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貧民媽媽養出2個耶魯億萬富豪,“養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礎

作者:由 高中語文說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25

聶聖哲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美國,有一個著名的華裔媽媽,她從小生活貧苦,17歲從馬來西亞移民美國,有三個兒子。大兒子畢業於耶魯大學,建立了TWich,2014年以9。7億美元被亞馬遜收購,二兒子創辦了Cruise公司,2016年以超過10億美元的價格,被通用公司收購,三兒子是個傑出的軟體工程師。

一個出身貧寒的母親,在教育孩子上,是如何做到如此成功的?

這和“養活教育”分不開關係。

什麼是養活教育?

長江平民教育基金會主席聶聖哲先生寫作了一本書《養活教育》,並創立了“養活教育思想”。

貧民媽媽養出2個耶魯億萬富豪,“養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礎

這本書裡,作者提出這樣的觀點:

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教孩子做不會做的事,讓孩子把會做的事不斷地做好,從而培養正確的三觀,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簡而言之,就是讓孩子從做裡學,用實踐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與靈感,提高孩子的責任感,成長的內驅力,從而成為一個會做事,能做事的公民。

生存,是養活教育內容的核心,生存的表現形式就是行動,也就是實踐。

泰國有一個非常火的公益廣告,一個賣水果的媽媽,看到女兒想學切菠蘿,於是親手示範該如何切,後來看到女兒想吃冰淇淋,於是用菠蘿為女兒製作了冰棒,後來女兒想把菠蘿冰棒賣出去,但是卻遭遇了失敗,媽媽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啟發女兒到菜市場去看看,別人是如何賣東西的。後來女兒學著製作廣告,學著吆喝。

貧民媽媽養出2個耶魯億萬富豪,“養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礎

女兒從一次次的實踐中,摸索出正確的方法,還培養了堅韌的品格,知道該如何去解決問題,最後這個女孩成功地考上了大學,並且拿到了學校的獎學金。

其實這就是養活教育的一個典型示範,而養活教育的精髓則是:開動腦筋,啟迪思路,改進方法,實踐檢驗,總結得失。生存,是養活教育內容的核心,生存的表現形式就是行動,也就是實踐。

“養活教育”有什麼好處?

增強掌控感和責任心聶聖哲提到了社會上很常見的一種現象,那就是很多家長一窩蜂的送孩子去學鋼琴學繪畫,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但是孩子千辛萬苦拿到了10級證書後,卻不會走鋼琴或者繪畫這條路,前提的投入和後期的產出並不成正比。相反的,孩子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學習音樂美術,但是像刷鍋洗碗,做飯做菜這樣的生存技能卻完全不會,之後進入學校學習,更加缺乏時間學習家務等基本技能,而且孩子也很牴觸,認為這些家務本來就應該由家長做。

此前有一則新聞,孩子因為家長提議讓孩子拿出部分壓歲錢支援家庭建設,遭到孩子的嚴詞反對,認為自己的壓歲錢所屬權在自己,誰都不能動。可是孩子並沒有想過,這些壓歲錢是怎麼來的,作為家庭的成員之一,自己是否有責任為家庭假設做出一點貢獻和努力。

現在的孩子都非常嬌貴,可以說“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作為父母,我們都“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殊不知,就在這種去“勞動化”的教育中,孩子越來越懶惰,脫離實踐和勞動,也缺乏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感和責任心。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養活教育就顯得比較重要了。

貧民媽媽養出2個耶魯億萬富豪,“養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礎

激發成長內驅力作者提倡家長,要讓孩子先學會生活自理,學會做家務,樹立養活自己,靠自己立足社會的意識。養活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是教養的基礎。

泰國有一位媽媽,他的兒子有一天提出不想上幼兒園了,這個媽媽並沒有打他罵他,她對兒子說,既然不上幼兒園,那麼就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吧。因為缺乏技能,於是媽媽帶著孩子在外面撿垃圾賺錢,孩子又熱又累,想吃一根雪糕,但是因為自己身上沒有錢,只得繼續撿垃圾,撿了一天垃圾賣的錢,只夠坐公交車回家。透過一天的勞動,孩子明白了,錢並不是白撿的,是要靠勞動掙取的,體力勞動非常辛苦,所以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夠透過腦力勞動獲取報酬。

