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安徽:2025年 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將降至35微克立方米

作者:由 青瞳視角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3-29

油漆中鉛揮發出來有針刺感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2月28日上午,安徽省政府召開新聞釋出會,對《安徽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進行政策解讀。

“十四五”期間,安徽從省級層面系統謀劃了重點行業大氣汙染治理、水生態環境提升、土壤和地下水領域、長三角共保聯治等7大類重大工程專欄,並提出重點專案方向。

根據目標,2025年,安徽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將降至35 微克/立方米;探索在長三角一市三省共同組建生態環境聯合執法隊伍,打破行政壁壘,開展聯合執法巡查;鼓勵滁州、馬鞍山市建立與江蘇省同等生態環保考評體系。

安徽:2025年 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將降至35微克立方米

“十三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亮點多

全省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5%

資料顯示,“十三五”末,全省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39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5%;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82。9%,比2015年提高5個百分點;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優良比例87。7%,好於目標要求13。2個百分點;設區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達標率 95%,扣除地質背景因素達標率100%;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 率達94%,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100%。

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汙染物排放量比2015年分別下降11。75%、16。38%、17。9%、16。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計降低22。07%,輻射環境質量穩定處於正常水平,未發生各類輻射事故和放射性汙染事故;森林覆蓋率30。22%,森林蓄積量2。7億立方米,溼地保護率達51%,全省生態系統結構和格局基本穩定,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公眾生態環境滿意率達到90。1%,為歷年最高。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率達96。2%

“十三五”期間,安徽長江大保護取得重大進展。“十三五”末,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率達96。2%,形成了馬鞍山市薛家窪生態園等一批“生態樂園”。

切實推進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和線上監控,97個工業企業排汙口安裝自動監控裝置,並在相關水系設定97個監測斷面,基本實現長江干流入河排汙口水質監測監控。全面實施長江禁捕退捕,增殖放流水生生物24247萬尾。“十三五”末,長江水質優良比例90%,好於目標6。7個百分點。

萬元 GDP 能耗累計下降 16%

據悉,“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對經濟轉型引導、最佳化、倒逼和促進作用明顯增強。全省燃煤電廠、水泥熟料實現超低排放。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幅高於規上工業 7。5 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 規上工業比重由 2015 年的 36。9%上升至“十三五”末的 43。8%。

能源供給結構大幅最佳化,萬元 GDP 能耗累計下降 16%,可再生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達 到 9。7%,比 2015 年提高 6。5 個百分點。

未來仍有上升空間

皖北城市PM2。5濃度偏高 產業結構依然偏重

當前,安徽空氣環境質量形勢依然嚴峻。截至“十三五”末,全省細顆粒物(PM2。5) 年均濃度距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仍有差距,皖北城市濃度依然偏高,臭氧已成為全省空氣質量的首要汙染物,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控制亟需加強。同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任務艱鉅,土壤環境汙染管控任重道遠。

部分工業園區規劃建設不盡合理,企業生產區域與居民住宅、商業區混雜帶來的汙染糾紛問題比較突出。外省非法傾倒危廢案件在我省時有發生,風險隱患較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存在空缺區域,保護力度不夠。

此外,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協調性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產業結構依然偏 重,低碳轉型程序有待加快,第二產業仍處於主導地位,全省鋼鐵、水泥、玻璃等高耗能產業佔比較高,經濟增長與碳排放脫鉤難度很大。

“十四五”時期應當這麼幹

《規劃》提出了安徽“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總體目標:到202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基礎上,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顯著提升,人居環境更加和諧,逐步形成“綠色、共享、高效、低耗”的生產生活方式。

關鍵詞:綠色轉型發展

2023 年底前 設區城市新能源公交車佔比80%以上

我省將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內新、 改、擴建用煤專案嚴格實施煤炭等量或減量替代。到 2025 年,完成國家對全省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要求。加快各級開發區實施集中供熱和清潔能源替代,加大燃煤熱電、燃煤鍋爐淘汰力度,有條件地發展大型燃氣供熱鍋爐。到 2025 年,全省天然氣消費量力爭達到 120 億立方米左右。

