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最好的家風,就是父母的教養

作者:由 寶寶知道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20

怎麼切面包才不會變形

一、家風好的父母都自律

前不久,去朋友家做客,期間他孩子的行為震驚到我了。一個3歲左右的小孩,吃飯居然不用人喂,還一點都不挑食,飯菜上來的時候,也不爭搶,要什麼就叫大人幫忙夾,這點很不可思議。

要知道,小孩子都愛霸佔好吃的,這是天性使然,可他並沒有,我想這跟父母的自律教育有關。

我朋友是出了名的自律,孩子不寫完作業不給吃飯,真的是說到做到,不會狠不下心來。

在孩子面前,從不玩手機,更不會丟個平板給孩子,讓他自娛自樂,而是全程參與,陪他拼玩具,做遊戲,雷打不動地講半個小時睡前故事。

我好奇地問朋友,“這麼做不累嗎?”

朋友說,

當然累啊,可是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的,當這些習慣融入生活後,也就不覺得了,你不去這麼做,反而不舒服,內心空蕩蕩的。

不自律的人看自律是種折磨,自律的人身在其中,並怡然自樂,這是一種境界,需要自我約束才能達成。

享有華人傳奇之稱的李嘉誠,在自己90歲的年紀,才對外宣佈退休,人們在驚歎他一生的成就時,我看到了背後超人的自律。

他的一生,像個鬥士,永遠自律,永遠不停前進的步伐。

外人都將他看作超人,而他自己,則始終將自己看成變成超人之前的那個人。

不管昨晚幾點睡,次日一定在5點59分鬧鈴起床,絕不賴床,隨後聽新聞,打一個半小時的高爾夫球,然後去辦公室,堅持睡前閱讀半個小時。

從早期創業之初,到香港首富,李嘉誠沒有因為財富的變化,而放棄自我約束。

越是成功,越是自律,正是在他的自律下,才締造出他的商業王國,也影響他的子孫後代。

不單給予物質財富,自律這門好家風,更是世代相傳的無形資產。

最好的家風,就是父母的教養

二、家風好的父母都重格局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女兒18歲生日的時候,送給女兒一句話:“生命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成績優異的女兒,不像其他孩子那樣,想著考入知名學府,而她的夢想是當流行歌手,她也不想成名,只是喜歡。

換做一般的父母,不打斷你兩條腿才怪,但是格局大的父母,往往不會逼迫孩子,而是讓孩子快樂做自己,讓她選擇自己想走的路。

在當今這個功利世界裡,能讓孩子自己選擇,恰是體現父母的大格局。

所謂窮養和富養,都不如有格局父母的教養。

人生的精彩之處,在於不確定性。大格局的父母,往往不予以干涉,讓孩子自己去尋找和發現。

年少的韓寒,跟同齡人不同,他叛逆,不務正業,亦不走尋常路,抨擊教育制度,更是放言“不參加高考一樣能成才”,高一那年,留級之後,七門功課再次不及格,只好主動退學,聲稱靠稿費養活自己。

退學不是好事,一般父母都接受不了,值得慶幸的是,韓寒有個作家父親,他有著大格局,不像平常父母那般,非得走讀書這條路。

而後也證明,韓寒真的能靠稿費養活自己,寫稿出書之外,他還做起了賽車手跟導演,一樣活得風光體面。

要是當初他的父母,沒有大的格局,而是侷限於讀書,逼著他在應試教育內成長,很可能會摧毀掉他。

重格局的父母,懂得不是所有人都走的路,是最好的路,只有適合自身的路,才是最好的出路。

作家蒙田曾說,

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

重格局的父母,不屑於給孩子貼標籤,他們往往能看得長遠,懂得孩子的品格比能力更重要。

正是有這樣的父母,好家風才會蔚然成風。

最好的家風,就是父母的教養

三、家風好的父母,懂得控制情緒

看過幾期《爸爸去哪兒》第五季,被呆萌的小小春圈粉了,如果說脾氣火爆的陳小春是火,那麼總能化解火氣於無形的小小春就是水了。

記得裡面有個場景,小小春拿著擴音小喇叭,慢悠悠地走在後面,由於地面坑窪,小小春走得比較慢,陳小春似乎不太滿意,嚴厲斥責,一直提高分貝在催促,要求他走快些。

憤怒的聲音,嚇到正在偷拍的女村民,連忙小跑離開。

小小春眼見父親怒火有增無減,只好拿起擴音小喇叭,連喊幾句“Can you stop angry now?”,講真,那一刻,我內心是觸動的,被他的反抗刺痛到了。

陳小春也鎮住了,眼神中有點懊悔,意識到自己做錯後,不再大聲斥責,變得溫柔起來,畫面變得溫馨起來。

往後父子倆從未因為情緒問題,發生過不愉快。

有網友戲稱,與其說是陳小春帶著兒子參加《爸爸去哪兒》,倒不如說小小春帶著老豆去參加《變形記》,不管怎麼說,我們見證了一對父子的成長。

每個父母都是不完美的,他們也會有情緒,但家風好的父母,往往都懂得控制情緒。

同期一起參加節目的吳尊,在裡面的表現,可謂是好爸爸的範本,從未對孩子發過脾氣。

記得有個早起刷牙的場景,調皮的neinei故意往盛有乾淨水的臉盆裡吐刷牙水,有樣學樣的max也跟著搗蛋起來,吳尊自然知道這是惡作劇,但並沒有生氣,只好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接乾淨的水。