貧民媽媽養出2個耶魯億萬富豪,“養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礎

孩子於是主動和媽媽說,要去上學。我相信這個孩子一方面知道生活賺錢不易,另外一方面,在以後學習過程中,不需要父母追著盯著,也會自己主動激發起成長的內驅力。

除了激發起孩子成長的內驅力,讓孩子為自己的人生和選擇負責之外,還可以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讓孩子成為一個主動解決問題的人。

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股神巴菲特,在巴菲特很小的時候,因為父親破產,巴菲特很小就在祖父的商店裡做一些零工賺錢,比如說賣口香糖等,後來賣可口可樂賺了6美分。慢慢地,巴菲特立志要掙更多的錢,於是他開始閱讀相關的書籍,學習商業和經濟的知識,慢慢開創了自己的商業帝國。這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改進的一個過程。

貧民媽媽養出2個耶魯億萬富豪,“養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礎

讓生活更浪漫更幸福2007年,皮尤研究中心釋出了一份報告,指出分擔家務事衡量婚姻滿意度的三大因素之一。而心理學家梅德林發現,如果告訴孩子們放學後只需要專注學習,不用幫忙做家務,其實是向孩子傳達一種資訊,學習和個人成就,比關心家庭成員和家庭貢獻更重要。

我們現在經常看到新婚小夫妻倆,因為家務問題吵架甚至離婚的案例,這其實就是因為夫妻雙方某一人,輕視甚至忽視家庭裡的責任的原因。

我們時常看到微博裡一些博主,上傳夫妻二人共同承擔家務,佈置家庭,一起享受做飯做菜,飯後洗碗,品茶插花的生活。養活教育不僅讓人在未來的生活中,獲得必要的生存技能,更能夠增加生活的情趣,讓生活變得更浪漫,更幸福。

貧民媽媽養出2個耶魯億萬富豪,“養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礎

如何踐行“養活教育”?

家長要改變教育觀念,狠下心,多引導如果想要踐行養活教育,其實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改變觀念,要狠下心,放心的讓孩子去實踐,去操作。

我們經常在生活中遇到“直升機家長”,只要看到孩子有某種需求,就立馬飛到孩子身邊,孩子甚至都來不及嘗試跌倒,就已經被家長保護起來。

其實這樣是剝奪了孩子的成長機會。就好像文章的一開始,有很多家長疼愛女兒,甚至立誓要等女兒嫁人後去當老保姆,其實這是矯枉過正。孩子從做事中提升個人規劃的能力,又獲得了生活的情緒,把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條,自己的工作也能舒心順心。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成為了遭遇婚姻背叛的顧佳,也能獨自挑起生活的大梁,精彩的活出自己。

貧民媽媽養出2個耶魯億萬富豪,“養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礎

從做家務開始,教會必要生活技能那麼養活教育到底包括什麼內容呢?其實內容包羅永珍,都是孩子需要過程性學習的生存基本技能。

從孩子3,4歲開始,被教的是記住家庭住址,父母的電話,學會逃生,報警,栽樹養花,燒飯做菜,洗碗,擦酒杯的必備的生活技能。

再稍微長大一點,可以學習理財的知識,在一定的金額內採辦家庭聚會需要的物品,規劃一次家庭的長途旅行等等。

聶聖哲指出,這樣做的好處是:

從家庭到田野,從街頭到車間,反覆練習動作和技能,手腦聯動,培養耐心,逐漸學習打理各類事務,培養責任感,增強自信心,學會解決越來越多的問題。孩子的悟性不斷釋放,生活不斷獨立,綜合能力不斷提高。

分階段培養,循序漸進美國有一個分階段家務計劃:從孩子9個月開始,一直到孩子13歲以上,每個階段都有新增的任務。每個階段家長根據孩子實際情況,分配給孩子相應的家務。

貧民媽媽養出2個耶魯億萬富豪,“養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礎

再比如說,猶太人對孩子理財能力的培養,也是循序漸進的:

