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江南·百鎮 | 丁蜀:陶都明珠向“強富美高”新格局邁進

作者:由 文匯報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5-20

宜興毛順興壺多少錢

江南·百鎮 | 丁蜀:陶都明珠向“強富美高”新格局邁進

▲春日來客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壺,她的名字叫宜興。”紫砂陶始於宋,興於明清,以其藝術價值在當代獲得了空前繁榮,而紫砂陶的發源地和產業核心區就在丁蜀鎮。

宜興的最南端,西接天目山餘脈,東瀕太湖,依山傍水,是江南中的江南;美壺佳茗兼備,是陶都裡的陶都——一塊泥土與火焰交織的神奇之地,千年窯火生生不息,陶業代代相傳,紫玉金砂享譽世界。

這裡不僅是中國陶都的承載地,也是蘇南模式的先行地,更是未來發展的風口地。

堅持以陶為媒,全力“對接長三角、融入滬寧杭”;不斷加快合作發展的步伐,致力形成專案引育的集聚效應、產業升級的鏈式反應;“強鎮擴權”“內外兼修”的豐碩成果和疊加效應,進一步厚植了這方“花開蝶來”的宜業沃土……丁蜀在區域發展中的差別化核心競爭力正在不斷彰顯、不斷擴大。

丁蜀鎮黨委書記陳雪峰表示,今天的丁蜀,在傳承歷史輝煌的同時,正以新的姿態,堅持全面高質量發展,向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強富美高”新丁蜀目標邁進。

江南·百鎮 | 丁蜀:陶都明珠向“強富美高”新格局邁進

從上海市中心駕車出發,沿滬渝高速,繞著南太湖岸線“畫個半圓”,150分鐘後,就到了丁蜀。

沿途,縱然有青山隱隱、綠水悠悠,又有粉牆黛瓦、煙雨濛濛,但最吸引人的,還是泥土與火焰交織的紫砂,那才是丁蜀的代表顏色,更是“底色”——漫步丁蜀,走上街頭聽到最多的,必是紫砂壺:在當地人的心中,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

據考證,丁蜀的紫砂泥在正確燒製之後具有雙重氣孔結構,能讓茶透氣怡香,長儲不餿。

在宜興,“吃著泥土的飯”“做著窯裡的生活”“漫談著茶壺那些事兒”的,大多都是丁蜀人。走入尋常百姓家,很多紫砂手藝人的家就是工作室:案邊各式制壺工具,一物一式,在雙手嫻熟的動作下,幻化出如夢似幻的傑作。

長樂陶莊佔地三十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和他的弟子們創作、生活的地方。在這裡,徐秀棠保留和展示了制泥、做紫砂壺和雕塑、燒窯等一整套最傳統的手工陶藝工序流程。

紫砂泥岩化程度越高,燒成溫度就越高,含鐵量越高,燒成顏色越紫黑。紫砂之所以五彩繽紛,被譽為“五色土”,是因為礦料裡不僅含有鐵,還有鈦、鋁、錳、鍺、鉻等微量金屬,要讓這些微量金屬在不同環境下發揮作用,形成或古樸或清麗的顏色,關鍵在窯。

明代茶學家許次紓在其著作《茶疏》中就提到龍窯燒製紫砂壺極為不易:“隨手造作,頗極精工,顧燒時必須為力極足,方可出窯。然火候少過,壺又多碎壞者,以是益加貴重。火力不到者,如以生砂注水,土氣滿鼻,不中用也。”用龍窯燒製紫砂壺,先要把壺坯套在掇罐裡,再把掇罐疊起來放進窯中,燒一窯大約要填進2萬多件壺,用茅草為燃料,費時30多個小時。

為將傳統紫砂工藝更完整地傳承下去,徐秀棠特地原貌複製了一座長達20多米的傳統紫砂龍窯。不過,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前墅龍窯比起來,這個龐然大物還真算個“小個子”。

太湖,河流,池塘,綠樹小山坡,村落……前墅龍窯就座落在前墅村中央,通長43。4米,沿小山坡靜臥。龍窯的火焰熱烈如歌,那是智慧的丁蜀人利用自然山坡築造的文明,也是宜興最後的“活龍窯”,千百年來延燒至今,薪火相傳。

過去的丁蜀,每當清晨,龍窯上空濃煙滾滾,遊若蛟龍,在叮叮咣咣的陶器聲伴奏下,窯工們忙著朝鱗眼洞投松竹柴火,透過烈焰,陶坯在千餘度的高溫煅煉下,晶瑩剔透,宛如紅玉。

