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真「嗔」057

作者:由 語料彙總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9-21

中醫八風指什麼

嗔目

,◆瞪大眼睛,以示不滿。○[宋][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項王]嗔目大怒,叱[侯公]。”

嗔嗔

,◆I眾盛貌。○《說文‧口部》:“嗔,盛氣也。○《詩》曰:振旅嗔嗔。”今本《詩‧小雅‧采芑》“嗔嗔”作“闐闐”。◆II發怒貌。○《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石郎駙馬傳》:“公主等候不見嫂嫂出來,其時,公主自向宮前,見其嫂嫂怒氣嗔嗔,二人對與爭吵。”

阿香嗔

,◆借指打雷或雷聲。○宋劉克莊《雜詠》:“雷是阿香嗔,濤是靈胥怒。”■參見“阿香”。

操嗔

,◆暴躁。操,通“躁”。○《敦煌變文集‧八相變》:“城南有一[摩醯神],見說尋常多操嗔。”

嗔叱

,◆呵斥。○[蔣弼]《小羅子》:“‘這麼樣熱,倒在我身上幹甚麼?快坐到那條竹凳上涼涼去。’媽柔性的,又像是嗔叱的推開了他。”

嗔道

,◆難怪,怪不得。○《金瓶梅詞話》第三九回:“嗔道孩子成日恁啾啾唧唧的,原來都是這願心壓的他,此是你幹的營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回:“你這們會管教,嗔道管教的大官人做了個‘咬臍郎’!”○《醒世姻緣傳》第五九回:“嗔道你擠過我來,你待佔這點子便宜哩!”

嗔毒

,◆猶狠毒。○《元典章‧刑部十六‧違枉》:“﹝[朱國楨]等﹞使無辜良民父子二人,俱囚枉禁,死於非命,卻行嗔毒。”

嗔妒

,◆怨恨。○《敦煌曲校錄‧定格聯章‧普勸四眾依教修行》:“戒身心,少嗔妒,遮莫身為家長主。”○《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鐵生]﹞有兩日歸來,[狄氏]見了千歡萬喜,毫無嗔妒之意。”

嗔忿

,◆氣憤;惱怒。○[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一摺:“但願得哥哥嫂嫂休嗔忿,為甚麼單罵著我?你敢是錯怨了人?”○《水滸傳》第六回:“看見[智深]嗔忿的出來,指著老和尚道:‘原來是你這幾個壞了常住,猶自在俺面前說謊。’”

嗔忿忿

,◆氣憤貌。○[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二摺:“我則他迎頭裡嗔忿忿,全不肯息怒停嗔。”○[元][嶽伯川]《鐵拐李》第四摺:“一箇家嗔忿忿,一箇家鬧咳咳。”

嗔憤(嗔憤)

,◆氣憤;憤怒。○[明]徐渭《大寒嶺啖新胡桃頻婆諸果》詩:“猛風增食肉,嗔憤易睢盱。”

嗔怪

,◆責怪。○[唐][顧況]《田家》詩:“縣帖取社長,嗔怪見官遲。”○[元][曾瑞]《留鞋記》第二摺:“[梅香],我只怕母親嗔怪,喒回家去來。”○《紅樓夢》第一百回:“[寶釵]倒背地裡誇他有忠心,並不嗔怪他。”○[巴金]《春》五:“[覺新]嗔怪地瞅了[淑華]一眼,阻止她說下去,她便閉了口。”

嗔呵

,◆亦作“嗔訶”。◆怒斥;呵斥。○[明][楊慎]《恩遣戍滇紀行》詩:“僕夫困牽挽,防吏苦嗔呵。”○[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三章:“幸或撫兒長成,授室謀業,而私其妻子,不顧母養,視同媼僕,加以嗔訶。”

嗔喝

,◆怒斥;呵斥。○[唐][杜甫]《北征》詩:“問事競挽鬚,誰能即嗔喝。”一本作“瞋喝”。○[元][關漢卿]《雙赴夢》第三摺:“則為帳下[張達]那廝廝嗔喝。兄弟更性似火,我本意待侜他,誰想他興心壞我。”

