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黑衣宰相姚廣孝:一心想造反,究竟為那般

作者:由 紅色史令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2-27

四書五經什麼時候確定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太多起義和造反的記錄,這些造反的原因也大抵相同。不是為了地位,就是為了錢財,也有個別慘一些的是為了糧食。但有一個人卻完全不同,他親自謀劃了一場震驚朝野的戰爭,事成之後他心滿意足,但卻不要任何封賞,引起了後人的無限猜測。

這個奇人就是道衍,後被明成祖賜名廣孝。他在明朝繁榮穩定時策劃了靖難之役,視人名如草芥,致使數萬士兵百姓無辜喪生,但又在執政後清心寡慾,一心為民,甚至去蘇湖賑災時散盡千金。

黑衣宰相姚廣孝:一心想造反,究竟為那般

這樣一個矛盾之人,他的目的究竟為何?下面就讓小編和大家一起探究一下道衍的真實情況。

一、 精通諸子百家之人

姚廣孝,常州人氏,在元順帝至元元年(1335)出生,只比朱元璋小七歲。在元末這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姚廣孝依然勤奮好學,手不釋卷,尤其擅長吟詩作畫。

十四歲時,姚廣孝出家為僧,當了一個和尚(好熟悉的職業),法號道衍。顯然當初的和尚似乎都不太敬業,譬如著名和尚朱元璋的主要工作內容是造反,而姚廣孝的主要工作內容也不是學習佛經,而是跟隨道士(對,你沒看錯)學習陰陽術數和儒家哲學。

黑衣宰相姚廣孝:一心想造反,究竟為那般

《明史》載:年十四,度為僧,名道衍。事道士席應真,得其陰陽數術之學

從今天的觀念來看姚廣孝似乎是一個多方面複合型人才,精通儒釋道三種完全不同的知識,顯然十分搶手。但在當時姚廣孝卻完全沒有市場,畢竟當時的科舉考試並不考這些東西,姚廣孝學的那些都是都是課外讀物,沒辦法考科舉姚廣孝自然就得想辦法透過其他的方式來實現他的宏圖霸業。

明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召全國懂儒學的僧人去禮部參加考試,姚廣孝自然也在其中,結果名落孫山,只獲得了本次考試的紀念品(僧衣)。這讓姚廣孝非常的失望,彼時姚廣孝已經四十歲了,顯然如果再不抓住機會的話此生就會默默無名。

黑衣宰相姚廣孝:一心想造反,究竟為那般

《明史》載:洪武中,詔通儒僧試禮部。不受官,賜僧服換。

二、 金鱗豈是池中物

明洪武十五年(1382),馬皇后病逝,朱元璋選召十位僧人,準備給諸王講經薦福。對於這些入世的僧人來說,顯然這是一個飛黃騰達的機會,他們紛紛討論那個藩王最富有,哪個藩王封地位置最好,只有法號為道衍的和尚佁然不動,他的外表看此平靜如水,實則內心早已波濤翻湧,這可能是他最後的機會了。

不一會藩王們一個接一個的進來了,姚廣孝有點失望,寧王有勇無謀,晉王膽小怕事,代王……似乎諸王皆不堪大用。直到燕王朱棣進來,姚廣孝一眼中看出了燕王的那份隱忍和不甘,於是他悄悄的對燕王說: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與大王戴。

燕王朱棣聞之勃然變色,他以為隱藏的很好的小心思(當皇帝)沒想到一眼就被眼前這個僧人看穿了。最終在朱棣的盛情邀請下,姚廣孝前往朱棣的封地北平,並任慶壽寺住持。

黑衣宰相姚廣孝:一心想造反,究竟為那般

《明史》載:高皇后崩,太祖選高僧侍諸王……燕王與語甚合,請以從。至北平,主持慶壽寺。

很顯然住持只是一個掩人耳目的職位,姚廣孝的實際身份就是燕王朱棣的幕僚。他利用職務之便,日復一日的向朱棣灌輸著一個概念:造反可成。

三、 堅決靖難,不留餘地

明建文元年(1399),剛即位的建文帝動手削藩,周王、湘王、代王等五王相繼被廢為庶人,一時間藩王們人心惶惶。

此時最慌的當屬燕王朱棣,畢竟當時藩王屬朱棣勢力最大,統領大明北方之兵,明眼人都知道下一個被削的人一定是朱棣。

在一千五百年前,陳涉曾經對手下人說“今忘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一千五百年後,朱棣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但顯然性質有根本性的不同。畢竟陳涉起兵是反抗暴秦,而朱棣如果起兵,則是意圖謀反。真可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就這個進退兩難的困境,燕王朱棣和姚廣孝進行了深度的探討。

