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雙減”就是鼓勵“放養”嗎?關於家長的這些焦慮,聽聽老師怎麼說

作者:由 濟南日報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0-20

射箭怎麼算分數

前不久,中國人民大學學者透過跟蹤搜尋引擎上關鍵詞的搜尋量、電商平臺相關商品的購買量、專業諮詢網站等資料,分析了“雙減”政策的效果。結果發現,“雙減”政策實施的這一年,青少年抑鬱症狀減少了78。6%,“雙減”的效果已經初步顯現。但與此同時,父母的焦慮症狀卻增長了12。8%。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家長們焦慮的根源一是擔心孩子不能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二是擔心孩子被“普職分流”,只能選擇職業教育,未來經濟、社會地位得不到保障。針對家長們的焦慮,記者邀請多位教師為家長答疑解惑,給出瞭解決方法。

“雙減”就是鼓勵“放養”嗎?關於家長的這些焦慮,聽聽老師怎麼說

焦慮一:有自由、沒自律,怎麼辦?

●家長留言臺:

暑假過後,南部山區學生小剛(化名)就要上小學六年級了。50天的假期,小剛為自己制定了詳細的學習和健身計劃,假期裡哪些日子預習、哪些日子複習,再具體到每一天裡什麼時候讀書、什麼時候寫作業,何時鍛鍊身體、何時適當放鬆,都列得清清楚楚。計劃雖好,“執行的效果卻差強人意,”小剛媽媽朱女士告訴記者。

“按理說,馬上上六年級了,孩子應該已經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了,但假期過去一半了,除了游泳能堅持,其他的都不能按計劃執行。”朱女士說。

其實,一直以來朱女士非常注重培養孩子自律,特別是“雙減”政策落地以來,更是對孩子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然而在日常學習中,孩子在家不是看電視,就是吃東西、刷手機,總不能專心致志地學習,而她和孩子爸爸工作忙碌,又抽不出很多時間來監督孩子。“孩子再開學就要上六年級,再往後就是初中。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學習的自律性,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朱女士很是焦急。

“雙減”就是鼓勵“放養”嗎?關於家長的這些焦慮,聽聽老師怎麼說

●老師有話說:

“從他律到自律,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老師和家長在‘雙減’之後的首要任務。”濟南第十四中學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壽鑫在採訪中告訴記者。

對於家長們關心的如何家校攜手共同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王壽鑫有自己的“竅門兒”,“利用這個假期,幫助孩子從內到外的改變,是家長們首要解決的問題。因為學習內驅力影響著孩子一生的發展上限。”

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內驅力,王壽鑫說,“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力,先要從規劃時間開始。”在王壽鑫看來,規劃時間與整理物品一樣,都是整理,都是關於一個孩子秩序感的培養。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對一天的時間進行大體的規劃,並進行目標設定。“讓他自己確定做什麼、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並進行小結。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建立時間上的秩序感。”王壽鑫表示。

無獨有偶,濟南市勝利大街小學三年級一班班主任張添在採訪中也表示,幫助孩子制定計劃表,可使用獎勵機制,“一天的大塊時間中,不能單純地學習,還要活動放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家長也要不斷地給孩子驚喜,讓他感受“美好總是不期而遇”。“家長要對孩子的計劃表進行適當地引導和獎勵。這種獎勵不要提前設定,要在深度觀察下,有進步就即時獎勵,給孩子正向的反饋,提升孩子的積極性。”王壽鑫說。

最後,王壽鑫與張添不約而同地指出:“家長們要以身作則,在家中形成榜樣的氛圍。”對新事物的學習意願每個孩子都有,家長們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打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從學習、生活、閱讀、運動等方面,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

面對朱女士的困惑,濟南市南部山區仲宮街道中心小學副校長曹紅梅認為,孩子寫作業拖拉,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對所學知識掌握的不牢固。因此,家長要和學校老師及時溝通,讓老師瞭解孩子的實際情況。

作為濟南市歷下區龍奧學校專案化學習的整體推進人之一,孫靜認為,專案化學習的方式對培養孩子自律能力有很強的啟發意義。在生活中,家長如果能參照專案化學習的方式,讓孩子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一定能更好地讓孩子從生活這本大書中學到更多知識、積攢更多成長能量。

“雙減”就是鼓勵“放養”嗎?關於家長的這些焦慮,聽聽老師怎麼說

焦慮二:老擔心別人“搶跑”,怎麼辦?

