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作者:由 Yu水冷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1-05-08

把筆記本底蓋改成銅的能降多少溫

安裝水冷後的溫度,一般是指CPU以及顯示卡這2個硬體所表達出來的溫度資訊。

有部分玩家安裝水冷以後,大呼:為什麼我的溫度還是沒降低呢?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以I7 8700K+GTX1080TI為例,使用360+120的散熱規模。正常溫度,CPU預設電壓下,CPU待機比室溫高3-5度,按現在的天氣應該在30度左右,滿載則比待機高20-30度,具體看CPU體質,大概是在50-60度的範圍值,若超出60+的溫度達到70-80甚至更高時,問題出在哪?

首先要確認下幾種情況:

1、 CPU的核心與蓋子的導熱工藝;

2、 CPU核心電壓過高,或者超頻了,而散熱規模沒跟上;

3、 散熱器規模過小,以及風扇效能,風壓風量都不達標;

4、 機箱風道差,或者無風道,乾脆是連機箱風扇都不安裝的;

5、 水泵效能過低,揚程流量均不夠,或者水泵不運作;

6、 使用的導熱矽脂過差;

7、 水冷頭安裝異常,安裝不到位,或者安裝錯誤;

8、 室溫,也叫環境溫度;

9、 水管走管錯誤。

CPU的問題,按現在第八代Intel的CPU工藝,是矽脂導熱,也就說會存在矽脂幹掉了,會導致CPU核心傳熱到CPU表面蓋子的效率極為低下,造成了CPU核心積熱,物理手段無法得到正常的解決;硬體老鳥則是想辦法給CPU開蓋子進行矽脂更換等騷操作來進行改善散熱問題。開蓋是一個危險的操作行為,非有信心,請勿操作!以免損壞CPU~價值不菲啊!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開蓋之前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開蓋後

CPU核心電壓,特別對於小白來說,那是神馬東東?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CPU-Z下看到核心電壓1。016V

常規的CPU工作時核心電壓在1。14V-1。2V,超過1。2V以後,基本每高0。1的核心電壓,核心溫度就會提高10度左右,若是風冷,不是高階風冷,基本壓不住。

可以從BIOS裡的高階專案裡看到CPU電壓,並且可以手動設定CPU電壓等等,下載1個AIDA64的CPU測試軟體,以及CPU-Z等都可以看到,CPU待機的時候在睿頻的情況下,CPU核心電壓及其低,一般在0。5V左右,一旦執行某些大型遊戲或者軟體,那麼核心電壓立馬提起來,恢復到正常電壓值。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AIDA64介面

當選擇主機板一鍵超頻的時候,那麼主機板預設設定的情況則是先提高CPU核心電壓,用來穩定CPU在高速計算時所需要的電量,但是這種高負荷的使用,會導致CPU壽命急劇下降,而且溫度也極高。就好像人在高強度工作的時候,一邊工作一邊超量補充能量,要麼工作的人累死個半死不活,要麼撐得半死不活。所以在CPU溫度異常的時候,要先確認下核心電壓具體被調整到了多少。

如果1。2-1。3V的核心電壓下,CPU核心頻率在4。5-4。8之間,溫度卻直接80-100度,那麼就考慮是不是有以下的現象

1、CPU冷頭沒安裝好;

2、CPU冷頭效能不行;

3、散熱規模不夠;

4、導熱矽脂;

若CPU冷頭底部不平整,有一定的凹凸現象或者彎曲現象。肉眼很難觀察出來。

如何辨別呢?我們可以用矽脂貼合程度進行辨別。當矽脂被導熱體與發熱體互相擠壓的時候,會形成一層薄薄的粘膜層,越薄則導熱效率越高。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貼合不錯的矽脂表面

CPU的安裝螺絲配件安裝順序錯誤,導致CPU冷頭沒有貼合到CPU表面,然後溫度瞬間爆炸。顯示卡冷頭,特別是全覆蓋的顯示卡冷頭,導熱貼貼在不該貼的地方,比如,顯示卡冷頭反面底部的凹槽位置,貼在凹槽位置是及其錯誤的,它會把顯示卡冷頭墊高,反讓顯示卡冷頭無法正常貼合到GPU晶片進行導熱,然後顯示卡就瞬間90+的爆炸溫度,然後宕機黑屏等等;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沒有貼合的矽脂表面

