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為什麼思域等運動風格的轎車都要加裝“壓尾”,有什麼意義?

作者:由 汽車科學島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0-15

天籟需要方向盤套嗎

飛度、思域、菲斯塔、MG6、影豹、領克03、3系、ATSL/CT4等,這些車是比較喜歡在車輛落地後“加尾翼”的車,特點是設計感都比較運動;而且聽說加尾翼可以提高車輛的操控性,於是此類車基本都會去加裝一個尾翼。

然而尾翼不是亂加的,加不好不僅會讓操控感變得更差,而且還會變成笑料……比如這些車裡的前驅選項都不適合去加!理由很簡單。參考下圖,第一張圖片說明了行車中的氣流,第二張圖片說明了尾翼的作用。

為什麼思域等運動風格的轎車都要加裝“壓尾”,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思域等運動風格的轎車都要加裝“壓尾”,有什麼意義?

車輛行駛中最大的行駛阻力就是風阻,車身撞擊與擠壓的車頭空氣會形成氣流環繞車身,頂部、側面和底盤都會有氣流;車頂的氣流會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經過車頂後會往下沉並達到車尾的位置,此時如果車尾有尾翼就能改變氣流的方向,本應該繼續往下沉的氣流會被迫按照尾翼導向往上揚。

重力作用於上揚的氣流和氣流本身的作用力會讓車尾往下沉,這就等於給車尾增加了正壓力(下壓力);在車輪齒輪和胎冠粗糙程度不變的前提下,正壓力越大則後輪抓地力越強,車尾也會一定程度的往下沉。有些尾翼可以增加數十公斤的下壓力哦。

為什麼思域等運動風格的轎車都要加裝“壓尾”,有什麼意義?

前驅車加裝尾翼除了裝飾以外基本沒有意義

前置前驅的特點是發動機橫置於車頭、直接驅動車輪運轉,前輪的抓地力相當程度的決定了輪上功率的損耗,可以直接理解為影響動力和油耗;所以前驅車自然需要提高前輪的抓地力,提高的方式只剩下了提高前輪的正壓力。那麼加裝尾翼之後增加的是後輪的正壓力,造成的時車輛“往後座”、重心往後靠,重心靠後則前輪正壓力下降,輪上功率損耗當然會加大。

不過重點還是中高速行駛中前輪抓地力減弱,急加速的時候難道不容易出現車輪打滑嗎?所以從加速效能和穩定性來分析的話,前驅車加裝尾翼真的是很搞笑的操作。

為什麼思域等運動風格的轎車都要加裝“壓尾”,有什麼意義?

「極限操控」通過後尾翼的加裝可以提升前驅車的水平,這也是不能否認的事實;因為前驅車的三大核心總成都在車頭,造成車頭比車尾重了幾百斤。於是後輪的正壓力當然會減弱,車輛高速轉彎角度稍大就容易側滑;此時透過加裝後尾翼一定程度提高後輪正壓力,在急轉彎的時候就不容易側滑了,然而這裡還是有個問題需要分析。

後尾翼只能小幅提升後輪正壓力,而且小幅的提升還需要有足夠高的車速;中低速行駛時的小效果會很差,也就是在前驅車麋鹿測試的極限車速區間內都沒有什麼意義,超過這種速度區間單純依靠尾翼是連錦上添花都算不上的,最終尾翼只能造成高速正常行駛中輪上功率的損耗,可以說是毫無意義。

為什麼思域等運動風格的轎車都要加裝“壓尾”,有什麼意義?

後驅車加裝尾翼的必要性同樣有待商榷

前驅車的驅動輪在前、加裝尾翼增壓後輪正壓力沒有意義,但後驅車是後輪驅動、增加尾翼不是錦上添花嗎?其實也沒有這麼簡單。後驅車的傳動系統比較特殊,發動機縱置匹配桶型的變速箱,連線後傳部分本就可以均衡前後車身的重量,標準可以達到50:50甚至40:60,也就是說後輪的正壓力已經足夠大了,再大一些則有可能出現問題。

比如透過尾翼增壓後輪的同時會造成重心後移,前輪的抓地力必然會隨之而降低;前輪時導向輪,如果抓地力太弱則無法有效引導行駛方向,出現後輪動力過強導致導向輪失效、前輪被強推走直線的情況出現,這也是會影響駕駛安全的。

為什麼思域等運動風格的轎車都要加裝“壓尾”,有什麼意義?

真正原車配備尾翼的後驅或四驅車會經過科學系統的計算與分析,需要尾翼提高多大的下壓力才能匹配前後輪的抓地力,這個資料模型很複雜;所以車輛只要原車沒有安裝尾翼,後期的改加裝都可能會適得其反。

其實科學的設定還是那種電動升降尾翼,低車速時沒有必要用尾翼調整下壓力、也起不到什麼作用,那麼低速時就可以收起來;達到需要調整的車速則可以讓尾翼自動升起,這樣既能控制風噪又能提升效能。有些改裝車也提供這樣的電動升降尾翼的改裝,然而原車沒有設計讓尾翼提高高速行駛的後輪正壓力,強行提升就可能出現上述問題。從安全駕駛的角度分析,加裝尾翼沒有意義。

為什麼思域等運動風格的轎車都要加裝“壓尾”,有什麼意義?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釋出,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贊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