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丹書鐵券”到底能不能免死?

作者:由 俗語說萬千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8-14

成語什麼書鐵券

關於“丹書鐵券”大家可能瞭解得不多,因為這個稱謂並非為大眾所熟知,但是如果說它的通俗說法就是“免死金牌”,大家可能會頓覺“原來如此”。這也難怪,“免死金牌”大家在影視劇中可能也瞭解過一些,就是一個可以免去死罪的鐵牌牌。大家如果看過“水滸傳”就會知道,大官人柴進家中就有一塊祖傳的“免死金牌”。

“丹書鐵券”到底能不能免死?

“丹書鐵券”到底能不能免死?

那“免死金牌”到底是什麼呢?它又產生於哪朝哪代呢?

其實,“丹書鐵券”即“免死金牌”,正如影視劇中的道具所展示的那樣,就是一個形如筒瓦狀的鐵製品,鐵券上的“信詞”最初用丹砂填字,故名“丹書鐵券”,意即以鐵為契、以丹書之。“鐵券”鐫刻的內容一般包括四塊內容:一是賜券日期,賜予物件姓名、官爵、邑地。二是記載被賜者對朝廷的功勳業績。三是皇帝給被賜者的特權,如免死等。四是皇帝的誓言。通常,按朝廷有關律令,持有鐵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後代,可以享受皇帝賜予的種種特權。

“丹書鐵券”到底能不能免死?

但事實上,“鐵券”所賦予的特權並非一定是免死,也可能是賜予官爵、邑地或者是象徵殊榮等其他榮譽,所以“丹書鐵券”並不一定具有免死效用。

關於“丹書鐵券”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的銅節,即一種青銅器,一分為二,其上鐫刻文字,用時雙方各持一半,合節驗證無訛發生效力。而“鐵券”一詞始見於《漢書·高帝紀》和《祭遵傳》,其曰丹書鐵契、丹書鐵券。據載,西漢初期,劉邦為獎賞功臣,頒給他們“丹書鐵券”作為褒獎,不過當時“鐵券”並不具有免罪、免死功能,只是一種封侯憑證。

“丹書鐵券”到底能不能免死?

戰國銅節

關於“丹書鐵券”的形貌及用法,南宋政治家、文學家程大昌在《演繁露》中寫到:鐵券壯如圓筒瓦形,鐵質金字,兩券合而為一整體,左券頒發給受券人儲存,右券藏入皇家內府或宗廟內,遇到特殊情況,將兩券合在一起,以檢驗真假,防止偽造。到了唐朝後期,“丹書鐵券”已經由圓筒瓦形變為覆瓦狀,也不再對分收藏。我國存最早的“丹書鐵券”,就是唐昭宗為嘉獎吳越王錢繆討伐董昌有功,特頒賜於錢繆的。“鐵券”上書“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意思就是可免錢繆九次死罪、其子孫免三次死罪,可見,當時的“丹書鐵券”已經具有免死功能。綜上,“丹書鐵券”確實是具有免死功能的,但卻並非所有的“鐵券”都具有這一功能,更多的“鐵券”則是一種榮譽、功勳的象徵。

“丹書鐵券”到底能不能免死?

唐昭宗賜予錢繆的“丹書鐵券”

其後,“丹書鐵券”制度日趨完善,功能、效用也不斷豐富,但是,“丹書鐵券”作為一種榮譽的象徵,其表德彰義、率世歷俗的作用卻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