若是CPU冷頭跟CPU分離開,發現矽脂有角落部分或者中間部分沒有形成薄薄的粘膜層。或者乾脆沒貼合到,CPU冷頭底部沒任何矽脂痕跡的。可以說明CPU冷頭未安裝好,或者是CPU冷頭不平。

導熱矽脂有導熱係數,單位為:W(m-K),以當前的矽脂係數來說,普遍認為是導熱係數越高越好,從1-10是正常矽脂的係數範圍,但是還有另外一種不被人所知的,就是熱阻的問題。美國有一種矽脂,導熱係數很低,只有2。5W(m-K),但是它的導熱效率卻與日本信越的7783矽脂(係數為7W(m-K))相等,所以可以看出,這個矽脂的熱阻值非常低,從中獲得的傳熱效率極高,當然價格也與7783矽脂相等。所以選矽脂的時候,不一定看高係數,還得看熱阻這方面。目前散熱廠商幾乎無人給出熱阻值這一系數,本人也無從得知;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矽脂

顯示卡這方面,前面第八點已經說了,只要不是操作失誤,那麼顯示卡冷頭基本不會出問題,除非是顯示卡自身設計或者加工缺陷導致的無法貼合。而且,顯示卡水冷頭若發現安裝不進行,請及時溝通商家,避免自己顯示卡損壞等等。也就是說,顯示卡冷頭與自己的顯示卡型號不匹配等。

散熱規模不夠,這個如何判斷?

I7的CPU以及1080TI的顯示卡,若不超頻的情況下,至少至少需要3個風扇位的冷排散熱規模,若超頻的話,請再多加1-2個風扇位的散熱器。具體看機箱的支撐程度,可以用360,也可以120+240或者3個120等等,超頻的話則是360+120/240或者是240+240+120等等,當然,風扇的效能不要忽略,除非你所使用的散熱規模足夠大,這種的情況下你可以忽略掉風扇的作用。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360+120+120的散熱規模

I3+1050這種級別的話2個風扇位的散熱足夠了或者說,只是為了觀賞以及DIY性質的玩家可以無視散熱效能等。

I5+1060/1070一般也需要到240+120這種級別了,只是風扇可以若一些。

但上述的並非絕對,每個人的喜好都不一樣,有人喜歡極限模式,有的人喜歡從簡模式,100個人就有100種不同的方案。

散熱排,也叫冷排。

常規的散熱排規格比較多

長寬規格有120、240、360、480,這個說法是以機箱12CM風扇位做對應的,120則對應1個12CM風扇,240則對應2個12CM風扇位以此類推。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30MM 120散熱排

其他規格還有140、280、420、180、180X2、180X3等,分別對應的是14CM風扇位以及18CM風扇位,還有很稀少的20CM的這裡不做推薦。

厚度呢,則有常規的30MM(極少有24、27、28、30、35、38)但是這一類都只是單層水道。所以水冷裡的叫法是單排,或者薄排。

還有40、45的,這2種是雙層水道,水冷裡的叫法是雙排或者厚排。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45MM的120散熱排

餘下的是60MM以及63MM,這種是3層水道,常規叫法是超厚排。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60MM的120散熱排

還有一種巨無霸,86MM以及100MM以上的,基本無人選擇。這裡不做說明,因為除了特別的機箱之外,沒有可以支援到這種規模的冷排!

冷排的結構分別為:水道,翅片,水室以及固定邊框,4位一體組成,透過焊錫進行分別焊接組合而成。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冷排結構

冷排目前有2種材質的產品,一種的銅冷排,一種是鋁冷排,簡稱銅排或者鋁排。

銅排因為銅的化學反應較為穩定,而且銅的導熱係數高,是目前水冷裡最普通的散熱器產品,目前的生產工藝都是錫焊為主。

鋁排則會因為鋁的化學性質問題與銅易產生化學反應,會起到電解反應,整體水冷中產生很多白漿流動在水路里,堵塞冷頭,冷排,卡水泵等一系列的問題。若非預算問題,不推薦鋁排搭配銅冷頭使用!