換做一般的父母,早就不耐煩了,更別說嘴上不言語了。

於這個細微處,體現出吳尊的教養。出身汶萊地產大亨,受吳氏家風影響的吳尊,正在身體力行地教育下一代。

四、家風好的父母,生活充滿儀式感

我有個朋友,已為人妻的她,朋友圈每天必有各式早餐的美圖,精緻的讓人不忍下口,不瞭解的人還以為是擺拍,而且每天都不帶重樣的,真是令人佩服。

我情願用做早餐的時間,哪怕多睡一會,下樓隨便買個麵包打發自己,也不願早起折騰半個多小時,準備早餐。

不跟她聊天,或許我這輩子都理解不了,為什麼我們需要儀式感。

她說,

生活需要儀式感,那是因為我們熱愛生活,想要給自己真真切切的存在感,記錄每一個美好的瞬間。早起做早餐已成為她每日工序,是對家人愛的體現,也是開啟美好一天生活的一個重要儀式。

朋友這番話,讓我想起曾在網路上流傳甚廣的文章,大意是講父母離婚,只因為爸爸往媽媽栽種的蘭花盆裡彈菸灰。

有些人不理解,覺得矯情,不就是彈菸灰嗎,至於離婚嘛,但這背後是對生活的敷衍、不熱愛的體現。

熱愛生活的人,眼裡容不得沒有儀式感的人。

作家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劉燁的妻子安娜,在生活中可謂極其注重儀式感。在中國過新年時,安娜遵循傳統習俗,讓一對兒女給爺爺奶奶行跪拜之禮,表達尊敬與感激。

冬至時,邀請法國好友到家裡一起學包餃子,喜慶熱鬧。

無論是小孩的生日,還是中秋這等傳統節日,抑或是結婚紀念日等,安娜都精心策劃與準備,給生活增添足夠的儀式感,記住每一個莊重的時刻。

若沒有熱愛生活支撐,安娜這些儀式感也將不復存在,因為熱愛,所以願意折騰。

生活的意義,在於賦予,生活中充滿儀式感的家庭,其家人必是熱愛生活,懂生活會生活的人,自然家風也不會差。

最好的家風,就是父母的教養

五、家風好的父母,勝過萬千名校

有人說好家風是最貴的不動資產,像古董傳承,歷經歲月的打磨,散發著古老的氣息。

其實,家風好的父母,勝過萬千名校,他們才是不動資產的締造者。

我們都聽說過曾子殺豬和孟母三遷的典故,倘若曾子不信守諾言,出爾反爾,欺騙忽悠小孩,那他也不會千古流芳,受世人稱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孩子還不能獨立辨別是非的時候,父母的言傳身教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試想,要是當初孟母,沒有意識到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而選擇放任孩子。任由孟子跟隨喪葬樂隊,學喪樂演奏,或者跟隨屠夫學殺豬,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文學的天空也會因少了他而暗淡。

記得有一則公益廣告,

講述一位媽媽勞累一天後,打熱水給老人洗腳,站在門口的小孩,見此狀後,也學樣用臉盆打來水,邊走邊喊著“媽媽,洗腳”,臉盆裡的水,因小孩走路顛簸而晃盪起水花,濺到小孩臉上。

那一刻,我明知道是公益廣告,也難掩感動的心情。

這位媽媽用行動教育孩子,要孝敬和善待老人。

想必大家都耳聞過,民國時期的“合肥四姐妹”,其中最為出名的張兆和與丈夫沈從文。

其實不單張家四姐妹嫁得好,張家共有十個孩子,六個兒子也都個個成才,在民國時期,能有這樣的傳奇,離不開張父的教導,開明的家風。

張父張武齡是民國初期有名的教育家,從他給孩子取名上,就看出他的境界。

女兒的名字裡都是帶“兒”字的,象徵著兩條腿,寓意是希望女兒們都邁出閨門,走向世界更廣闊的天空;

兒子們則是帶“宀”,其寓意是有安穩之所,同時繼承家業,也是不管走多遠,都要記得回家。

跟民國時的父母不同,張武齡崇尚自由個性發展,開放式地玩,在玩樂中學習知識。

這般先進的教育理念,放在當下也不過時,即是,

最大限度地給孩子自由探索和個性發展的空間,與此同時,懂得在關鍵節點引領,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張家的十個孩子,都沿襲了張父愛讀書的習慣,每個都有高雅的藝術追求,甚至家中的保姆都以識字為趣,有如此氛圍,家風純良如此,難怪張家子女各個都有作為,傳為佳話。

前不久,葉一茜因為在綜藝節目的表現,圈了不少家長粉,只因她在節目中,繞過小孩,把煮熟的餃子,先給大人們吃,再給孩子們吃,她用行動告訴孩子們,什麼叫長幼有序。

現在很多家庭,尤其是年輕一代的父母,在餐桌上已經忘記了這點,把好吃的都夾給小孩,對老人不管不問。

長此以往,小孩會變得自私,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只有父母這版原件沒有問題,孩子才會朝著你希望的方向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想要花朵開得鮮豔美麗,首先得保證根沒爛掉,能持續提供養料。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瞭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群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