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地鐵站與放學路緊密相連,值得進一步關注!這些地鐵口還有再利用空間

作者:由 北晚線上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2-14

輕軌和城軌一樣嗎

隨著北京市地鐵線路越來越密集,很多學校周邊都出現了地鐵站口。這些地鐵站口,除了讓孩子們上下學更便利,還可以承擔更多的功用。記者對北京市二環內的幾個典型地鐵站口進行了實地調查,讓我們一起看看現實問題、找找改善空間。

地鐵站與放學路緊密相連,值得進一步關注!這些地鐵口還有再利用空間

地鐵北新橋站C口,有一處口袋公園。

■路徑安全

需調和紅綠燈與通行關係

宣武門是地鐵2號線和4號線的換乘站,距離該站B口25米處有一所小學,100米外還有另一所小學。

下午3點,兩所小學門前已經聚滿了接孩子的家長。因為距離地鐵站口很近,所以家長們停車的空間有限。腳踏車、電動腳踏車、老年代步車和汽車,擠在窄窄的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上。此時進出地鐵站口的行人,需要從接孩子的人群中穿過。

下午3點半左右,兩所小學幾乎同時放學,人群開始湧動。兩所小學都採用按年級和班級分批次放學的辦法,所以整體比較有序。擠在校門附近的車輛,也逐漸散去。

那些步行離開校門的孩子和家長,有的直接進入了地鐵站口。記者發現,地鐵站口的臺階高於人行道,當人流量因為放學而驟然變大時,地鐵站口附近就變得擁擠難行起來。

有的孩子和家長,需要乘公交車。地鐵站口附近的主路上,正好有一個公交車站。從人行道穿過非機動車道和輔路,可以到達公交車站。這裡有斑馬線,但是卻沒有紅綠燈,所以行人需要小心過往車輛。

“這裡的斑馬線如果有一個紅綠燈就好了,不過,是不是會讓車輛透過速度減慢啊,可能要設計設計。”帶著孩子等公交車的王先生說,紅綠燈會讓自己帶孩子穿過馬路的時候更安心,據他長期觀察,學校附近的各種車輛,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疏解,不然會影響附近的交通。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地鐵2號線、6號線的朝陽門站,在地鐵站H口外140米處有一所小學。下午3點半,學校放學後,車流和人流瞬間散開。這裡的人行道比宣武門寬闊一些,步行的人流可以快速離開。但是在H口附近的斑馬線,同樣沒有紅綠燈。這處斑馬線,處在一個丁字路口上,連線著地鐵的H口、G口,同時又涉及腳踏車專用道,還把人行道與主路公交車站連線在一起。所以通行狀態有點複雜。一個老人帶著孩子,小心翼翼地避讓著汽車、腳踏車,穿過斑馬線,去乘坐公交車。“有紅綠燈的話,肯定安全多了啊。”

距離5號線北新橋站C口80米處有一所小學,記者看到,北新橋站附近的道路雖然不寬,但是幾個方向的斑馬線都設定了紅綠燈,行人和車輛按照紅綠燈指示行駛,安全感提升了不少。

■老幼關懷

可在站口增公共活動空間

記者實地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小學生是由老人接走的。

在朝陽門地鐵站H口,放了學的孩子們,並沒有馬上回家,而是在站口附近玩耍。“一會兒還有課外班,先在這玩會兒,等著開班。”陳大爺揹著孩子的書包,坐在路邊的石階上,看小孫子在空地上跳繩。

H口附近是一處商業樓盤和一處高層住宅,路面停車場比較多,公園和綠地比較稀缺。這就造成孩子們活動的區域有限,老年人休息的場所也有限。高層住宅的底商有幾所培訓機構,涵蓋舞蹈、音樂、美術。而底商是設定在高臺之上,客觀上把底商和路面拉開了高度差。所以,孩子們在這處高臺活動,能跟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區隔開,不受打擾還比較安全。儘管不是有意設計的口袋公園,但這處高臺成為放學後孩子們的樂園。練習跳繩、追逐打鬧,孩子們在高臺上釋放著熱情。

相較而言,宣武門地鐵站附近的環境,就對老幼更加友好。B口附近,有一個剛剛整修完畢的小廣場,面積雖不大,卻足夠孩子們玩樂。老人們坐在石階上,把書包放在腳邊,看著孩子們繞著小廣場跑圈,夕陽之下,場面溫馨。在B口的斜對面,地鐵站H口,有一個規模更大的街角公園。依託地鐵站口的空地,這裡修建了花壇和廣場。不斷有剛剛放學的孩子們到這兒來玩,附近的居民也喜歡推著嬰兒車帶著幼童來遛彎。

首都機場線在去年年底西延到北新橋站,同時,該站也完成了全新改造。原本普普通通的地鐵站口,經過重新設計,把地鐵外掛廳剩餘空間與景觀下沉廣場結合到一起。記者在現場看到,A口附近的空間既有古色古香的韻味,又給市民提供了休閒的場所。

不只是A口,北新橋站的C口,有一處口袋公園。從附近小學放學的孩子,正在此處玩鬧。孩子的家長劉先生說:“這個口袋公園時間挺長的了,每次放學他都帶孩子到這來跟同學玩一會兒。”

北新橋站D口,有一處街角公園,兩個小學生正在公園坡地上追逐。在這裡和街坊閒聊的劉大媽告訴記者,街角公園年頭不短了,最近剛剛整飭一新,公園內形成了綠化坡地,植被覆蓋率比以前高多了。

除了正在施工的B口,北新橋站其他三個站口,都有供市民休閒的公共空間。放學路上,途經此地的孩子和家長,有充足的空間,遛遛彎、歇歇腳。

■科學調研

地鐵站與放學路緊密相連

最近,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以下簡稱“央美建院”)十七工作室的老師和同學們,正在對北京地鐵站口進行全面調研。他們的調研中,有一個有趣的方向,就是把放學路與地鐵站口聯絡到了一起。

北京地鐵站口空間環境的調查,涉及地鐵站口建築形態、周邊環境、指引導視、車輛停放、與其他交通工具換乘等。央美建院教授侯曉蕾介紹,地鐵站口與周圍學校的放學路,值得進一步關注。

今年9月,北京市交通委釋出資料,北京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1148公里,其中城市軌道交通783公里,市郊鐵路365公里,總里程全國第一。記者根據地圖軟體查詢了二環內的47座地鐵站,發現其中46座地鐵站方圓1公里內都有小學。這46座地鐵站周邊,方圓1公里範圍內最少的有1所小學,最多的有10所小學。

記者在現場調查時發現,家長接送孩子的交通方式多種多樣,包括步行、腳踏車、電動腳踏車、汽車、地鐵、公交車等。地鐵站口,對孩子們來說,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的出入口,還可能是活動的空間。同時,由於地鐵站口存在的人流、車流,那些步行離開學校的孩子,在通行安全上,也與地鐵站口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絡。

觀點

地鐵站口巧利用 為兒童友好助力

侯曉蕾介紹,目前北京正在積極建設國際級兒童友好城市。無論是放學路還是地鐵站口,都屬於兒童友好城市不可忽視的細節。她認為,北京市的地鐵建設突飛猛進,城市更新也在穩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地鐵站口在進行精心設計,正好可以利用這些機會,為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助力。

“在安全層面,建議重視地鐵站口周邊慢行系統的完整性,改善交通安全隱患,增加便於兒童觀察的視覺導引。在關懷層面,建議結合城市更新,在為人們提供城市公共空間的基礎上,提升站口空間景觀質量,增加休憩亭座椅等公共設施,滿足周邊人群活動需要。”

流程編輯:u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