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科研的客觀“價值”

作者:由 周天華新經濟學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2-03

科研產出是什麼

科研的客觀“價值”

科研的客觀價值是什麼呢?

科研的客觀價值=生產要素投入+效用產出

考慮市場供求。

一項科研,如論文、專著、專案等。投入多,價值大,產出多,價值也大,當然市場供求關係,影響產出,影響價值。如當前社會防疫科研,需求大,供應少,增加了防疫科研成果的價值性,是科研發展的生命力,一項科研成果,如愛恩斯坦的“相對論”,對整個物理界理論,起到奠基作用,帶來的社會效用價值大,成果產出價值大,成果價值大。所以,要以科研成果的社會應用產出,作為科研價值評估的主要方面來計算,當然這也不否認投入價值,例如中國科學院投入價值大,也是國家科研價值的重要方面所在。

由於科研成果,決定社會生產力,所以,“科研是笫一生產力”,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但是,在今天的全球社會中,缺少科研成果的全面客觀價值考量,比如,按“文憑”、“職稱”、“論文”、“帽子”“年齡”等作為人才標準,導致科研的“草上飛”現象,大學及科研單位的研究成果,堆放在科研處、科技館當中,投入巨大,但沒有產生經濟效益,甚至成為國民經濟投入上的“無底洞”,而西方國家,以科研收入,作為主要考量,相對好一些。

現行國際上,由於缺少商品全面客觀價值公理,故無法找到科研客觀價值評估標準,按“三種方法”,分別以科研的“投入”、或“產出”、或“供求關係”的“一個方面”,作為科研總價值結果加以認定,誤導了科研價值判斷及科研發展。故當前社會上,國家應大力促進科研成果貨幣轉化,實現真實客觀“價值”,並且通科研成果轉化的收入,進行再投資,實現科研的“滾動式”發展,科研強國走實。再也不能用論文、學歷、職稱、帽子、年齡等作為科研考核物件,更不能以“35歲以下加一篇論文,作為重點大學招聘“學術領軍”唯一標準,要以科研的內容,轉化為實際收入,作為主要考量,科研與年齡沒有關係,一般來說,七八十歲才正當年,一生知識才圓滿,自然出成果。例如,一個大學老師論文,從學校支付的科研投入加上論文成果現金收入來考量,放在科研處的,沒有收入的論文,至多隻是“投入”的“一部分”價值,而投入千萬億的科研專案,最後只是一個論文或一本書,沒轉化為經濟收入,單位領導決策上,是一種社會犯罪!

為了實現全國科研客觀價值,國家及教育部應成立“全國科研價值評估交流中心”,透過客觀評價,交易買賣,產生收入,形成社會生產力。當然,這需要改革大學及科研院所的體制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