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原教育部國際司司長建議:將外語改為選考,按不同標準設計課程

作者:由 教育很有料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27

司的英文怎麼寫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學生們的校內課業負擔以及校外培訓負擔隨之下降,不過從另一種角度來看,這就對學校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畢竟如今的中考和高考依然是根據考試成績作為人才篩選標準,那麼

想讓學生髮自內心地減少校外培訓頻次,就得保證課堂學習效率,能夠在校內完成相應的知識學習,那麼自然就不會再花錢參加校外培訓。

原教育部國際司司長建議:將外語改為選考,按不同標準設計課程

原教育部國際司司長建議:將外語改為選考,按不同標準設計課程

此外,針對教育減負問題,原教育部國際司司長岑建君在北京舉行的第六屆“新聚合”國際教育高峰論壇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原教育部國際司司長建議:將外語改為選考,按不同標準設計課程

其中有一點引起了筆者的高度關注,那就是

建議將外語從高考必考科目改為選考科目。

岑建君建議,

應當按照不同的標準來設計不同的課程,供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選修。

如果將來的主要目的偏向於日常交流,那麼就可以重點進行口語交流能力的培養。如果偏向於資訊分析蒐集,那麼就可以重點進行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如果偏向於成為國際化人才,那就得從聽說讀寫方面進行全面培養。

然而如今的培養方式卻是將所有學生都當成國際化人才培養

,要求大家聽說讀寫樣樣行,不僅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還浪費了大多數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最終走向社會能夠用到英語的只有少部分人。

原教育部國際司司長建議:將外語改為選考,按不同標準設計課程

而將英語變為選修課程之後,大家可以結合自己將來的發展選擇相應的課程進行學習。比如將來定位想成為一名國際化人才,那麼就可以選修聽說讀寫全面培養。如果定位只是想讀懂國外文獻,撰寫英文論文,那麼只需要注重讀和寫能力的培養,這些能力就足以滿足他們的日常工作需求。

而那些給自己將來定位不會用到英語的學生,完全可以不學英語,而少了英語成績納入總分,就能夠讓國家發現更多的人才。畢竟以往因為英語被埋沒的人才並不少。

岑建君建議,

在進行外語教育過程中,要講究實用主義,否則會浪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同時還舉了一個很形象的例子,比如就像大家開車,並不需要所有人都會開。

一些看法

其實關於將英語科目從必考改為選考的呼聲已經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其中為此發生的人群也很廣,既有人大代表,也有普通民眾,由此可見大家對於學習英語花費的時間精力以及今後能夠使用的機率產生了質疑。

目前國內中小學都將英語作為主要科目,分值佔比較高,以至於有不少學生在升學時吃了英語的虧。

然而即便是英語成績優異的學子,將來畢業後使用英語的機率也不是很高,甚至一輩子都不會使用幾次。

那麼我們不得不思考,如此大費周章,投入這麼多的時間、精力、金錢去學習英語是否真的能夠體現其應有的價值?

原教育部國際司司長建議:將外語改為選考,按不同標準設計課程

從人才篩選情況來看,這麼多年,

因為英語的限制導致眾多其他科目優異但英語偏科的人才與名校失之交臂,不能接受優質教育。

然而花了十多年學習的英語,最終對於大部分而言卻並很少派上用場,那麼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學習英語的價值和意義又在哪兒呢?

所以,這才有了這麼多不同人群共同為將英語改為選修科目發聲。

改為選修科目之後,一樣可以培養具備英語才能的相關人才,不過也給了大家更多選擇的機會,而不是被迫隨大流

,將時間和精力花在了自己不感興趣或者將來用不上的科目上。

不過如果今後英語科目能夠改為選修,那麼家長以及學子們就得

提前思考將來需要走怎樣一條路

,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到是否需要選修英語,以及選修什麼型別的英語。

原教育部國際司司長建議:將外語改為選考,按不同標準設計課程

岑建君司長的建議,我個人認為很好,如果將來只打算讀研,想要看懂國外文獻,會撰寫外語論文,那麼重點側重於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如果將來想要從事的工作與英語沒多大關係,那就沒必要選修外語。如果將來想要出國就業或者成為一名國際化人才,那麼就需要聽說讀寫全面培養。

所以只要大家明確了自己將來的規劃,然後再根據規劃去學習相應的內容,目標就會更加明確,也會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同時也能避免一些真正的人才因為英語而被埋沒。

那麼大家認為將英語科目改為選考的建議怎麼樣?說說你的看法。

原教育部國際司司長建議:將外語改為選考,按不同標準設計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