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古代銀子究竟長啥樣?遍佈牙印,黑不溜秋,掉地上你可能也認不出

作者:由 天下將令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31

沒開過光的佛吊墜可以戴嗎

只看這張圖,你會不會覺得這是一塊毫無用處的廢鐵?

古代銀子究竟長啥樣?遍佈牙印,黑不溜秋,掉地上你可能也認不出

事實上,別看它現在一副破敗不堪的樣子,放在古代,這可是一枚白花花的銀子,是一筆鉅款。

那為什麼古代真實的銀子和電視劇裡的銀子,差別這麼大呢?這其中其實是有一定科學原理的。

銀子的真容

銀,是一種極容易氧化的金屬。銀的氧化,主要是由於

離子

離子

之間的親和力強,極易發生化學反應。

因此銀的表面,會出現

硫化銀

,而硫化銀本身就是灰黑色的。當硫化銀的數量增加時,銀子的顏色就會從白色變成黃色,變成灰色,再變成黑色。

古代銀子究竟長啥樣?遍佈牙印,黑不溜秋,掉地上你可能也認不出

在科學技術落後的古代,人們採發出來的銀,往往都摻雜了很多雜質,這些雜質使得銀子更加容易氧化變黑。

加之古代人並沒有保養銀子的意識,更不懂得如何去保養銀子。所以,大多數情況之下,古代的銀子總是呈現出一副黑乎乎的樣子。

不僅如此,在古代也只有達官顯貴,才能拿出來完完整整的銀元寶,普通的百姓是很難拿出這麼多錢的,所以市面上流通的銀子,大多都是一小塊的散碎銀子。

古代銀子究竟長啥樣?遍佈牙印,黑不溜秋,掉地上你可能也認不出

就拿現代的人民幣來說,只要經人之手輾轉幾個來回,都會變得破舊骯髒,更不用說在衛生條件極差的古代了。

這些被當做貨幣流通的銀子,每天被各式各樣的人用來交換,早就佈滿了汙垢。

那銀子上面的牙印又是從何而來?難道古人不嫌銀子髒嗎?

要知道在古代,可沒有現代的點鈔機,所以單靠肉眼,很難分辨出這些銀子的真偽。若是看得不仔細,得了假錢,豈不是要吃大虧?畢竟,這一次的損失,可不是小數目。

古代銀子究竟長啥樣?遍佈牙印,黑不溜秋,掉地上你可能也認不出

所以,當古代人得到了錢,在沒有任何檢驗真偽的外力手段時,就只能透過啃咬銀子來鑑別真假。

如果是真正的銀子,一口咬下去,就會在上面留下一個齒痕,而如果是假的,那就什麼都沒有了。

銀子的地位變遷

銀子,作為古代流通的貨幣之一,可以說貫穿了整個封建王朝的歷史

《史記·平淮書》曾提過:虞夏之錢,有黃、白、赤三種顏色。

其中,白就是指的白銀。因此,從我國先秦時代開始,就已經有使用白銀的習慣了。

古代銀子究竟長啥樣?遍佈牙印,黑不溜秋,掉地上你可能也認不出

在中國貨幣史上,關於白銀正式作為交易貨幣的記載,可以追溯至

漢武帝元狩四年。

漢武帝開闢了

絲綢之路

,開始與鄰國通商,所以這時候的白銀,主要用於對外的通商貿易。

自宋代開始,白銀逐漸成為了市面上的流通貨幣,不過在當時,平民百姓們是不被允許直接使用白銀的,需要將白銀兌換成其他的錢幣。

到了元代,朝廷就將長期使用的金、銅和紙幣,改用白銀作為價值尺度。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生產技術的提升,白銀的地位一直不斷上升,直到清朝更是達到了鼎盛時期。

古代銀子究竟長啥樣?遍佈牙印,黑不溜秋,掉地上你可能也認不出

據記載,在清朝時期,各省的田賦徵收都使用白銀,國庫中白銀佔比極高。

乾隆時期,國庫中白銀高達了將近7380萬兩。在往後的幾百年裡,清朝開始沒落,一次又一次的割地賠款,也讓白銀外流嚴重。

銀子的購買力

另外,古代的度量衡與現代大不相同。

在宋朝時期,一兩白銀則等於一貫銅錢,一貫銅錢則有整整一千文。在那個時候,購買一石大米需要六七百文。

而宋代的一石大米相當於現在的118。4斤大米,依照今天的全國米價來看,購買一石大米,則需要花上556元左右人民幣。所以,宋代的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926元。

古代銀子究竟長啥樣?遍佈牙印,黑不溜秋,掉地上你可能也認不出

到了明清時期,

一兩白銀大約37克

,按照如今純銀

每克5元

的價格來算,一兩白銀就是

185元

左右。不過古今差異巨大,也不能用現在的銀價,去衡量古代白銀的購買力。

在清朝乾隆年間,南方的一石米的價格,大概在一兩半到二兩銀子之間。清朝的一石米和宋朝時期相差不多,因此透過計算可以得出,清朝的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370元。

古代銀子究竟長啥樣?遍佈牙印,黑不溜秋,掉地上你可能也認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