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都說成都美女美食多,但論吃還是中國古人最講究,簡直是部吃貨史

作者:由 一明小叔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0-23

飱食怎麼讀

歡迎點選關注,一鍵關注“未來歷史”頭條號,和歷史君一起閱讀古今中外!

都說成都美女美食多,但論吃還是中國古人最講究,簡直是部吃貨史

未來歷史·文化雜談

未來歷史·文化雜談 001篇:

飲食小談

成都人“好吃”的名頭那是相當響亮的,放眼成都市的大街小巷,餐館、小吃攤、“鬼飲食”攤販比比皆是。不過想來也是,蜀地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盛譽,所謂“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其實,不單是成都人“好吃”,中國人的祖先們耽於口腹之慾的傳統由來已久,在《詩經·大雅·行葦》篇中就有“醓醢以薦,或燔或炙。嘉餚脾臄,或歌或咢”。短短几句詩中,居然就提到了肉醬、牛胃、牛舌三種食物。

《詩經·檜風·隰有萇楚》也借物起興,哀嘆時事,“隰有萇楚,猗儺其枝”。什麼是“萇楚”呢?據流沙河先生考證,“萇楚”者又名羊桃,大抵就是現在所稱的獼猴桃了。

一貫是通篇大談香草美人的《楚辭》也在《大招》篇中用各種珍饈美食熱情洋溢地召喚著離體而去的魂魄快快歸來:五穀六仞,設菰梁(通“粱”)只。鼎臑盈望,和致芳只。別的且不說,單就這兩句而論,便有很多可談了。

都說成都美女美食多,但論吃還是中國古人最講究,簡直是部吃貨史

首先是五穀,在史學界一直對究竟是哪五種穀物存在著巨大的爭議。鄭玄注《周禮·天官·疾醫》言五穀乃是“麻、黍、稷、麥、豆”;趙岐注《孟子·滕文公上》卻又說五穀是“稻、黍、稷、麥、菽”。

“菽”,乃是豆類總稱,上古總稱豆類為“菽”,漢代之後才稱“豆”,那麼趙岐所謂“菽”與鄭玄所謂“豆”不過同物異名而已,大抵爭論所在是麻與稻。麻是一種常見的經濟作物,種植歷史長,古人種麻取皮織布做衣,其子可食。

《詩經·王風·丘中有麻》便有提到,“丘中有麻,彼留子嗟”。稻在南方種植歷史長於北方,就周代而言北方中原的稻種植規模小,並不常見,那麼鄭玄所注《周禮》未將稻列入五穀也就不稀奇了。

粱乃是黍、稷之中最好的一種,在古代作為一種高階糧食,也正因如此,粱往往與肉並稱,作為美食的泛稱。《墨子·公輸》中,墨翟以粱肉比之糟糠,舍粱肉而取糟糠,比喻楚王伐宋的不智,是這麼說的:“今有人於此……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漢書·食貨志》也用“衣必文采,食必粱肉”形容當時的商人巨賈家財之富。

都說成都美女美食多,但論吃還是中國古人最講究,簡直是部吃貨史

菰即雕胡,也稱茭白,乃是一種生長在江、湖、陂澤之中的植物,其葉可食用,秋天結實,即雕胡米。《西京雜記》中記載長安的太液池中便有菰米,“太液池邊,皆是雕胡……菰之有米者,長安人謂之雕胡”。

《群芳譜》中也有介紹,“菰至秋,結雕胡米……米白而滑膩。歲飢,人以當糧作飯,香脆”。更不用說杜甫的《秋興八首·其七》中所說的“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了,雖然此處所見的菰米是生長在昆明池中的,但以菰米之白愈發襯出沉雲低垂的黑,也可見《群芳譜》中菰米“白而滑膩”所言非虛了。

再說古人飲食之細,其實並不在今人之下。同樣是米,磨谷去殼,是為糲米;舂之,得稗米;再舂,得鑿米;再舂,得毀米;最後再進行加工,就得到晶米。同樣是米,按加工步驟層層遞進竟能得到五種精細程度不同的產物,無怪乎孔子要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了。

同樣的,按照精米加工的精細程度,也將米分成了三個等級:舂米一石,得四鬥曰精,得三鬥曰鑿,得二斗曰粹。“精粹”二字在俗語中所附加的精華、純粹之意,想想大概也是這麼來的。相比起精米,專供於宮廷皇室食用的“御米”就更加奢靡了。

《華陽國志·巴志》載,“江州縣北有稻田出‘御米’”;同時,魏文帝也提過,“長沙有好米,上風吹之,五里聞香”。漢魏時期,各地上供的優質稻米,經過一層層極其刁鑽複雜的篩選加工,才能成為“御米”,工序繁複,浪費巨大,異常的“靡麗難成”(《資治通鑑·漢記》),非一般精米可比。

都說成都美女美食多,但論吃還是中國古人最講究,簡直是部吃貨史

不獨是皇室,連位於權杖末端的豪門貴族的日常飲食也是大肆鋪張,過度浪費。《晉書·外戚傳》記載羊琇“性豪侈,費用無復齊限,而屑炭和作獸形以溫酒,洛下豪貴鹹競效之”,連用以溫酒的炭火都要在其中加入大量香料更得雕成獸形以示美觀,豪侈之風令人咋舌。

唐代筆記小說《劇談錄》中也有一則故事可以反映出豪門貴族的奢靡,“乾符中,洛中有豪貴子弟,承藉勳蔭,物用優足。恣陳錦衣玉食,不以充詘為戒,飲饌華鮮,極口腹之慾……”故事中,從任上辭官回來的李某為了報答一門權貴的舊恩,特別費心張羅了一場盛宴,然而這位權貴的幾個兒子卻並不買賬,“列坐矜持,儼若冰玉,餚羞每至,曾不下筯”,連筷子也不願意動一下,在吃李某刻意準備的飯時也是“相盻良久,鹹若飱荼食櫱李”。

後來李某將這事告訴了先前曾經徵詢過建議的聖剛和尚,聖剛來到豪貴子弟家中詢問起他們難以下嚥的緣由,得到的回答卻讓人哭笑不得——他們居然嫌棄李某用以燒飯的炭未曾先用火燒煉過,“凡以炭炊飯,先燒令熟,謂之煉火,方可入爨,不然,猶有煙氣”。

都說成都美女美食多,但論吃還是中國古人最講究,簡直是部吃貨史

故事的最後,作者給了一個非常諷刺的結局,在黃巢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陷洛陽之後,這些貴族子弟紛紛隨聖剛和尚一起逃進深山躲藏,一連餓了幾天。等到起義軍離開之後,聖剛到路邊的一家小飯館裡買了些糙米飯,用土杯盛了與他們分食。這些貴族子弟餓得厲害,這時候竟覺得以前吃的各種珍饈美食沒有一樣能比得上此時的糙米飯的,戲謔如斯,不禁引人莞爾。

(作者:廖方朋)

歡迎點選關注,一鍵關注“未來歷史”頭條號,和歷史君一起閱讀古今中外!

都說成都美女美食多,但論吃還是中國古人最講究,簡直是部吃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