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一週記丨油畫《父親》首次系統修復 今年有望迴歸公眾視野

作者:由 奔流新聞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6-03

盤龍香開幾次花

一週記丨油畫《父親》首次系統修復 今年有望迴歸公眾視野

油畫《父親》首次系統修復 今年有望迴歸公眾視野

一週記丨油畫《父親》首次系統修復 今年有望迴歸公眾視野

羅中立油畫《父親》是一件家喻戶曉的作品,畫面中淳樸憨厚的農民形象,深深地打動了無數人的心,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的經典。

細心的觀眾留意到,《父親》原作已經許久沒有露面,最近一次出現是在2019年“偉大曆程 壯麗畫卷——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美術作品展”上。即便是2020年四川美術學院建校80週年,《父親》也只是以版畫版本現身。

中國美術館近日對外宣稱,《父親》原作正在修復中。這是這件作品自誕生以來的首次系統修復。油畫修復師孔妍介紹說,修復這幅油畫的一般程式是先做結構修復,修補畫布、加固顏料,讓畫作結構穩定下來,然後再處理畫面的審美,去汙,恢復顏色等。《父親》的修復大概需要1年多的時間,今年內展出的可能性比較大。

瀋陽故宮“擺駕”國博 邀你飽覽宮廷珍寶

一週記丨油畫《父親》首次系統修復 今年有望迴歸公眾視野

莊嚴華貴的金漆雕龍紋寶座居中,其後立著描金彩繪高浮雕硬木屏風,寶座兩邊有一對掐絲琺琅象馱瓶,前方陳列著精美的甪端、四節大燻爐、鶴式蠟臺、盤龍香亭。

近日,走進“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序廳,彷彿來到瀋陽故宮大政殿中。大氣、考究的佈景和復原陳列將大政殿“搬進”國博展廳,讓觀眾近距離感受皇家殿堂的威嚴氣派。

瀋陽故宮與北京故宮並列為目前中國僅存的最完整的兩大古代宮殿建築群。瀋陽故宮博物院是以盛京皇宮為基礎建立的古代宮廷藝術博物館,藏有十分豐富的清代宮廷藝術珍品。此次“金玉滿堂”展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是歷年來瀋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量最多、型別最為豐富的一次展覽。

千年琺琅迎發展新機 遠銷海外傳承古老技藝

一週記丨油畫《父親》首次系統修復 今年有望迴歸公眾視野

從春秋戰國起源的中國琺琅,經過幾千年的創新孕育,正在新時代迎來發展新機。如今,金絲琺琅畫備受海外青睞,遠銷尼泊爾、日本、東南亞、歐洲等地。

近日,山西晉中一家工作室內,55歲的畢志勇和團隊正在創作一幅題材新穎的金絲琺琅畫。十餘年來,他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將唐卡、掐絲琺琅、平遙推光漆三項傳統工藝相結合,創作出獨具特色的金絲琺琅畫。

畢志勇介紹,一幅作品需要定稿、繪畫、掐絲、點藍、固化等30餘道工序,完成需半年甚至更長時間。近年來,他力求創新,將中國古典繪畫的暈染法、西方油畫的透視法和現代的色彩處理方法融為一體,開闢新一代畫風融入金絲琺琅畫中。

文博類綜藝啟用城市軟實力 陝西元素還原歷史印跡

一週記丨油畫《父親》首次系統修復 今年有望迴歸公眾視野

“碑林是我給每位來西安旅遊的外地朋友推薦的第一站。看不完的藝術學術經典,講不完的人生歷史故事。”西安“80後”徐峰坦言。

1月10日晚,繼“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專場”後,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再度開啟“陝西之旅”,迎來“西安碑林博物館專場”。本期節目的國寶守護人透過該館選送的石臺孝經、昭陵六駿、顏氏家廟碑三件國寶,帶觀眾瞭解文物背後的故事,感受中華文脈的傳承。

近年來,電視及網路綜藝節目呈現出不斷細分的態勢,文博、文化類綜藝異軍突起,得益於歷史文化核心與創新表現手法的跨界融合,由知名演員演繹文物故事的形式,使文物從冷冰冰的書本、展櫃中“跳”出來,透過文物引出歷史,感知文物背後的故事和文化元素。

博物館: 要當好學校的第二課堂

一週記丨油畫《父親》首次系統修復 今年有望迴歸公眾視野

“我小孫子有1000多個恐龍模型,有些我都叫不出名字,模型中還有很多科普元素。”近日,中國地質博物館前館長賈躍明說,“一些我們認為很高深的科學,就像這些恐龍模型一樣,其實可以變成很形象很生動很具體的東西,這樣有助於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瞭解科學。”