嗔恨

,◆怨恨。○[明][李贄]《代常通病僧告文》:“俯念微軀,又不如[歌利王]之割截身體,節節肢解而無嗔恨。”○[明][沈璟]《義俠記‧萌奸》:“告官人,休把奴嗔恨,我失手把竿兒褪。”

嗔恚

,◆惱怒。○[明][張三光]《蔣石原先生傳》:“先生佯為嗔恚也者,孺人便寂然停羹納筆墨故處而已。”

嗔恚心

,◆猶嗔心。○[明][劉元卿]《賢奕編‧仙釋》:“[文公]怒形於色,師笑曰:‘發此嗔恚心,便是黑風吹船,飄入鬼國也。’”

嗔面戲(嗔面戲)

,◆[唐]代雜戲名。表演時,演員以手舉足加於頸上。○[清][方以智]《通雅‧戲具》:“《夢筆錄》曰:[唐]有嗔面戲,[劉吃陀努]能不用手,而以足加頸曰跌打。”參閱《文獻通考‧樂二十》。

嗔惱(嗔惱)

,◆惱怒。○《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晦翁]越加嗔惱,道是大姓刁悍抗拒。”○[葉聖陶]《悲哀的過載》:“她略微嗔惱,但與其說是嗔惱,不如說是作態。”○[沈從文]《邊城》八:“[翠翠]帶點兒嗔惱的跺腳嚷著:‘狗,狗,你狂什麼?’”

嗔睨

,◆怒目斜視。○宋陸佃《埤雅·釋鳥》引《禽經》:“雞以嗔睨,鴨以怒瞋。”

嗔怒

,◆惱怒。○[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齊]吏部侍郎[房文烈],未嘗嗔怒。”○《西遊記》第十五回:“[行者]聞得這話,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濟!不濟!’”[巴金]《家》十四:“[淑英]露出嗔怒的樣子,要擰[覺新]的膀子。”

嗔迫迫

,◆不快;煩惱。○《祖堂集·禾山和尚》二:“有人長歡喜,有人嗔迫迫地。”

嗔拳

,◆1。謂因惱怒而揮拳。○[宋][王洋]《遣興》詩:“貧病欺人須服弱,嗔拳笑面卻應休。”○[金][元好問]《王主簿革<寄答劉京叔>》詩序:“﹝[革]﹞初在[太原]作詩,有‘赤心遭白眼,笑面得嗔拳’之句。”◆2。古時南方娛樂專案。扮演者戴面具,作勇士架勢。○[宋][高承]《事物紀原‧博弈嬉戲‧嗔拳》:“[江][淮]之俗,每作諸戲,必先設嗔拳笑面……按《荊楚歲時記》有諺語雲:‘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細腰鼓,戴胡公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除。’今南方為此戲者,必戴面如胡人狀,作勇士之勢,謂之嗔拳,則知其為[荊][楚]故舊矣。”

嗔拳不打笑面

,◆嗔拳不打笑面◆謂惱怒者不打對其和善的人。亦謂對人和氣則可免遭欺辱。語本《續傳燈錄‧泉州雲臺因禪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嗔拳不打笑面。’”○《金瓶梅詞話》第九六回:“他年少這般貧寒,你只顧打他怎的?自古嗔拳不打笑面,他又不曾傷犯著你。”○《金瓶梅詞話》第七二回:“常言嗔拳不打笑面。如今時年,尚個奉承的,拿著大本錢做買賣,還放三分和氣。”

嗔色

,◆不滿的臉色。○《初刻拍案驚奇》第三三:“只見那婆子一聞此言,便有些嗔色。”

嗔視(嗔視)

,◆怒目而視。○[唐][孟郊][韓愈]《城南聯句》:“妖殘梟鵅惸,窟窮尚嗔視。”○[茅盾]《曇》四:“女人嗔視著有兩三秒鐘之久,然後粗暴地抓著男子的臂膊,走向樹徑中去了。”○[冰心]《觀舞記》:“忽而張目嗔視,表現出叱吒風雲的盛怒。”

嗔嫌

,◆怒怨。○《元典章新集‧刑部‧燒埋》:“[何醜老]歸家,報稱有[鄭舍俚]嗔嫌兄[何雲二]回應言語,將刀殺死[何雲二]在[徐幸一]門首。”○《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因[興哥]做人有些古怪,容易嗔嫌,老身輩從不曾上他的階頭。”

