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觀瀾丨英語:與其言輕重,不如解決教學問題

作者:由 海報新聞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6-13

我看見了橋英語怎麼讀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許進建議:“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等外語課程不再設為與語文和數學同等的主課,增加素質教育課程佔比;不再將英語(或外語)設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參加非官方的各種外語考試。”許進說:英語教學課時約佔學生總課時的10%,但英語只對不到10%的大學畢業生有用。成果應用率低,課程設定不普惠。為了學英語,學生和家長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正如許進所言,當前英語教育中問題很多,比如佔用時間比較多。

即使如此,現在義務教育的英語授課並不能滿足一般考試需求。很多學校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上英語課,並說是從零基礎開始授課,其實第一學期考試就涉及複雜的聽力、填空、句意搭配、閱讀理解等內容,如果不提前上英語培訓班,而是跟著小學老師從ABC起步,那上課基本和聽天書無異。

鑑於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考試難度不低,提前報英語培訓班成為許多家長的無奈選擇。英語培訓班收費比較高昂,一週兩課時一學年學費15000元到2萬元不等;而且,因為缺乏英語培訓,鄉村孩子普遍英語水平不高,導致城鄉孩子英語水平差距較大,客觀造成了高考競爭中的不平等。從英語教學現狀來說,許進的建議很有積極意義。

但英語應該取消主課地位並退出高考嗎?這個建議需要謹慎以待。

首先,英語是真的“有用”,在全球化的今天,在漢語還沒有成為國際通用語言之前,英語的“有用性”有增無減。

英語成為許多國家的通用語言,離不開英國的殖民史,但這是歷史形成的,無法改變,英語過去、現在、恐怕將來也是我們看世界的“工具”。近現代工業和技術革命源自西方,很多先進的自然科學成果,大多在英語刊物上首發。我們要追趕或者以後想引領世界潮流,就必須學會、弄懂、精通英語。

去年11月2日,第三代雜交水稻產量破紀錄,90歲的袁隆平高興得在新聞釋出會上飈英語“more than excited”。袁隆平英語好,得益於母親的教育,其母華靜是一位英語教師,袁隆平今天的成就和精通英語密不可分。2010年,袁隆平曾撰文懷念母親,他說:“無法想象,沒有您的英語啟蒙,在一片閉塞中,我怎麼能夠用英語閱讀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文獻,用超越那個時代的視野,去尋訪遺傳學大師孟德爾和摩爾根?無法想象,在那個顛沛流離的歲月中,從北平到漢口,從桃源到重慶,沒有您的執著和鼓勵,我怎麼能夠獲得系統的現代教育,獲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膽識?”這就是掌握英語後帶來的學習和研究便利。

袁隆平研究超級雜交稻,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很多對外會議發言他直接用英語講,既方便了交流,也使很多貧窮國家更快地掌握了雜交水稻種植技術,這突出說明了英語的作用和價值。

其次,不能因為“英語只對不到10%的大學畢業生有用”,就否定學習英語的意義。

英語雖然最終是“10%的大學畢業生”在大量使用,但誰能在大學畢業之前預測到自己“用不到”或“用不多”英語?人總不能“書到用時方恨少”吧。語言學習是需要積累的。根據語言學習規律,一個人4歲以下到非母語國家,可以將外語嫻熟運用如母語一般,但一個人在非英語環境中學習英語,是有難度的,掌握一門外語必須下苦功,需要在字詞量方面長期積累,臨時抱佛腳不可能學好。假如一個人大學畢業了,才發現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離不開英語,因為不通英語而限制了自己的事業發展,那真是後悔也來不及了。

其三,學習某門課有沒有價值,不能簡單以“有用”“沒用”來判斷。

“英語只對不到10%的大學畢業生有用”,那我們學習數學和語文兩門主課,很多內容就一定有用嗎?大學畢業很多年了,我們工作生活中能用到的數學內容基本就是加減乘除,中學裡學的大部分數學內容像三角函式、求根、複數等內容,對於非專業的人來說基本用不到。語文也存在這種現象,語文課上,我們學了很多艱深的文言文,但工作生活中也基本用不到,唯一用到的似乎是和朋友聊天時用古語開幾句玩笑話。但你能說學習古文沒有價值嗎?不能!古文對訓練語感作用很大,我們讀魯迅的不少白話文著作,其語言往往韻感十足,這與其紮實的古文底子是分不開的。

老子講“無為而無不為”,有些東西貌似無用,其實價值很大。《道德經》第十一章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因為“轂”中間是空的,輻能插進來,所以才有了車的用處。所以老子有一句名言,“無之以為有”。人文素養的積澱,不但需要看得見的“有”,更需要看不見的“無”。

英語仍是通向世界的“橋樑”。我們今天取得的很多現代化成就都可以上溯到清末林則徐、魏源所身體力行的“睜眼看世界”,“睜眼看世界”不是一時權宜之計,而是一項事關國家和民族發展利益的長遠大計。英語作為通用語言,是“睜眼看世界”的便利工具。

嫻熟地掌握外語,才能更好地理解另外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思維方式,才能更好地和世界各國打交道,才能敏銳地捕捉前沿資訊,更好地順應世界發展大勢。

因此,英語學習,與其言輕重,不如想辦法解決英語學習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學澤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