風扇,也就機箱風扇,目前常規的規格基本都是12CM風扇以及14CM風扇,電腦水冷裡更多采用的是12CM風扇。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GT系列的鐮刀風扇

為什麼把風扇跟冷排一起說?

因為冷排需要風扇進行搭配組合,進行熱水冷卻。

當水從冷頭流出以後,這個水就會被加熱過,形成熱水。冷排正是為此而工作的,那麼單獨冷排能不能起到散熱作用?能,除非面積足夠大的散熱面積才可以進行被動散熱,但是很少有機箱能支援到那麼大規模的散熱體系,水泵的動力也不足以推動那麼大規模的,或者說各位玩家很有錢,用超大機箱進行推散熱規模以及雙泵或者三、四個泵同時輔助推動整個超大散熱體系。

換句話說,得不償失。

那麼風扇在冷排以及機箱內需要什麼樣的效能引數才更合適?

說說風扇基本引數,跟水泵相似,但是卻有區別。

1、 穩定性,這個與水泵一致。若是風扇不轉,恭喜,整體燒開水,而非單獨某個硬體燒開水了。

2、 壽命,也與水泵一致

3、 風壓,其實跟水泵的揚程差不多類似,但是很少人知道風扇有風壓的說法,大多數散熱廠商也很少標註風壓引數。風壓是指風扇克服阻力進行送風時所需要產生的壓力,分為靜壓和動壓。靜壓是指平行於氣流方向測量到的壓力,動壓是氣體流動所需動能轉化為壓力的過程。一般單位為:mm/H2O。常規的水冷需求風壓為1。2-2。0MM/H2O,也就是說相當於12-20pa的壓強。

4、 風量,跟水泵流量差不多說法,可以參考本人之前介紹過的水泵文章。常規的水冷需要風扇風量基本在50CFM左右。也就是每分鐘的風輸出量為50立方英尺,換算成我們國內的說法是1。42立方米的容積。

5、 噪音,也是跟水泵一樣的要求。20分貝之內更合適需求。

如果風扇產商沒有提供引數的話,則可以觀察扇葉進行辨別,一般扇葉鐮刀的間隙大小決定了是風壓大還是風量大,間隙小則說明吸風少,而吹風力量大也就是說,這種是強化風壓的設計。反之則是風量大。

要是空有風量沒風壓的話,拿去吹冷排,就會出現冷排吹不透,沒風出來,那就造成了冷排積熱,起到了反效果。所以本人比較喜歡大風壓的風扇,因為冷排風阻也是相當大的。

特別是厚排以及機箱風道不理想的情況下,對風壓要求更大。

那什麼是機箱風道?

機箱風道,可以理解為我們常說的對流風,就類似一間房子或者教室,通常對稱的2邊都有視窗,那麼機箱也是這樣的原理。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機箱風道

有對流設計的機箱,才能為散熱做更好的對流風道,風扇可以吸到冷風,進行冷排散熱,要是沒有對流設計,風扇只能從機箱內部吸收原來的熱風進行冷排散熱,熱風吹冷排,那麼散熱效果可想而知。

或者是對流風道過小,這種風道下,出風量或者進風量都非常小,就好像人要吃飽飯,在分量不足的情況下,如何吃飽,如何有力氣工作呢?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這種情況!

所以選擇機箱,風扇,冷排都是電腦水冷系統裡的非常關鍵的一項。換句話說,冷排以及風扇就類似人體肝臟的功能,肝臟是排毒,而冷排也是排散熱的熱毒。

水泵的問題,前面的文章有寫過了,不清楚的可以去看看我之前寫的關於水泵的介紹。

環境溫度,水冷是因為水的溫差小,才有那麼好的散熱效果(恆溫效果)。但是在水冷這裡,室溫不可能低於水溫,而水溫不可能低於CPU溫度,因為水溫受熱於電腦硬體發熱,也就是說,常規水冷裡當你室溫在25度的時候,水溫至少不會低於27度,而硬體溫度,CPU表面溫度至少有29度以上,核心溫度則更高一些。所以有些高階風冷的散熱表現會優於水冷也基於這點基礎。

除了室溫之外,還看機箱所在的環境溫度,如果你把機箱放在一個比較密封的環境裡,冷排的熱風吹不走的話會形成反覆的熱量迴圈,也就是說,出來了又被風扇吸進去了,熱上加熱,達不到散熱的目的,所以機箱最好放在比較空曠的地方。

水管

目前電腦水冷水管就分2種大類:軟管,硬管。

軟管,在10年-13年非常盛行,到14年慢慢的沒落,到硬管盛行,一直到現在。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3分薄軟管

軟管常規有3中規格,3分薄,3分厚,4分厚,這個薄厚是如何區分呢?