●家長留言臺:

孩子在歷下區讀四年級的孫女士表示,她女兒屬於相對自律的孩子,早早養成了“先做完作業再吃飯”的好習慣。“雙減”後,孩子的狀態不錯,但她還是會感到焦慮。“周圍的好孩子太多了,很多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投入和關注度,讓我感覺自己做得太少了,真怕自己太佛系,讓孩子錯過很多成長的機會。”孫女士說。

作為小升初的家長,市民陳女士給孩子報了很多輔導班。怕校內知識過於簡單,再加上希望提升孩子的藝術素養,她在“雙減”之後仍然給孩子報了五六個輔導班。“大家都在減,我給孩子加加碼,不就更能贏在起跑線上了嗎?”陳女士說。

但是令陳女士苦惱的是,由於輔導班之間距離較遠,她和孩子輾轉其中感覺格外疲憊。

●老師有話說:

作為一名小學生的媽媽,濟南市歷下區實驗小學教師張娟在“雙減”之初也有過焦慮情緒,但隨著政策的推進,她的情緒日漸平緩。

她認真研讀了“雙減”及相關政策,注意到一條重要政策——“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其中把綜合素質提到了突出地位,而且要依靠不同科目特點完善考試方式和成績呈現方式。“換句話說,目前這套培訓方式對未來升學的針對性將大大降低。犧牲掉孩子提升素質的時間去搞補習,還不一定用得上,這筆賬划算嗎?打個比方,大家都換賽道了,你還在老的賽道上搶跑有什麼意義呢?”

“為什麼會出現‘雞娃’現象,其實是家長的攀比心理在作祟。我們要堅信,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花期,作為家長,靜待花開就好。”張添說,作為父母,首要做的就是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孩子,樹立正確的育兒目標。

“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普通人,並不是要放棄孩子變優秀,而是要充分認識和接納孩子的所有,無論優點還是缺點。”張添說。同時,要深度陪伴孩子的成長,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因材施教。孩子小的時候可以由廣及深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找到孩子的興趣點。

“2022年,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方案中,反覆出現了‘核心素養’這個詞。”據瞭解,十四中在暑期的教師培訓中也在不斷調整,聚焦精煉課堂教學、作業佈置等方面,助力學生在課堂上更加高效學習。“作為父母,緊跟學校步伐,同時拓展多方面校外資源,為孩子的人生廣度添磚加瓦。”王壽鑫說。

濟南市天橋區瑞景小學副校長耿雙給出自己的建議,家長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緩解焦慮:第一,充分了解學校教育,充分信任學校和教師,掌握最新的教育改革方向,從緊盯分數,到關注核心素養的培育,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第二,家長要學習更多的教育規律,瞭解孩子成長規律,真正參與到孩子成長中來;第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選擇孩子最擅長、最感興趣的深入培養,客觀理性地對待自己孩子的長處和短處,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同時,優勢培育,切忌盲目跟風。

“雙減”就是鼓勵“放養”嗎?關於家長的這些焦慮,聽聽老師怎麼說

焦慮三:“雙減”就是鼓勵“放養”嗎?

●家長留言臺:

“雙減”後,市民方女士輔導作業的壓力一下子輕鬆了很多。由於孩子在校就完成了大部分作業,她便不再追問孩子的學習。直到期末檢測,她才追悔莫及,孩子有一門功課只考了“良”,遠低於全班平均水平。

“雖說成績不是全部,但日常基礎知識掌握是未來學習的基礎。我真是悔不當初。”方女士懊悔地說。

●老師有話說:

“認為‘雙減’之後,孩子‘放養’,家長‘放飛’,那就錯了。”耿雙表示,最近幾年,國家密集出臺了關於教育評價改革和思想政治、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系列檔案,指出了未來的人才是什麼樣的。一個對孩子真正負責任的家長,不能再認為給孩子多報班、多陪課就是盡責任,而要真正參與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事業中,這才是需要孩子、家長全力以赴的“大考”。“打個比方,‘雙減’和一系列其他教育改革政策的出臺,不是不讓射箭了,而是換了一個更遠的靶子,更考驗選手。”

而在張娟看來,幸福的孩子都是“伴”出來的。父母的愛心、細心、耐心、精心陪伴,是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養料和精神慰藉。過去,家長陪伴孩子大多是上輔導班,是寫作業。現在“雙減”之後,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家長陪伴孩子的方式同過去也不一樣了。家長可以陪孩子運動、勞動、看電影、逛書店;陪孩子走進大自然,欣賞天高雲淡、流水潺潺……

張娟表示,“雙減”之後,學校減少了書面家庭作業,但並不等於沒有家庭作業。老師們通常會佈置一些“口頭作業”,比如:讀讀課文、背背古詩;還有一些“實踐作業”,比如:做家務、做手工、做公益、做社會調查等。這些作業富有彈性,難以量化,也很難逐一檢查,靠的是學生的自律和自覺。

“雙減”就是鼓勵“放養”嗎?關於家長的這些焦慮,聽聽老師怎麼說

(濟南日報記者 範開雲 張磊 周瑛 史春勇)

編輯:張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