嗔心

,◆佛教語。謂能造惡業而生苦果的忿恚之心。屬於“三毒”之一。○[明][李贄]《元宵》詩:“不是齋居能養性,嗔心幾被雪風搖。”○[明][梅鼎祚]《玉合記‧焚修》:“師父不要罵,動了嗔心,要變白蟒哩。”參見“三毒”。

嗔咽

,◆眾盛貌;盛貌。○《資治通鑒‧隋煬帝大業五年》:“騎乘嗔咽,周亙數十里,以示中國之盛。”○[宋][王讜]《唐語林‧政事上》:“[玄宗]御[勤政樓]大酺,縱士庶觀看百戲,人物嗔咽,金吾衛士指遏不得。”○[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二章:“其有戲場盛會,聚人億千,簫鼓嗔咽,燈火照煎,萬頭鱗鱗,其樂且延。”

嗔魚(嗔魚)

,◆河豚魚的別名。因觸之鼓腹如發怒狀,故名。○[明][胡安世]《異魚圖贊補》卷中:“河豚無頰無鱗,觸之則怒氣滿腹。”

嗔怨

,◆生氣,埋怨。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七:“[三十三嬸]向他嗔怨地瞅了一眼。”

嗔責(嗔責)

,◆對人不滿而加以責怪。○[元][曾瑞]《留鞋記》第二摺:“不知今夜怎生這等耳熱眼跳也,敢是母親行有些嗔責。”○《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老丈既不嗔責,就請老丈同到令婿家裡去一見便是。”○[魯迅]《<朝花夕拾>後記》:“好在我並非畫家,雖然太不高明,讀者也許不至於嗔責罷。”

妒嗔

,◆猶妒恨。○[明][陳子龍]《結交絕交行》:“[漢王]昔坐[成皋臺],[管][趙]二姬雙徘徊……莫言入宮多妒嗔,吾儕當愧二美人。”○[明][屠隆]《曇花記‧菩薩降凡》:“得婦人身者最為不幸,大抵宿染慾根,牽纏恩愛,體多不淨,更易妒嗔,以故女人成佛者少。”

發嗔

,◆發怒。○《駐春園小史》第二回:“雲娥聽了,不覺發嗔答道:‘安有此事!’”○《說呼全傳》第四回:“略施妙計勝陳平,數語龍情頓發嗔。”

怪嗔

,◆謂對別人的言行表示不滿。○《紅樓夢》第三二回:“恐怕你的[林妹妹]聽見,又怪嗔我贊了[寶姐姐]。”

怪嗔道

,◆猶言怪不得。○《金瓶梅詞話》第十七回:“〔婦人〕尋思半晌,暗中跌腳:‘怪嗔道一替兩替請著他不來,原來他家中為事哩!’”

含嗔

,◆帶著生氣或責怪的神情。○《三國演義》第五五回:“正是:兩番弄巧翻成拙,此日含嗔卻帶羞。”○[茅盾]《有志者》一:“她又回頭朝她丈夫看了一眼,像是含嗔又像是安慰,輕聲說:‘何苦呢!’”

呵嗔

,◆斥責。○[明][何景明]《吳偉江山圖歌》:“京師豪貴競迎致,失意往往遭呵嗔。”

回嗔作喜

(\迴嗔作喜),◆轉怒為喜。○《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那人回嗔作喜,收拾了刀杖。”○《西遊記》第五回:“[大聖]聞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請起,[王母]開閣設宴,請的是誰?’”○《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那客人回嗔作喜,稱謝一聲,望著渡口去了。”○《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皇帝登時聞此語,回嗔作喜卻交存。”○黃藥眠《自紀篇》:“正在這個危急的當兒,東江縱隊派人來同這新編的武裝聯絡。於是‘大哥’回嗔作喜,說‘都是朋友,這是一場誤會’,並下令殺豬招待。”

迴嗔作喜

,◆轉怒為喜。○《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皇上登時聞此語,迴嗔作喜卻交存。”

恚嗔

,◆怨怒。○《素問‧上古天真論》:“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慾於世俗之閒,無恚嗔之心。”

嬌嗔(嬌嗔)

