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民間逐漸消失的5種手藝人,過去都是“座上賓”,現在卻難覓蹤跡

作者:由 芊世界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03

麒麟擺件辦公室怎麼放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間應未有。

如今隨著現代化程序的發展,慢生活逐漸遠離城市,小時候我們所用到的老物件也開始消失。

那時候在街頭,一些老人靠著自己的手藝修修補補,一坐就是一下午。我們也逐漸適應快節奏的生活,東西壞了就換。

民間逐漸消失的5種手藝人,過去都是“座上賓”,現在卻難覓蹤跡

而在從前,那些手藝人,可是農村的香餑餑和“座上賓”,現在已經蹤跡難覓。

那些消失的手藝人分別有五類,如今卻很難再發現他們的身影。

01

不拘繩墨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懷念那種歸園田居的狀態,自媒體時代的崛起讓人們看到了各種小眾職業的出現。

包括在山間用竹子做傢俱,用樹枝做衣櫃等等。這種就地取材的方式,讓人們看到一種迴歸質樸的寧靜。

而木匠這種職業,如今已經很少看到。古代的裝修包括建築很是華麗,全是出自木工的手藝。那種精細雕琢的手藝,真乃是出神入化,非一日功夫就能學會的。

民間逐漸消失的5種手藝人,過去都是“座上賓”,現在卻難覓蹤跡

幼年的傢俱大多是木質的,包括一些農具等等。而木工的鼻祖就是魯班,他所創作出的建築,也是凝結了個人的智慧。

在科技不發達的戰國時期,魯班就靠木頭髮明瞭一隻會飛的大鳥,傳說可以上天三天三夜都不落下來。木工在戰國時期也有很大作用,像他們作戰用的工具,雲梯就是出自魯班之手。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今在城市的氛圍下,很少看到一個手藝人在烈日下,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

正是網路時代才興起了一股懷舊的潮流,一些自媒體大咖也借勢火了起來。影片中,他們穿著古人的衣服,製造一些古人用的牙膏,或者是搭建木屋等等,將中華文化發揚了出去,也讓別人看到國人的心靈手巧。

民間逐漸消失的5種手藝人,過去都是“座上賓”,現在卻難覓蹤跡

木匠這個職業越來越少見,大概是環境保護的需要,加上一些實木價格的昂貴,讓一些木匠只能去傢俱廠營生,無法自立門戶。

雖然如今傢俱種類越來越多,顏色也花哨起來,可是那個年代,經過木匠打磨出的傢俱也是非常珍貴和耐用的。

民間逐漸消失的5種手藝人,過去都是“座上賓”,現在卻難覓蹤跡

02

匠心獨具

山體岩石多用途, 採來築壩建房屋。

木匠是對木頭進行加工,而石匠就是對石頭進行再加工。

兩者的難度一目瞭然,木頭比較軟,雕刻成本比較低,而石頭堅硬地多,能夠在上面雕刻就需要專業的能力了。

像一些古典園林中的石獅子,栩栩如生,包括身上的毛髮,眼睛的神態等都雕刻出來,無疑是下一番苦功夫的。

那些手藝人們就這麼日復一日地拿著錘頭,敲打出來,雖然說辛苦,可是當看到成形的作品,想必心中也是自豪的。

民間逐漸消失的5種手藝人,過去都是“座上賓”,現在卻難覓蹤跡

為什麼這些已經快要丟失的手藝,被人們如此惦記呢?

因為人們目前一直追求的就是一種工匠精神,能夠把工作或者其他任務,精心打磨,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這樣的精神是值得被讚揚的。

而今自媒體時代,手機和遊戲充斥著生活,三分鐘熱度也是大多年輕人的座右銘。整個環境太需要靜下心來,去打磨自己和提升既能的工匠精神了。

雖然石匠這個職業在都市中不常見,但是我們平常所看到的紀念碑,也是出自他們之手。在石頭上刻字,可以說石匠是集書法家,美術家為一體的。

民間逐漸消失的5種手藝人,過去都是“座上賓”,現在卻難覓蹤跡

那麼石匠最初崇拜的鼻祖是誰呢?就是當初煉石補天的女媧娘娘。

俗話說,各行都有各行的規矩,石匠這一行是奉伍丁為保護神的,是先秦時期五丁力士劈開蜀道,開創了石匠們的先河。

在古代比較出名的石匠都是為後世留下了作品的,比如說趙州橋的建造者——李春。這座橋如今也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外觀上不僅美觀,還有藝術的飄逸感。

民間逐漸消失的5種手藝人,過去都是“座上賓”,現在卻難覓蹤跡

03

冷門的三種工藝

網路上曾有這麼一句話,之前的東西壞了都想著修,現在東西壞了都想著換。

究竟是人心變得浮躁了,還是我們越來越等候不起一盞茶的功夫去細心維護,物品是這樣,感情也是如此。

在老一輩的眼中,鍋碗瓢盆不小心裂縫了,都可以拿去修一下,而做這門手藝的就是焗匠。本來已經裂開的瓷碗,在他們手中,經過修理後還能用。

民間逐漸消失的5種手藝人,過去都是“座上賓”,現在卻難覓蹤跡

而如今,大多數人也很隨意地就丟棄壞了的餐具,修修補補的概念在他們心中已經消失。

寵物行業成為流行,如今將寵物絕育也是送到寵物店裡,經過醫生的專業操作。

在過去,給動物做絕育的叫做騸匠。那時候動物沒有如今這麼嬌氣,但是為了食用美味,包括好養活等因素,人們也會去找騸匠來上門對動物進行閹割。

民間逐漸消失的5種手藝人,過去都是“座上賓”,現在卻難覓蹤跡

如今貓狗的重要性在人們心中等同於子女,也不像過去養殖是為了餬口賺錢,更多是一種情感上的填補。

還有一種冷門的手藝竹篾匠,長長的竹子在他們手中被劈開,接著一條條編成竹製品賣出去,比如簸箕,揹簍等。

也許是如今種地的人越來越少,這些竹製品在農村興許會有,在城市中已經很少見了。

一根長長的竹子,在竹篾匠手中被劈開,動作之快,讓我們體會到勢如破竹的含義。雖然說熟能生巧,那些精心編織的竹筐,籃子等,也漸漸因為人們的不再需要而成為冷門。

民間逐漸消失的5種手藝人,過去都是“座上賓”,現在卻難覓蹤跡

這些所謂的手藝人,都是經過傳承的。

我們看到他們能工巧匠的背後,都是經過日益不斷地練習,熟能生巧,也許我們遺憾的不是這些手藝人的沒落,而是傳統文化會漸漸被忘記。

04

結語

人間巧藝奪天工,煉藥燃燈清晝同。

雖然近代化的發展取代了小農經濟,那些曾經流傳的手藝逐漸消失在視野中,但正是因為他們精妙絕倫的創作,才構成了早期社會建設的一部分。

民間逐漸消失的5種手藝人,過去都是“座上賓”,現在卻難覓蹤跡

如今高樓大廈,人人都用手機表達喜怒哀樂。

但假設有一天,日頭正好,街頭的留聲機播放著,那些縫縫補補的匠人們出現,在他們專注的工作中,這一幕會更讓城市有生活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