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聚焦丨數字閱讀,開啟新“全民閱讀”時代

作者:由 書香成都官方賬號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9-30

丨怎麼讀一一一

“坐地鐵、健身、幹家務,甚至去菜場買菜……每天做這些事情時我都會聽書,加起來一天差不多有三、四個小時。知識量增加了,生活更加充實,人也越來越快樂了。”北京某銀行客戶經理方女士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因為工作繁忙、生活節奏快,她很少有大段時間坐下來安靜讀一本書,但聽書卻讓她並沒有遠離閱讀,“古典名著、小說、新聞,想聽什麼都可以,可隨時隨地自由選擇。”

的確,如今我們上下班通勤時,在飛速疾馳的地鐵裡開啟電子書,電子墨水屏逼真的視覺效果就像展讀書卷一樣;午休時刻,點開手機裡的閱讀App,讀幾段喜愛的散文或小說,工作間歇也變得書香四溢……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電子書、有聲讀物等為代表的數字閱讀,已成為人們獲取資訊、學習知識和休閒娛樂的重要方式。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閱讀使用者規模為5。06億,人均電子書閱讀量11。58本、有聲閱讀7。08本,數字閱讀產業整體營收達415。7億元。這些資料表明,近年來我國資訊數字技術的不斷革新應用,正改變和影響著全民閱讀形態,不斷推動閱讀服務向數字化、系統化、個性化發展,數字閱讀已成為全民閱讀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科技賦能數字閱讀

與傳統紙質書閱讀相比,不受時間、地點、空間限制,隨時隨地拿起就能讀的數字閱讀,讓閱讀變得更豐富、便捷、高效、有趣。據統計,目前電子書涵蓋文學小說、人物傳記、歷史社科、教材教輔和經濟管理等,形成了多元內容題材格局。

“數字時代,無論身在何處,電子書和手機等電子裝置均可成為‘移動的圖書館’,無限量的書籍觸手可及,滿足了人們碎片化、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實現了閱讀場景與內容的無限性。”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李海峰認為,數字閱讀帶來的新閱讀體驗,使閱讀方式與感官更加多樣化,眼睛不再是唯一的閱讀感官,以喜馬拉雅、懶人聽書等為代表的音訊平臺讓聽書走進了千家萬戶,“耳朵閱讀”已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新讀書“姿態”,不僅解放了人的雙手、雙眼,而且優質的聲音和表達,也有助於聽眾對閱讀內容的認知。

而科技創新也為數字閱讀的內容生產、閱讀形態、體驗和場景打造帶來了更多想象空間。

在前不久舉行的首屆全民閱讀大會上,數字閱讀體驗館的創新表達和呈現方式令人眼前一亮:《迷宮·如意琳琅圖籍》、新華字典App、中國詩詞小課、國韻承傳App、“史學雙璧”多媒體出版工程、《皮影中國》AR繪本、咪咕5G雲黨建、5G雲遊博物館、番茄小說AI朗讀……高科技為人們提供了專業化、場景化的沉浸式閱讀體驗。其中,中國移動咪咕基於虛擬數智人、3D虛擬場景、虛實融合互動的多模態講解方案——“5G+數智講解”首次亮相,觀眾可跟隨數智達人“古逸飛”的腳步,“打卡”元宇宙未來書店,“穿越”到企業雲書店、智慧黨建室、鄉村小學,身臨其境感受多元化的數字閱讀服務。

與此同時,元宇宙概念、人工智慧、VR/AR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也讓閱讀體驗變得更加立體,人機互動性更強、沉浸感更足,虛擬現實相結合的場景閱讀成為可能。書本內容可活靈活現地在虛擬現實中展示:書中的人物動起來,演繹精彩故事情節;書中的植物、動物、建築惟妙惟肖,閱讀變成了身臨其境的非凡體驗。

聚焦丨數字閱讀,開啟新“全民閱讀”時代

科技賦能,不只是閱讀方式的迭代更新,選書買書的場景也更加多元化和便捷。

琳琅滿目的圖書書架在螢幕裡次第排開、向遠處延伸,晃動手機視角隨之轉換;點選地面標識,鏡頭便穿過狹長過道向前移;如有感興趣的書,點選書籍封面,就能瞭解內容詳情並下單購買……在咪咕中信雲上VR書店裡,你足不出戶即可進入360度全景書屋,根據個人意願設計路線去“雲”探店、“雲”購書。