,◆佯裝生氣的嬌態。○[五代][無名氏]《菩薩蠻》詞:“一面發嬌嗔,碎挼花打人。”○[明][唐寅]《妒花歌》:“問郎花好奴顏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見語發嬌嗔,不信死花勝活人。”○《紅樓夢》第三五回:“[玉釧兒]滿臉嬌嗔。”○[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三十章:“她的兩只長眼毛的大眼睛一閉,做出一種嬌嗔的樣子。”

可嗔

,◆令人氣憤。○《明詩紀事丁籤‧孫一元》引[明][殷雲霄]《石川集》:“[太白山人]詩喜為盛[唐]人音節,凡感佚思作,可喜、可愕、可悲、可嗔,一以寓之,發之以豪縱恣肆時。”

雷嗔電怒(雷嗔電怒)

,◆暴怒貌。○《紅樓夢》第七七回:“如今且說[寶玉]只道[王夫人]不過來搜檢搜檢,無甚大事,誰知竟這樣雷嗔電怒的來了。”

罵嗔(罵嗔)

,◆責罵。○[胡祖德]《滬諺外編‧懷胎寶卷》:“日圖歇力上床睡,恐怕公婆生罵嗔。”

怒嗔

,◆發怒。○[唐][杜甫]《前出塞》詩之四:“生死向前去,不勞吏怒嗔。”○[宋][蘇轍]《秋稼》詩:“縣符星火雜鞭箠,解衣乞與猶怒嗔。”○[清][杜濬]《初聞燈船鼓吹歌》:“下船少遲渡口塞,踏人肩揹人怒嗔。”

生嗔

,◆生氣;發怒。○[元][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摺:“休論我性不容人,拳打了讒臣,恁般生嗔。”○《西遊記》第五二回:“這壁廂[哪吒太子]生嗔,[火德星君]發狠。”○《紅樓夢》第八九回:“[寶玉]欲將實言安慰,又恐[黛玉]生嗔,反添病症。”○[郭沫若]《落葉‧第三二信》:“我是時常看成自己一樣,有時放肆一回,有時又執拗一下,有時無端地生嗔。”

貪嗔(貪嗔)

,◆佛教語。謂貪欲與嗔恚。○《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華經講經文》:“貪嗔煩惱昏沉,也似睡夢何別。”○[明][汪廷訥]《獅吼記‧談禪》:“欲登彼岸,盡打滅貪嗔。”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蒙古起義清方檔案》:“諒不至以一念貪嗔,輕開殺戒。”

笑嗔

,◆含笑嗔怪。○[巴金]《滅亡》第十四章:“‘又是密-斯-[李],’[李靜淑]故意拖長聲音,笑嗔說。”

心嗔

,◆忿怒。○[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八:“[鄭衙內]當時休道不心嗔,侍候的每怎遮攔,大走入衙門。”

喧嗔

,◆見“喧闐”。

佯嗔

,◆假裝生氣。○[魯迅]《南腔北調集‧上海的少女》:“我們有時會看見她們在店鋪裡購買東西,側著頭,佯嗔薄怒,如臨大敵。”○[茅盾]《參孫的復仇》:“她那一會兒軟媚,一會兒潑辣,一會兒佯嗔,一會兒嗚嗚咽咽的百般做作,百般花言巧語,刺進了[參孫]的耳朵。”

宜嗔宜喜

,◆亦作“宜喜宜嗔”。◆謂生氣時高興時都很美麗。○[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摺:“呀,誰想著寺裡遇神仙!我見他宜嗔宜喜春風面,偏宜貼翠花鈿。”○[明][馮夢龍]《掛枝兒‧愛》:“愛你打我的手勢兒嬌,還愛你宜喜宜嗔也,嗔我時越覺得好。”○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京師梨園》:“其間粉墨登場,丹青變色……選聲選色,取貌取神,宜喜宜嗔,可歌可泣。”

宜喜宜嗔

,◆見“宜嗔宜喜”。

怨嗔

,◆埋怨責怪。○[元][郝經]《陽春怨》詩:“隔花半面春山顰,恨郎不歸多怨嗔。”

遭嗔

,◆受到嗔怪。○《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小乘昔日總遭嗔,若待分疏各說因。”

轉嗔為喜

,◆見“轉怒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