黑衣宰相姚廣孝:一心想造反,究竟為那般

《明史》載:道衍遂密勸成祖起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論民心。”乃進袁珙及卜者金忠。於是成祖意益決

簡單來說就是朱棣從實際出發,認為現在天下民心都向著建文帝, 我現在起兵豈不成為眾矢之的了嗎?而道衍(姚廣孝)仗著自己學過陰陽數法(算命),就勸說(忽悠)朱棣,我夜觀天象,發現你就是真命天子啊,這種高深的知識普通民眾有怎麼可能知道呢?

為了避免朱棣不信,姚廣孝又找來兩個算命的來驗證自己的說法。終於朱棣在“天意”面前被說服了。

現在看來這可能是歷史上最早的一樁團伙型封建迷信詐騙案了。

在起兵之前,朱棣照例進行了一番動員演講,內容大致是自己怎麼怎麼慘,朝中的奸臣是如何為難自己,所以自己今天要奉天靖難,剷除奸臣。這番演講極大的鼓舞了士兵計程車氣(可能是撫卹金豐厚),於是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然而卻突然出狀況了。

黑衣宰相姚廣孝:一心想造反,究竟為那般

《明史》載:適大風雨至,簷瓦墜地,成祖色變。

從當今來看這實在是一件小事,畢竟誰都知道北平風沙大,突然吹掉一塊瓦什麼的太正常了,但沒有破除封建迷信的古人可不會從地理,天氣等方面找原因。畢竟現在是在密謀見不得人的事,突然上天來這麼一手,莫非是上天發怒了?

此時朱棣也愣住了,畢竟他也是一個深受封建迷信主義毒害的人,一時間也沒了辦法,甚至還有點恐懼。這時候姚廣孝發揮了作用。

他仗著自己和尚加道士的身份,大聲說道:這個真是吉兆啊,真龍飛天的時候肯定會伴隨風雨,現在青色的瓦掉了,就預示著燕王你要用上皇帝的黃瓦了。於是在姚廣孝的三寸不爛之舌下,凶兆變為了吉兆。

《明史》載:道衍曰:“詳也。飛龍在天,從以風雨。瓦墜,將易黃也”。

在道衍的挑撥下,燕王朱棣終於決定起兵靖難(造反),歷時兩年,終於攻破帝都,奪取了皇位。

黑衣宰相姚廣孝:一心想造反,究竟為那般

4、 姚廣孝真正的目的

在燕王朱棣奪取天下之後,封賞了靖難有功的大臣,如邱福、朱能,世襲公爵。一時間靖難有功的大臣們都喜氣洋洋,畢竟提著腦袋造反就是為了這一天。但有一人例外,這個人就是姚廣孝。

據後世學者認為,姚廣孝這麼做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姚廣孝顯然是一個聰明人,功高震主的道理他不會不清楚,更何況在靖難之時他數次表現出了遠高於朱棣的思想謀略,如果他過於放肆,多疑的朱棣是一定不會留下他的。

第二個原因:雖然姚廣孝以天意為名讓朱棣起兵,但真實情況沒人比姚廣孝更清楚了。他用計謀趕走了愛民如子的建文帝,又讓本已經安穩的天下又起刀兵,於心不忍,所以沒有接受封賞。

黑衣宰相姚廣孝:一心想造反,究竟為那般

第三個原因:姚廣孝造反本來就不是為了封賞。從他年少時不學四書五經這種應試書籍,而是學習陰陽數法就可以看出,姚廣孝是一胸懷大志之人,鼓動朱棣造反也不過是為了一展平生所學,不負胸中百萬兵而已。

參考文獻:《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