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雅昌專欄】陳墨:中國稀有的極品印石燈光凍的產地特徵

作者:由 雅昌藝術網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29

燈光凍石是什麼樣子的

▲劉江題詞:石冠中華

燈光凍的橫空出世,好似天馬一出,萬馬齊喑。於是自元代趙孟至明代以來,所有書畫、篆刻大家盡棄金屬、牙玉等等所有篆刻材質,以石替銅,自篆自刻,迎來煌煌大觀的“石章時代”,開啟了一場中國篆刻用材變化的大革命。自此,文人雅士間一行百從,一呼而應,風氣轉盛。

燈光凍的橫空出世,創造了篆刻史的奇蹟,迎來了中國篆刻史令人翹楚仰望的第二大高峰——-明清時代的流派印章。清代學者倪印元感慨萬千詩讚:“照眼燈光出世間,西虹橋畔載車還。蒐羅莫謂雲根少,更有金昌與壽山。”

傳說中的“石神”青田燈光凍石作為中國印石第一稀有之極品,其尊容僅見於明清古籍記載之描述,明人沈野《印談》謂:“燈光(凍)之有瑕者即魚(腦)凍,魚(腦)凍之無瑕者即燈光(凍),最是易辨。”於是,導致後人誤以為燈光凍大概是青田石中無色透明的一種。

關於燈光凍的色彩特徵,20世紀我國傑出的篆刻家,著名書畫家、詩人陳巨來先生(1904-1984年) ,浙江平湖乍浦鎮人,其篆刻被譽為“三百年來第一人”。他分析得很有道理:各地石農對無色透明的印石叫法不同,壽山人稱之為玻璃凍,昌化人稱為瑪瑙凍,青田老鄉把它稱為燈光凍。有關書上記載,燈光凍色如燈光,故名,古時點燈皆用油,這顏色必然黃綠色,哪裡會無色透明的呢?要看明白燈光凍是什麼顏色的,不如泡一壺綠茶,倒在玻璃杯中,把石頭放在杯中,印石不見了,就是燈光凍,看得見的就不是燈光凍。燈有明暗,石有深淺,茶有濃淡!古人所謂燈光凍,就是今天的封門青。

最近,筆者奔走青田山口尋找燈光凍。結果,一位石農坦率地說:“幾百年前明代所謂的燈光凍,大概就是現在我們眼中的頂級封門青”。所以,“燈光凍出自文人雅士之口,封門青是當地石農的約定而成的俗名”應該是不無道理的推斷!

青田石分佈圖(帶三角符號為產地)

燈光凍產地山口舊貌

清代舉人冒廣生(1873——1959)年,字鶴亭,筆號疚齋,江蘇如皋人,民初甌海監督。在其著作《青田石考》提到:青田凍石以燈光為無上上品。《七修類稿》雲:今天下盡崇處州燈明石,溫潤可愛。《考槃餘事》雲:青田石中有瑩潔如玉,照之燦若燈輝,謂之燈光石。今頓踴貴,價重於玉,蓋取其質雅易刻而筆意得盡也,今亦難得。《香祖筆記》雲:印章舊尚青田石,以燈光為貴。燈光凍夾頑石而生,其材質難得大者,石工金兼三持一石見示,僅有一線光明如燈,不堪制印。其次為魚腦凍,色白如魚腦,亦青田產之上上者。又次為醬油凍,餘舊藏有三印,趙次閒刻。

這段資料給了我們什麼啟示?青田石中的“凍”是很純的隱晶質葉臘石,可透燈光。這些凍石統稱燈光凍,而且沒有瑕疵者為無上上品;晶、玉印難刻,若令工人鑿碾,多不如人意,不如用石。玉硬度在4—6。5度之間,銅,硬度為3度,“燈光凍”摩爾硬度在1到2度之間。文人可以自篆自刻並盡得筆意;燈光凍的大料很難得,因為大多夾頑石而生,石農門常說,骨邊肉,娘邊女。形象地概括燈光凍的生成特徵,試想骨髓中的東西是肉中極品,娘邊女是最痛愛的寶貝。夾頑石而生的“凍”往往就是石中之結晶體,能得一枚三公分見方的燈光凍,那是比登天還難!

青田石礦洞

燈光凍的稀有性,自明代以來被文人雅士利用而重視,使得人們有了“賤金玉而貴石也”的普遍認識。明清著名文人周亮工(1612—1672年),在《書文國博印章後》一文明顯提到燈光凍在明代的身價:“金陵人類以凍石作花枝葉及小蟲蟢,為婦人飾,即買石者亦充此等用,不知為印章也。時凍滿斤值白金不三星餘,久之遂半鈽,又久之值一鈽,已乃值半石,已值且與石等。至燈光則值倍石,牙章遂不復用矣,豈不異哉。”

周亮工記下了燈光凍石扶搖直上的增值過程:凍石開始以斤論,最初不值幾個錢,後一路攀升價值與一石糧食相埒,甚至是其兩倍。而且“今頓踴貴,價重於玉”;“燈光之價,直凌玉上”等等說法屢見於明代印論的著述中,這是當時情形的真實記錄。

在明代白銀也稱作白金,一兩黃金等於十兩白銀 ,一兩白銀等於1000文銅錢。可見燈光凍已經貴如拱璧,價值不菲了,並且為國民瘋狂地追捧!而壽山石,直到清康熙年間,才與燈光石的價格相埒。