現在,這裡每月還翻騰著兩次火浪,燃料主要為煤、松、竹枝等,產品主要以盆、甕、罐、壺等日用粗陶為主,間燒少量紫砂器。為傳承弘揚陶都文化、助推全域旅遊發展,前墅龍窯已建成展示館,主要透過文字圖版、實物展出等形式,客觀、真實、系統地展示前墅龍窯乃至宜興陶文化發展的“前世今生”。

江南·百鎮 | 丁蜀:陶都明珠向“強富美高”新格局邁進

丁蜀的紫砂手藝人對蜀山古南街都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古色古香的街道,地面上鋪砌著一米多長的整塊花崗岩條石,街道兩邊林立著兩層的明清建築,沿街清一色長條木板拼門,古樸雅靜。有人說:“每次走在這條江南雨巷中,似乎還能聽到千百年來先輩們拍打泥條的聲音,一段烈火炙烤與寧靜堅守的時光,賦予這條街一份樸實的厚重感。”

蜀山老街包括南街、北街、西街、北場、外油車、裡油車和當房弄等,形成於明代。其中,古南街又被稱作“紫砂一條街”。許多紫砂大師從這裡走出去,如汪寅仙、毛順興、顧景舟等,蜚聲海內外,讓這座小鎮煥出熠熠生輝的光。

如今的古南街,過半的住戶從事紫砂生產和經營。他們利用自己的住屋,後屋為製作生產工坊,臨街前屋則擺起貨架設店經營。比起一幢幢高樓大廈和現代化的商住樓,古意的老街,作為歷史文化的積澱,作為一種地域文化的象徵,將遠逝的滄桑或多或少地顯現了出來。

身處陶都的心臟,不喧譁、不浮躁,含蓄而內斂,紫砂文化的積澱,早磨礪得她榮辱不驚。

江南·百鎮 | 丁蜀:陶都明珠向“強富美高”新格局邁進

▲老街故事

牆白瓦黛,小樓對望,雨巷深深,線網交錯,緊閉的門,虛掩的窗,泛著魚鱗光的石條路;倚門而坐的揀菜婦人,手搖蒲扇赤膊下棋的老人,手捧紫砂壺的壯漢,在街角搖尾走過的小狗,透著陰暗光線搓麻將的人……這些場景、這些人,使典型的江南古街,依著蜀山的墨綠山影,順著孕育出紫砂壺的蠡河汩汩水流,流淌著陶都的詩意韻味。

那不正是都市人所向往的詩意慢生活圖景嗎?

為了原汁原味地保留這份味道,政府十分注重對古南街的規劃和修復。前幾年開始,老街開始變身:蜀山文化展示館中,老照片、紫砂壺、湯婆子等老物件的展示,見證著古南街的歲月變遷,帶領遊客重回往日的歲月;“毛順興陶器行”也重新開張了,壽星壺、洋桶壺和白綠貨等重新展示在貨櫃中;在得意樓茶館中,老茶桌、長板凳、洋桶壺、老茶客,恍若隔世,凝固了舊時光;在內裡二進的茶室中,有一個舞臺,傳統戲曲在這裡上演,給老街的居民和來客增添不少生活的趣味。

雕琢一批歷史遺存,打造地方特色新載體。在丁蜀鎮,許多老城片區啟動“微”更新,與歷史再次“握手”,向髒亂差告別。將保護歷史遺存與彰顯陶都個性相結合,將資源整合與科學利用相結合,充分放大歷史文化效應,是該鎮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髮展工作中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

古南街的盡頭就是東坡書院。北宋元豐年間,蘇東坡曾先後三次來到宜興(時稱陽羨),對陽羨山水無比眷戀。船入荊溪,豁然開朗,如愜平生之慾。他望著獨山峰巒如黛,清溪縈繞,曰:“此山似蜀。”遂後人將獨山改名為蜀山。

江南·百鎮 | 丁蜀:陶都明珠向“強富美高”新格局邁進

▲滿載而歸

“買田陽羨吾將老。從來只為溪山好。來往一虛舟。聊隨物外遊。”千年之後,蘇東坡筆下的丁蜀山水唯美依舊。

她早已不再是選購紫砂壺“過客”的途徑之處。“把資源變成景點”,突出個性化和特色化,丁蜀的努力收到了成效。

在丁蜀東南側,有一片叫做蓮花蕩的水域。站在岸邊田間的觀望臺,望,捕魚的竹蔞竹罩被放大,勾起了人們兒時的記憶;聽,作物拔節、風吹水面、鴨掌划動;品,稻、麥、瓜、豆、菜、水產,齊刷刷勾起你的味蕾。今年,丁蜀將大力推進農場建設,建設更高水平、更廣輻射的田園綜合體。