目前已有多家圖書館、博物館運用高科技手段搭建了“雲”參觀平臺,過去不可想象的閱讀場景正在變為現實。

比如山西博物院出品的《藏在山西博物院的十二生肖》繪本,精彩呈現了12件跟十二生肖呼應的館藏文物。其藉助AR技術,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掃描繪本中AR點位,書本上靜止的一件件文物或動物形象就能“活”起來,把背後的歷史故事、文化內涵生動形象地展示在螢幕上,將篇幅有限的繪本讀物展示得更直觀、更豐富,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

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凌雲表示,在閱讀體驗方面,智慧化已有了實際應用:連線海量優質內容,智慧語音搜尋,即刻播放,語音互動可根據個人偏好進行個人定製。比如該公司閱讀平臺採用智慧推薦體系,可實現“千人千面”的內容定製功能,極大優化了使用者接收資訊的效率及體驗。

“新技術產生的變化和影響是全方位的,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技術革新將為未來數字閱讀提供更富想象力的空間。”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翁昌壽指出,5G、AR、VR等體現在傳播技術上,會給讀者帶來全新體驗和實實在在的方便。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王炎龍也表示:“數字閱讀將開啟一個全新的閱讀時代。對個人而言,書籍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來源。書籍內容能與多樣態的技術形式進行融合疊加,從而帶給人們多感官、多時空、多體驗的閱讀氛圍。新的閱讀模式也將影響未來社會的文化形態、社交模式等。”

數字閱讀迎來“全民時代”

“我每天都會抽出1個小時在App上看書。”大三學生笑笑是一款讀書App的忠實使用者,她加入了一個讀書微信群,群裡既有像她這樣的學生,也有上班族,還有已退休的愛書人。北京某中學的夏老師說,她在平板電腦上下載了幾千本電子書,還分門別類做了歸檔,“這些書不一定都能讀完,但說我來對這就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每當想到它們就覺得特別踏實。”

“數字閱讀正在為全民閱讀帶來新增量。《論語》是閱文平臺2021年最受歡迎的讀物,全年站內閱讀人次接近3000萬,而閱讀《論語》的讀者超過80%是30歲以下年輕讀者,讓經典文化在數字空間煥發新生命力。”閱文集團執行長、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表示。目前閱文平臺出版物覆蓋數十種品類,去年閱讀人次上億。

中文線上數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童之磊也認為,網路是全民閱讀的重要陣地,中文線上打造的“書香中國”網際網路數字圖書館,彙集超10萬冊圖書,為百姓構建“終身書房”,目前已為12個省市建設數字農家書屋28000餘個。

“報告”顯示,中國數字閱讀使用者中44。63%為19歲至25歲使用者,27。25%為18歲以下使用者,年輕人成為數字閱讀主力軍;電子閱讀形式使用度高達96。81%;同時,電子閱讀中使用者閱讀2小時以上佔比57。97%。可見,電子閱讀已成為主流閱讀方式,電子閱讀使用者已進入深度閱讀階段。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釋出的第19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也顯示,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傾向明顯,尤其是中青年人成為數字化閱讀主體。2021年有77。4%的成年國民進行過手機閱讀,有71。6%的成年國民進行過網路線上閱讀,有27。3%的成年國民在電子閱讀器上閱讀。另據《中國兒童數字閱讀報告》和中國第18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020年參與數字閱讀的7歲以下兒童和中老年群體皆有增長,說明受眾人群已涵蓋孩童到老人的多個年齡層。

聚焦丨數字閱讀,開啟新“全民閱讀”時代

“閱讀時間長、覆蓋人群廣,反映出數字閱讀正在成為重要的閱讀方式。”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表示,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長為101。12分鐘,人均每天網際網路接觸時長為68。42分鐘,兩項加起來接近3個小時,遠超人均紙質書閱讀時長的21。05分鐘。

“可以說,數字閱讀迎來了‘全民時代’,這是整體性的社會閱讀場景重構。此外,由於防疫期間大家更習慣居家活動,也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數字閱讀潛力。”翁昌壽表示,網際網路蓬勃發展,電子書、網生內容等供給成為主流,而超10億網民規模和超過5億的網路文學使用者規模,更是促進數字閱讀產業的不斷增長和蓬勃發展。

今年,全民閱讀已第9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倡導全民閱讀”發展至“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全民閱讀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延伸。業內專家認為,5G時代,讀者越來越追求高品質、個性化、多元化的閱讀生活,但無論閱讀形態和場景如何變化,閱讀的本質和力量不會變,

優質內容仍是數字閱讀的核心,應將數字出版產品的內容導向和內容質量放在首位,讓數字閱讀技術進一步為全民閱讀助力提速,更好滿足人們多層次、多場景化的閱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