燈光凍為國民瘋狂追捧,還有一個原因是燈光凍的產地範圍非常侷限。經查據相關文獻,青田山口《林氏宗譜〈谷口圖書記〉》說明了燈光凍石具體產地位置:“山在我鄉南畔僅隔三里,貼靈溪之左,舉目可望。自龍潭頭在後一山系雜巖中開出,其色紫白相間,名紫檀洪。上自鯉魚奇崖壁中為先朝官府所開,為官洪洞,其石最美。前面溪旁從白坭中按氣而求,開成新洞,新舊相錯,採出白石。質不甚緊頑,除鋸為印章外可以雕琢什物者在此。由此而進,有為墳壠脈蔭所關曾其子孫宰豬而禁,即禁豬洪。又進而有色帶嫩青者為頭青洞。又進而得褐色為純白者為天白洞。又進而風門山為風門洞。又進而麻坑山為麻坑洞。由麻坑對面轉過一山曰西山莊為西山洞,此係嘉慶初年始開,故名新坑。自官洪洞至此皆連頭巖壁,中鑿出上者映燭透亮,統稱為燈光凍。凡此者皆產石之處。”

燈光凍原石

從中發現,古時燈光凍僅出產於封門、旦洪、白垟、西山一帶。位於浙東沿海中生代火山噴發帶中部,青田縣東三十里,自北向南,僅6公里地左右的地盤範圍。《青田縣誌》稱其洞深邃,入其中冬溫夏涼。產石如玉,柔而慄,宜刻圖章,亦可琢玩器,俗名青田凍。又土產類圖書石,產二都山口,其色不一,以秀潤似玉者為佳,謂之凍石。

這些“凍石”是自然界奇異的結晶。品質貴好比荊山之璞,蘭田之種;純潔好比梁園之雪,雁蕩之雲;溫柔好比飛燕之膚,玉環之體,入手把玩令人心蕩不已。

從成礦時間來看,“燈光凍”最為古老。其成礦時代於距今約7000萬年至1。9億年的晚侏羅世到白堊紀;田黃成礦於距今約530萬年至1。35億年的第三紀來期,相比燈光凍晚得很多;雞血成礦於燕山運動時期,與燈光凍比較接近,也屬火山活動而造成的礦脈。

龍鈕燈光凍印章 3X3X12CM

古獸鈕燈光凍印章 3X3X15CM

如此之天生麗質為何獨獨生成於青田?現代科學家對青田石的形成作出了科學的解釋。1929年,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葉良輔、張更的《浙江青田縣之印章石》論文指出:“青田印章石,顯由流紋岩與凝灰岩所變”,“為中級高溫溶液與火山岩互起變化而成。”新中國成立後,地質學者對青田石礦床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青田石屬葉蠟石,其成因與火山岩和浸入巖有關。浙江省第十一地質大隊考察研究的《青田縣山口葉蠟石礦床地質特徵簡介》一文中認為:礦床屬火山——中低溫熱液礦床,成礦形式以交代為主,充填為次。礦區處於青田——壽寧火山裂隙噴發帶,一套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熔岩夾火山沉積岩大面積出露。火山活動,熱水溶液作用於火山岩,促使矽酸鹽礦物的分解,並進行有規律的遷移、富集和重新組合。成礦作用是在“半封閉”的有大量水的參與而無鋁的加入的條件下,以“就地取材”的交代方式進行的。

就開採利用的歷史來看,“燈光凍”最為古老最為悠久。“燈光凍”有著近1700年的開採和利用歷史。田黃的開採利用歷史約為1500多年;雞血的開採利用歷史只有600來年。

青田雕刻品遠可追溯到六朝時期的“臥豬”,宋代被用來“製為文房之雅具及文人所用的圖章、小件玩耍之物”。到明代,青田凍石之名更是“豔傳四方”,除雕刻工藝品和印章外,還有許多青田凍石的塊料直接運銷至南京等地。

燈光凍印的晶體化學式計算

燈光凍白文圖譜

在清代,青田石礦的開採已具相當規模,其中楓門洞“巖穴深廣,可容百餘人”。其他則多為“老鼠洞”,開採甚為艱難。據當時記載,所產之區有脈可尋,礦工尋得脈線先鑿破巖皮,而後逐層深入。洞口高約六、七尺,洞內圍徑僅三、四尺,曲直無定程。兩旁用雜木支撐,又以雜木縱橫架於其上。每挖一洞,需十餘人,秉燭蛇行而入。一人在前操器開挖,其餘的人單衣赤足在後面匍匐傳遞。挖出的雜石泥沙,用箕交手運出,遇有水泉,則用小桶承接運出。得有石料,抱而伏行,至阻礙處,仰身輾轉而出。礦工往往泥粘體足,面目不辨。常年作業者有千餘人,任役極為勞苦。礦工開採只憑經驗,往往有外見脈線,而中無石料,甚或連開數洞而前功盡棄。操此業者,半多寒苦,資本空乏,撐擔之木稍缺即不免遭遇傾壓之險。

文獻記載的燈光凍

清人徐鶴齡在一首《方山採石歌》中不禁驚歎:“崖傾壁圮悔莫追,人生衣食真難危,石兮石兮知此意,金玉還與石同棄。”形象地當時的礦業開採情景。

這種簡陋的開採方法,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同時也衍生出許多敬奉“佛田山祖老爺”的風俗。石農進礦洞前,一路上不能敲打工具,以免驚擾“山神”。在洞內不準捕打老鼠、青蛙等動物,以免犯殺生之戒而受懲罰。每月初一或十五,都得備辦酒肉香燭祭祀“佛田山祖老爺”。礦農忌諱很多,說話多用吉利隱話,意圖吉利,開得一窩凍石。

陳墨簡介

陳墨(1965———),浙江青田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會員。曾任青田石雕博物館常務副館長。現任西泠印社青田印學基地秘書長、麗水市文藝家評論協會理事、青田石雕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秘書長。公開出版詩集、散文集3部,青田石雕理論研究專著10多本。

編輯:張麗敏

放心收藏,全球見證,掃碼立即送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