當人們走近自然,遠離喧囂,在歷史的長河中體會自然的本真,一份充滿了吳地文化底蘊的驕傲油然而生,這樣的慢生活又何嘗不是一種心靈的迴歸,一種淡淡的鄉愁。

江南·百鎮 | 丁蜀:陶都明珠向“強富美高”新格局邁進

丁蜀因陶業而興起,因紫砂而繁華。

憑藉“紫砂”這一特色,丁蜀鎮先後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陶瓷藝術之鄉”和“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統計資料顯示, 目前丁蜀共有紫砂製作者4萬多人、產業配套人員6萬多人,從業人數佔常住人口的43。5%。當地擁有紫砂專業合作社67個、紫砂企業400多家、紫砂家庭作坊12000多家。

依託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紫砂文化,按照生態文化軸、休旅活力帶、文創產業園三大脈絡,堅持生態保護、文化發掘、產業驅動、適度開發四大原則,丁蜀積極探索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文化旅遊產業為重心的“紫砂特色小鎮”建設。

5月31日,古南街首期陶瓷文創市集順利開集。這是創意達人展示和交流的空間,是藝術、創意、創新、創業的新結合,讓創意人聚集在一起,將設計轉換成商品,讓作品找到喜歡它的主人。而在國內首個提出並倡導紫砂體驗的文化性紫砂體驗中心——紫泥公社,紫砂愛好者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體驗紫砂壺的製作過程,在感受手工製作樂趣的同時,瞭解紫砂壺的材質、製作工藝和製作流程,感受紫砂文化。

青龍山生態公園自開放之初就成為網紅打卡地。這裡原本是兩個巨大的礦坑,分別是採石場與水泥廠留下的“城市傷痕”,如今,平整如鏡的幽深水潭,櫛比林立的奇石怪巖,石土泥塊變身生態花海……富於變化的地形地貌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景觀底色,“殘山剩水”修復成了生態樣板。是丁蜀打造“生態城市”“宜居城市”的重要支撐,也是丁蜀彰顯獨特魅力、提升城市開發價值的重要抓手。

除了文化範、生態牌,科技感如今也成了古鎮的標籤。

江南·百鎮 | 丁蜀:陶都明珠向“強富美高”新格局邁進

▲今天的丁蜀,在傳承紫砂榮耀的同時,正以新的姿態,向全面高質量發展邁進。

位於丁蜀鎮的江蘇宜興陶瓷產業園區,已經是中國工業陶瓷科技前沿陣地和工業陶瓷產業重鎮。目前,園區已集聚各類陶瓷企業760多家,以工業陶瓷、陶瓷非金屬材料產業為主導產業,形成了由高階製造、裝備裝置、配套加工和對外貿易等組成的較完整的產業鏈,工業陶瓷產品門類涵蓋了耐磨陶瓷、電子陶瓷、化工陶瓷、紡織瓷、裝置瓷等多個領域,在中國新材料研發和設計製造上產生影響。

這樣的影響甚至獲得了北斗產業的青睞。今年10月,2020北斗技術應用(宜興)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丁蜀舉行。未來,丁蜀將積極探索現有產業與北斗產業的最佳“契合點”,圍繞做好“北斗+”文章,把北斗產業打造成為又一張亮麗名片。

以陶為媒,一些新興產業也被納入丁蜀發展藍圖,北斗如此,通航產業也是其中之一。去年,已“擁有”高鐵宜興站的丁蜀,又迎來了丁蜀通用機場的開工。該機場按照A類通用機場標準建設,近期可滿足海星飛機新機試飛、應急救援、飛行訓練等常規通航用途,遠期能滿足當前世界大部分主流公務機的全載起降要求。機場的投運,不僅將帶動製造、培訓、維修、物流、救援等相關通航產業的“起飛”,同時依託機場,將打造集居住、商業、休閒、旅遊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新型小鎮,使其成為高階服務業的集聚地。

陳雪峰介紹,未來,丁蜀將更加突出陶都產業新內涵,將陶瓷全產業鏈發展擺上重要戰略地位,尤其要放大丁蜀工業陶瓷在結構叢集、政策環境、應用範圍等方面的優勢,以此為引領和連結,不斷集聚壯大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通航新興產業方陣,全面展示中國陶都的產業內涵,重塑一個兼具陶都美名與產業品牌的新丁蜀。

作者:趙徵南

編輯:邵大衛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