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傳承手藝還需先“守藝”——建盞工藝師吳志強

作者:由 建盞之家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2-07

熊忠貴建盞有幾個款

傳承手藝還需先“守藝”——建盞工藝師吳志強

吳志強

民間工藝美術師

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產業園區工作委員會委員

作品《兔毫》榮獲第六屆中國國際輕工消費品展覽會“國藝杯”金獎

作品《藍色妖姬》榮獲第六屆中國國際輕工消費品展覽會“國藝杯”銀獎

作品被作為2018海外華僑華人一帶一路建設研究會指定禮品

中華文明覆興與世界大同學術研討會授予吳志強建盞佳作指定禮品

影片載入中。。。

1978年出生於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的吳志強,未曾想過一位女孩能對自己的生命有著如此大的影響,更未曾想過自己能與建盞碰撞出火花,產生了羈絆。但有時候緣分就是如此巧妙,註定要相遇的人與物,無論以何種方式,哪怕山水萬重、煙雨千聲也總會相遇。

傳承手藝還需先“守藝”——建盞工藝師吳志強

1998年,退伍後的吳志強與一位有趣的女孩談起了美好的戀愛;剛開始還不知道這位女孩的父親是誰,後來才無意間知道原來女孩的父親是現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省陶瓷藝術大師——熊忠貴。熊忠貴老師出生於著名的宋代建盞發源地水吉鎮,祖輩數代陶作世家,有著數十年的陶作和龍窯柴燒技術;是建盞發源地少有的幾位老一輩建盞人之一。吳志強現在作為熊忠貴老師的女婿,更是熊老師的首席大弟子,對於建盞,他有著自己的一份熱衷與理解。

傳承手藝還需先“守藝”——建盞工藝師吳志強

大家評價熊老師的柴燒建盞像上了年頭的老酒,看久了,會醉人,會上癮,在龍窯柴燒領域,他被稱作“窯神”,實屬當代大師。在愛人的支援下,吳志強專心向熊老師學習建窯建盞燒製技藝,一學就是二十幾年;吳謹遵熊老教導,遵循古法燒製;每一隻建盞都用陶土和紅釉礦,配以草木灰的傳統辦法制成。每一道工序不敢有絲毫懈怠、潛心鑽研。“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其雖以黑為貴,但卻不是千篇一律的黑,而是在黑中富於變化,並蘊藏兔毫、油滴、鷓鴣斑、曜變等不同的紋樣。建盞獨有的魅力讓吳志強沉迷,盼望早日出師,能夠自己燒製出一個滿意的作品。

傳承手藝還需先“守藝”——建盞工藝師吳志強

2013年,某次機緣巧合吳志強得以自己嘗試燒製建盞,成品雖未達熊老師的建盞燒製水平,但也獨具特色,大氣而古樸;自此,吳志強明白,建盞是需要不斷在窯內突破的。吳志強對於建盞的各種原材料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嚴苛把關,必須採用當地的泥料與礦石且一定要用龍窯柴燒;他認為,龍窯柴燒是對宋代建盞文化真正意義上的傳承。建盞燒製技藝是一門傳統而古老的手藝,每一件獨具匠心的建盞,都在匠人的指尖上完成,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建盞的紋理、雕琢的形狀、精心的打磨,每一寸都在匠心的心中有著清晰的藍本。

傳承手藝還需先“守藝”——建盞工藝師吳志強

吳志強覺得,作為一名手藝人,需遵從匠人精神,而匠人精神首先需要端正從業心態,要耐得住寂寞,因為成功的背後總是堆積著不為人知的寂寞。所謂世界越快,內心就應該越慢。在從事建盞燒製之前,年輕氣盛,脾氣也比較火爆,而現在的心態很平和,能夠擁有一份從容與淡泊。傳統的老匠人,需無懼冰冷機械的挑戰,靜默地將巧妙匠心注入到每一件獨一無二的手工作品之中。匠人精神,是用偏執的心對抗時間,用精湛的手藝鐫刻永恆。無論你的工作多麼普通,只要你拼盡全力去做,總會被人看到你的努力,因為你的作品上都寫滿了你的付出。吳志強目前研製出的作品有鷓鴣斑(油滴)、藍色妖姬、銀鱗盞、柿子紅、兔毫、銀毫等,與熊老師的建盞有著神似之韻,能充分體現建盞形態自然流暢的特點。吳師傅的幾款作品按釉面和器型有起了幾個好聽的名字,如“落霞”、“蕭瑟”、“夜月”、“星河”、“相思”、“西子”、“佳人”等。

傳承手藝還需先“守藝”——建盞工藝師吳志強

傳承手藝還需先“守藝”——建盞工藝師吳志強

傳承手藝還需先“守藝”——建盞工藝師吳志強

2017年,吳志強建起了自己的龍窯,取名為兩宋龍窯,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傳承宋代建盞的古韻,將建盞文化繼續發揚光大,也希望建盞能夠像兩宋時期那樣,重達鼎盛時期,因此將自己的作品底款統一落款“兩宋”。

傳承手藝還需先“守藝”——建盞工藝師吳志強

傳承手藝還需先“守藝”——建盞工藝師吳志強

傳統文化是需要代代傳承的,唯有薪火相傳,文明才能延續;而祖輩相傳的不只是文化和技藝,更有一生的經歷和情感。吳志強認為用平凡的每一天,懷著敬畏之心去探究建窯建盞燒製技藝之巔,所謂匠人們不就是這樣的境界嗎?如今只有給“建窯建盞文化”注入活力,讓它在今天依然具有生命力,這是一種正確的傳承方法。讓更多的年輕人去“守藝”,手藝才會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