賈躍明認為,科普的最高境界就是注重對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科學問題和科學追求的探索,注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性。要把博物館作為學校的延伸或者第二課堂,著重於科技知識的傳播與傳授。

博物館是學校的重要資源之一,但在教育教學體系建設中,卻容易被忽視。相較於傳統課堂教學,利用博物館進行教學活動,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興趣特長,潛移默化地進行知識積累和興趣培養。

“破圈”讓不同代際彼此擁抱

這樣的舞臺請再來億遍

“這樣的舞臺請再來億遍”“每天一遍出不去了”……各大平臺跨年晚會雖已過去,但高潮段落和精彩瞬間伴隨熱議目首仍在各大平臺和社交媒體上持續發酵。

讓年輕網友欲罷不能的,可以是央視跨年舞臺上鍾南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四位“時代偶像天團”共唱的《我和我的祖國》;是借用“成團”概念,為2020年全民記憶中“守護擔當”“拼搏擔當”“探索擔當”等鋪展花路的高光時刻;也可以是東方衛視舞臺上由“哥哥們”串聯起的《青蘋果樂園》與《青春修煉手冊》共冶一爐。

刷屏了父兄一輩朋友圈的,倒有不少來自於“最懂年輕人”的B站的節目:《風犬少年的天空》《此生不換》,與各類戲曲、民樂、國風節目都能讓一個家族群裡的人被不同的點戳到淚流滿面……

致自己 敬大師 郎朗滬上演繹百年經典

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近日舉行的郎朗鋼琴獨奏音樂會上,郎朗演奏完一個半小時的《哥德堡變奏曲》,在觀眾的掌聲中返場,以舒曼的《夢幻曲》致敬他尊敬的師長傅聰。

為了讓更多樂迷們聆聽到巴赫這一傳奇鉅作,郎朗重返東藝,再演這部規模最龐大、結構最恢宏的變奏曲,讓這部歷經百年仍然煥發生機的作品作為特別的禮物,為樂迷開啟新的一年。

演出前一天,郎朗還談及傅聰對自己的教誨。2001年,郎朗在倫敦首演彈奏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音樂會結束以後傅聰滿含眼淚地跟他擁抱。郎朗特別提到,傅聰囑咐他要好好拜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將中國的經典滲透到音符裡。

騎機車的哪吒 能與當代觀眾“共情”嗎?

一週記丨油畫《父親》首次系統修復 今年有望迴歸公眾視野

哪吒可以穿皮衣、騎機車嗎?定檔大年初一的動畫電影《新神榜:哪吒重生》近期放出預告片與製作花絮。在這個全新設定的後現代都市裡,哪吒成了一個身材高挑的時尚青年。從古老神魔小說中走出的哪吒,在無數的歲月裡,經歷了各種文學與藝術的創作加工。古老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以千姿百態的形象迴歸並掀起市場新熱潮,同時也帶來了對“故事新編”的思考。

復旦大學教授楊俊蕾指出,對文化遺產的傳承,應是一個“多元叢生的合集”。戴肚兜的哪吒、畫煙燻的哪吒、半機械化的哪吒……每一代創作者心中都有不同的哪吒,只要人物立得住,故事講得好,價值觀積極向上,都是流行對經典的加固,代際對文化的傳承。

賴聲川談文化創意 做好“A+B”不容易

一週記丨油畫《父親》首次系統修復 今年有望迴歸公眾視野

“創意最簡單的說法:A+B。我們只要看到物件之間的聯結,然後融合在一起,這就是創意。”1月10日,知名戲劇家賴聲川現身蘇州,在“賴聲川大講堂”上,與現場觀眾分享自己的獨家“創意學”。 舞臺上的賴聲川如同一個“魔術師”,總是創意不斷。在賴聲川的多部經典作品中,“A+B”都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如《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是話劇+相聲,使相聲這一形式再次鮮活和流行起來。他與杭州越劇團進行合作,創作了越劇版的《暗戀桃花源》,使得其更具有中國傳統文化韻味。賴聲川坦言,做好“A+B”並不容易,因為這不是簡單的相加。“創意是一場人生修行。”賴聲川認為,在靈感發生的一剎那,我們的大腦起到一個電腦軟體的作用。它會抽出腦中其他地方存放的不同檔案,把它們放在一起。 本版撰文·書生阿龍

文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