2-3歲:父母開始教孩子辨認紙幣和硬幣3-4歲,孩子要學會簡單的計算4-5歲,讓孩子知道錢是怎麼來的,以及錢可以購買東西6-7歲,看懂標籤價格,培養錢能換物的觀念7-8歲,教會孩子找機會賺錢,把賺到的錢存進銀行8-9歲,孩子要能制定一個星期的開支計劃,購物時知道比對價格9-10歲,要求孩子定期省下一些錢,以備緊急所需10-12歲,要求孩子制定並執行兩週以上的開銷計劃12-13歲,要求孩子懂得正確使用金融業務術語

在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父母儘量不要把家務和金錢獎勵掛鉤,這樣會用外在驅動力代替內在驅動力。

多子女家庭要統籌協調對於多子女的家庭,父母可以考慮給出任務清單,讓孩子們自己協商完成工作,這樣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工作能力,還鍛鍊了孩子的協調能力,還幫助孩子認清自我優勢。

上文提到的這個成功的母親,就是透過做家務的方式,將自己的兒子培養成了耶魯畢業的億萬富豪。據孩子們介紹,母親一開始養家很堅信,弟兄三個每天要完成母親佈置的家務才能去做別的事。母親不僅教會孩子們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辛苦,更讓孩子們自己分配任務,也實在分配任務的過程中,大家發現了各自的長處,也發現了公司執行的基本規律。

可以說,是母親的養活教育,讓孩子們成長為自己的一棵樹,一片天。

貧民媽媽養出2個耶魯億萬富豪,“養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礎

作為父母,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替孩子做,或者是替孩子遮擋住生活中所謂的風雨,殊不知一棵大樹的長成,就是得需要自己將根扎深扎牢,活出自己的精彩。

尤其是在有時對女性不太友好的社會,作為父母更想為女兒多做點什麼,希望女兒們過得更好更幸福,可是無數的事例告訴我們,女孩在被保護,富養的同時,更要擁有堅韌的品格,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最近電視劇《30而已》熱播,其中顧佳惹人心疼,身為全職太太的顧家,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能幫丈夫搞定公司訂單,為兒子手撕家長。但是即使能幹如此,丈夫許幻山還是出軌了。

和一群寶媽在群裡討論,很多有女兒的寶媽表示,自己以後一定要好好保護女兒,在女兒戀愛前,就做好過濾網防護牆。還有寶媽表示,自己的女兒一定得好好疼著,讓女兒過上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生活,以後就算結婚,也得婆婆或者老公做飯。甚至有寶媽表示:實在不行結婚後我們去當老保姆也行啊!真是看不得女兒做家務受累的樣子。生女兒就是用來疼的!不疼生女兒幹嘛?!

女兒要富養優養,已經成為了根深蒂固的觀念和思想。

前段時間,吳尊釋出了一條微博,是NeiNei在家親自做的香蕉蛋糕,從圖片看來真是色香味俱全,不止吳尊,黃磊也經常曬女兒多多製作的美食。

貧民媽媽養出2個耶魯億萬富豪,“養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礎

很多網友表示,這是什麼神仙姑娘啊?不知道哪個小夥有福氣娶到這麼好的老婆。

於是出現了一種觀點,似乎女孩多做一點事,比如家務烹飪等,就是便宜了男人,為以後的家庭生活培養了一個高階保姆。

但其實,刻意將女孩隔離到家務之外,只培養琴棋書畫,啟蒙藝術細胞的做法,其實是矯枉過正。

女孩既要富養,帶孩子去開闊眼界,看看外面的世界,也要進行苦養,比如說做飯做菜,洗熨衣服等等。這些事情不是為了任何人而做,而是為了孩子自身未來健康成長。

進,可以為家人洗手作羹湯;退,可以為自己做一道好菜,將小窩佈置漂亮,充實的過好生活。

綜合生活能力的提高,不是為了別人,恰恰是為了自己。

當然,除了女孩,男孩也當如此,時代早已發生變化,新婚姻法的頒佈,讓更多的女性意識到個人能力的重要,也促進了男女的平權,這早就不是一個男註定主外,在家安心當個“有趣小男孩”的時代。

男孩,也要擁有生活的能力。

聶聖哲的《養活教育》是一本非常有啟發的書,希望我們作為家長,可以少做一點,讓孩子多做一點,有時候,讓孩子嚐嚐生活的“苦”,才能發現生活的甜,不是嗎?

我是一名高中老師,也是二胎媽媽。關注我,獲得更多教育類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