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改革者是勇敢的,也是孤獨的

作者:由 喜歡月球的小樹懶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09

秦國50金能買什麼

秦國公孫鞅既獲得

孝公

嬴渠梁

的絕對信任,準備大刀闊斧變法革新,在意料中的,立即受到既得利益的貴族們的反對。公孫鞅對嬴渠梁說:

“就普通人而言,面對一項重要突破,開始時他不可能會熱心投入。可是等到豐富的成果呈現出來,他一定歡天喜地。真正有高貴品格的人,絕不隨波逐流,建立不世功業的人,也絕不去徵求每一個人的意見。所以,聖人們認為,只要可以使國家獲益,不一定要遵守傳統。”高階官員甘龍表示異議說:“恐怕不見得,遵循傳統的風俗習慣,依照傳統的法令規章,處理國事,官員們可以勝任愉快,人民也不致騷動。”公孫鞅說:“普通人習慣於他們所習慣的那種生活方式,而專家學者們的見解,又往往侷限於他自己專業的那個狹小的知識領域。這兩種人,教他們在他們的位置上,遵照規定,處理刻板事務,是上等人選。但不能跟他們討論大計方針、政綱政策。智慧的人指出方向,平凡的人實踐執行。賢明的人變法改革,庸碌的人牢牢抱住現狀,死也不放。”嬴渠梁毅然說:“我聽你的。”

改革者是勇敢的,也是孤獨的

商鞅和甘龍的這段對話,是改革力量和保守勢力的一次思想交鋒。商鞅金句頻出,富於哲理,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改革需要頂層設計,長遠考慮。大多數人由於眼界見識、經驗能力所限,無法看得那麼遠,只能看到眼前的利和害。再加上人們普遍害怕既得利益的失去,往往是看到改革帶來的好處時舉雙手造成;一旦改革觸及眼前利益時,馬上又舉雙手反對;在改革的方向和具體措施上,則大家都會本能的朝有利於自身利益的方向去考慮。另外,人的天性是厭惡改變的,因為現有的、熟悉的,會讓人產生安全感,政策的改變總是有很多未知數,會讓人產生恐懼和擔憂。所以,但凡改革,在開始的時候,往往會有反對的聲音,改革措施不可能在所有人支援後才實施,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

當享受到改革成果時,老百姓自然就會支援改革了。

“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改革者是勇敢的,也是孤獨的。

改革者是勇敢的,也是孤獨的

改革是需要社會成本的,一是會觸動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二是改革過程中難免有失誤或者暫時性的、區域性性的負面影響,三是改革的成果往往不會馬上顯現,需要一個時間過程。所以,關鍵是從政策出臺到成果顯現這期間,要敢於堅持,頂得住壓力。

法家是務實的,目標導向性很強,變法的目的就是富國強兵,

“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

。關鍵是能不能強國,只要能強國,過去的傳統該就改,無須猶豫。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

。”才智高明的領導人,是規則的制定者,而一般的普通百姓,是規則的遵守者,兩者不在一個維度。

改革者是勇敢的,也是孤獨的

《資治通鑑》這段記述取材於《史記・商君列傳第八》,但司馬光做了刪減,其中一些金句被

刪掉了,實在可惜。比如“

行無名,疑事無功

。”“

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苟可以彊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