深挖運輸結構調整潛力,依託鐵路物流基地、內河港口、物流園區等,推進多式聯運設施建設,推廣新能源物流配送車輛,建設城市綠色物流體系。科學有序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加快提高公共車輛中新能源汽車佔比,突出抓好公交、出租、市政車輛、 城市物流等行業及機關單位的新能源汽車示範應用工作,所有設區城市在 2023 年底前新能源公交車佔比達 80%以上。

關鍵詞:生態環境改善

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或納入生態環境統計

為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規劃》提出,安徽將以沿江主要城市為節點,構建沿江綠色發展軸,對標江蘇蘇南、浙江杭嘉湖,推動馬鞍山建設成為 生態優、產業強、活力足、城鄉美、百姓富的長三角“白菜心”。

積極推動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努力把巢湖打造成為大湖治理的典型範例、城湖共生的示範工程。深化“數字巢湖”建設, 完善藍藻水華預警、應急打撈工作機制,推進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的名片”建設。

同時,確保 2030 年前全省碳達峰目標實現。探索將溫室氣體排放清單逐步納入生態環境統計體系,加強溫室氣體監測監控監督,推動與氣象部門聯合建設溫室氣體監測網路。

2025年 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為35 微克/立方米

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梯次推進城市空氣環境質量改善。

到 2025 年,已達標城市(蕪湖市、宣城市、黃山市、池州市、銅陵 市)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皖北六市(淮北市、淮南市、 亳州市、蚌埠市、阜陽市、宿州市)細顆粒物(PM2。5)降幅高於全省平均;其餘城市(合肥市、安慶市、馬鞍山市、六 安市、滁州市)細顆粒物(PM2。5)達標。

根據安徽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主要指標,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2025年目標為35 微克/立方米;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比率為82。9%,到2025年,將提升至83。3%。

加強惡臭、有毒有害大氣汙染物防控,提升臭氣異味治理水平。嚴格控制餐飲油煙,依法加大超標排放處罰力度。提升城市噪聲敏感區域管控水平,強化夜間施工管理,完善高架路、快速路、城市軌道、鐵路等交通幹線隔聲屏障等降噪設施。

為穩步提升水生態環境,到 2025 年,設區市實現市級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全覆 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穩步提升。加強飲用水水源預警監測自動站建設和執行管理,嚴格飲用水水源周邊有毒有害物質全過程監管。基本消除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在加強固體廢物汙染防治方面,積極推動合肥及沿江沿淮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加強廢塑膠汙染治理,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消費量,推動快遞、外賣行業包裝“減塑”,探索實施飲料紙基複合包裝物為重點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鼓勵人口 50 萬以上的縣 (市、區)因地制宜建設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立平戰結合的醫療廢物應急處置體系,將現有危險廢物、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和協同處置固體廢物的水泥窯等作為醫療廢物應 急處置資源。

關鍵詞:區域共保聯治

長三角一市三省共同組建生態環境聯合執法隊伍

加強長三角一市三省生態保護紅線在跨界區域無縫銜接,建立跨區域生態保護紅線統一監管機制,完善生態保護紅線內重大工程跨地區協商制度。推動建立沿江聯動保護機制,加強江豚、中華鱘等珍稀瀕危水生物種棲息地保護,強化農業野生植物原生境、天然漁業資源保護。

推進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加強重汙染天氣應急聯動,統一區域重汙染天氣應急啟動標準,合作探索臭氧有效應對措施,提升空氣質量預測預報能力,深化大氣環境資訊共享機制。

積極爭取長三角一市三省編制制定“一地六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探索在毗鄰地區推進環評與排汙許可跨行政區域聯動機制,建立完善以排汙許可為核心的固定源管理體系。共同組建生態環境聯合執法隊伍,打破行政壁壘,開展聯合執法巡查。鼓勵滁州、馬鞍山市建立與江蘇省同等生態環保考評體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