚”,即申訴和呼喚,不流淚,特指被病痛折磨發出的呻吟。

至於造孽、無常、枉殫、擔怕、丟脫、給給、挨靠、兇動、諞傳、把穩、精贊、謀成、謀量、熬蔫、扯展、跳贊、迭辦、遺了、跌了、落了、瞎(ha)了、撂下、棒客(kei)、腳(jué)戶、迷種、憨班、瓜袋、夢袋、孽帳、瞎(ha)帳、闊闊、闋地、丁甲、冬彌、二下、行口子、討口子、倒灶了、垮杆兒、烈經子、褚腰子、緄身子、絀口子、纏胎子、巧兒、蒲個、律曲子、蓋嘟子、麻麻燕、麥舌兒、鹽別夫、曲蟮、匹戶末兒等日常用語,則是武都人的隱喻,有且只有武都人才能懂真正的含義。

鄉音真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她平日沉睡在大腦深處,無一用處,可僅僅一兩個音節,也就換一個電影片道的功夫,鄉音瞬間就被喚醒,如白龍江水般滾滾而來,難怪古人會說:“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看來,出門在外,最難遇難求的就是鄉音鄉親了。

武都是一座深情的小城

武都城的客山南山比主山北山高峻挺拔,武都的男人便處處寵溺著女人,就連城北石家莊的櫻花也彷彿是女人花,在每年的“三八節”如期綻放。白色的櫻花依山傍水,如詩如畫。櫻花深處,蜂飛蝶舞,落花點點,懵懂女孩與風流少年邂逅,真有幾分“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的錯覺和衝動!

五一節,武都的櫻桃會如期上市。賣櫻桃的都是石家莊的女孩子,扎一個簡單的馬尾,穿一雙涼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吆喚一聲:“賣—櫻—桃——”,三個字都是陰平,柔柔的,緩緩的,就像武都人的生活。武都的櫻桃屬於野櫻桃,很小,只有一個小指甲蓋那麼大,顏色橙黃橙黃的,皮很薄,汁很多,叫做“玉珍珠”。這個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塊晶瑩剔透的美玉!一點都不酸!在西安定居多年,我發現白鹿原的櫻桃最好,但要比武都晚半個月,個頭比武都櫻桃大很多,顏色呈黑紅色,怎麼品也比不上武都的玉珍珠。武都的櫻桃很嬌嫩,極不易存放。母親每年都託人給我們捎一些,但即使存放在冰箱,也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色香味盡去矣!

中秋時節,橘子就上市了。唐代詩人岑參說:“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黃。逢君開口笑,何處有他鄉。”中秋前後,一層層微薄的白霜籠罩著橘樹,輕輕地催熟了橘子。在農家的房前屋後,水邊坡上,一顆顆金黃、渾圓、結實的小燈籠掛滿枝頭,好不令人欣喜!橘子成熟的時候,小城的親友們便開始過中秋節。母親會打發我們送中秋禮品,七大姑八大姨再回贈過來。禮品大大小小,不盡相同,但有一樣卻是不變的,那便是團團圓圓的橘子。

這時,和三五好友閒坐茶屋,聽瀟瀟秋雨聲,潔白的瓷器盤子上,裡面擺得滿滿的橘子!橘生於南,枳生於北。我們會聊起武都,說起橘樹,也會談起《橘頌》:“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白,類任道兮。” 更多的時候,大家則是沉默聽雨。帶著雨珠的橘子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亦非思鄉。

武都是一座有美食的小城

「隴上煙火城」我那遙遠的武都城

攪團

「隴上煙火城」我那遙遠的武都城

酸菜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美食饞一方人。

武都年平均氣溫14。9℃,年日照時數1872小時,市區無霜期300天以上。因此,武都城的小吃以降溫消暑為主,主要有三樣:洋芋攪團、涼粉和酸菜湯。

武都盛產洋芋,魚龍的洋芋尤其瓷實,是做攪團的好原料。煮一鍋魚龍洋芋,涼溫後剝皮,然後用石臼或木臼搗至黏團狀。如果喜歡熱吃,就放入酸菜漿水中略煮,盛在碗中,加以鹽、花椒、韭菜、小蔥、油潑辣子即食。如果要涼吃,就調入醋、鹽、花椒、韭菜、小蔥、油潑蒜、油潑辣子再吃。攪團風味獨特,口感滑潤、清香,是武都城最主要的小吃之一。在老家秋林坪,鄉親們用初生的花椒葉子、野生的小蒜和芫荽拌食攪團,清香爽口,堪稱人間美味!

武都的酸菜湯也享譽省內外。武都人做酸菜,原料很講究:一定要用野生苦苣菜、木疙瘩菜、芹菜莖葉、野生銀鈣菜和苦戈菜。先用大鍋煮野菜,然後發酵。發酵好的酸菜既脆又酸,是上好的解毒、清熱、消暑食品。做酸菜湯時,要先用菜籽油熗一下酸菜,再加入適量的花椒、鹽、紅辣椒、紅蔥和野生韭菜花。然後,將炒好的酸菜放入燒好的清湯中,即可享用。

武都酸菜湯,是夏天家家必備的防暑食品。武都人曾有一句俗話:“媳婦巧不巧,就看酸菜做得好不好!”——做酸菜是一個手藝活,對火候、發酵時間的要求很高,一般的婦女拿捏不住。不過,武都女人現在已經很少自己動手做了,往往買醃製好的袋裝“圓根菜”。這讓母親耿耿於懷。她老人家曾經感嘆地說:“你們這一代人沒有根了,連酸菜都不會做了!”其實,母親不知道的是,我離鄉多年,除了不會做酸菜,武都的經典小吃,洋芋攪團、涼粉、洋芋絲餅餅、米皮,我一樣也不會做了!

舌尖上沒有了家鄉的味道,會不會真是一個沒根的人呢?

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