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張鑫陽:後母戊鼎

作者:由 大樹好乘涼個鬼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4-13

鼎的意思和含義是什麼

我要講述的一件“老物件”它可謂是被人們幾經輾轉,終於被安放在了中國國家博物館裡,它出土於河南洛陽,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它的口長112釐米、口寬79。2釐米,壁厚6釐米,連耳高133釐米,重達832。84公斤。有著“鎮國之寶”的美譽,相信說到這裡大家應該猜出它是何許文物了吧!

沒錯,我現在要講述的歷史文物正是後母戊大方鼎,關於它的介紹使我印象最深刻的莫不過一句“分別時兵荒馬亂,再見時國富民強”。這句話不僅僅說明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也向人們訴說了年代的跨越,以及現在相聚時的喜悅,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為祖國的國富民強而驕傲,同時也深深為它們的相聚而喜悅!據歷史記載,這句話源於它的“救命恩人”,司母戊鼎迴歸自己的家鄉“省親”時,與一位年邁的老人重逢了,老人與它有著“救命之恩”,看到它,就像看到自己的親生孩子,他被准許可以撫摸它,聽到這裡,大家能聽出來這位老人是誰嗎?他就是吳培文老先生,對於大鼎,他有著監護人的職責,對於祖國,他更是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去守護大鼎,而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關於後母戊鼎的命名歷史上有很大爭議,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最初給該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稱其為司母戊鼎,他認為“司母戊”即為“祭祀母親戊”。另一著名學者羅振玉也曾認為:“商稱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於是,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來了。但爭議一直不斷,有多位學者提出,“司”字應作“後”字解,因為在古文字中,司、後是同一個字。到了如今,把“司”改為“後”,實際上是否定了從前把“司”理解為“祭祀”的說法。大部分專家認為“後母戊”的命名要優於“司母戊”,其意義相當於“偉大、了不起、受人尊敬”,與“皇天后土”中的“後”同義。改為“後母戊”,意思相當於:將此鼎獻給“敬愛的母親戊”。

透過考古學家的發現,兩個名字都有它們自己的含義,不論是“司母戊鼎”還是“後母戊鼎”都表達了兒子對母親的一片濃濃的孝心!我們無法回到約3600年前的商朝,去追溯大鼎的名字到底是什麼,有的人認為名字只是一個代號,有的人認為名字很重要,但是我覺得每個名字對於人或事物的本身就是一種緣分,都會有它自己的故事,而人或事物的本身都有它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