這是英制規格里的說法,3分,3/8英寸,分子為3,所以叫3分,一英寸=2。54釐米,也就是25。4毫米,3/8*25。4=9。5毫米。

所以3分薄正式的形式為ID’=3/8,OD’=4/8,ID在這裡是內徑的意思,OD則是外徑,也就是9。5MM內徑X12。7MM外徑的規格,壁厚為1。6毫米。因為壁厚只有1。6毫米,所以稱之為3分薄,這就是3分薄的由來。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3分薄的內外尺寸

3分厚則是9。5X15。8,壁厚則有3。1毫米,4分厚則是12。7*19,壁厚也是3。1,軟管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國內的會有些偏差,比如10X13,10X16,13X19,接近英制規格。

硬管,目前市場上有外徑12MM、14MM以及16MM,14MM為國內主流,國外則多是16或者12,16佔大部分。材料多是亞克力以及PETG,少數是金屬管,比如不鏽鋼,黃銅,以及紫銅管。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亞克力硬管

亞克力以及PETG的壁厚則基本是2MM,也就是 說,12MM外徑的內徑是8,14MM則為10,16的則為12。

亞克力的操作性較於PETG來說難度稍大一些,受熱比較久,裁剪需要用到鋸子,易形成崩口,難以打磨。而PETG則只需要用管剪進行裁剪就非常輕鬆,而且沒有崩口。

一般本人只推薦亞克力水管,因為亞克力耐熱性夠高,強度也足夠,而PETG則屬於低溫型材料,受熱一般在50度左右就開始變形。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PETG管

很多人會說,怎麼可能受熱到50度?機箱裡最多30度-40度,那麼有無考慮過,接頭位置的溫度呢?特別是CPU以及顯示卡的接頭,一旦水泵或者風扇不運作了,就會出現區域性水溫過高,燒開水這種情況,那麼就會導致PETG直接變形,接頭無法形成密封,然後尿了。

本人見過整個機箱內部PETG管子全部變形的情況,原因就是風扇停止運轉了,而且無風扇情況下電腦開了一天,導致整個機箱內的溫度高達60度,直接的,硬管變軟管了。

金屬管則多是0。5左右,也就是說13MM內徑,14MM外徑,也有0。7MM壁厚的,金屬管是越薄越好。因為,薄的金屬管易於折彎,厚度大的則硬度太高。但是也要注意,薄金屬管的外壁是否會出現開裂的問題,特別是黃銅材質的水管。

介紹完水管,那麼說說水管走管錯誤的問題。

現在的水泵很多都提供了2進2出,或者1進2出,或是2進1出等,但是很多水泵產品沒標註進出口到底是哪個的情況下,對於小白來說就很容易接錯進出了。

為什麼你的電腦用了水冷系統以後溫度還是變化不大或是更差了呢?

2進2出的水泵

在水冷頭系統裡的離心型水泵,直通水泵最中心的介面是為進水口,從側邊延伸出來的介面是為出水。這是1進1出的情況下最好辨認的,若是2進2出或者其他形式下的水泵,也可以從上述找出進出口,中心為進,側邊為出。這是離心泵的工作原理。

若是接了出水管,回水管都接到了進水口或者出水口,那麼就出現了水路無法正常迴圈的情況。CPU等硬體溫度就瞬間爆炸了。

覆蓋型別的顯示卡水冷頭也是4個介面。左邊2個口,右邊2個口,若接管的時候,進出管,都接在同一邊的話,就出現一種情況:水不流過顯示卡,直接奔向下個水冷配件裡去了,那麼顯示卡就無法得到正常的散熱了,然後就黑屏宕機等等。

所以在安裝走管的時候,若是不理解,請多諮詢商家、廠家或者知道玩水冷的朋友等等。

說完這些,相信大家應該對溫度方面的異常情況有一定的瞭解了。後面的文章將會介紹到接頭等產品的描述以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