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透過考古手段探討古代殉牲過程中的喪葬禮儀

作者:由 多多說文化1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14

七絃古琴叫什麼

應當說,我們現在透過考古手段所能夠見到的殉牲遺蹟,只是殉牲儀式結束後所遺留下來的實物遺存,屬於整個殉牲儀式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儀式活動是在墓葬外進行的,很少有相關實物留存,因此人們對殉性禮儀的整體認識還相對較少。幸而我們此次發掘的數座吐谷渾墓葬,發現一些新的資訊,透過與文獻記載相結合能夠讓我們對吐谷渾殉牲禮儀進行一些初步的探索。瞭解吐谷渾殉牲禮儀的突破口是墓誌記載。

透過考古手段探討古代殉牲過程中的喪葬禮儀

2021年發掘的馬場灘M2出土《大唐馮翊郡故太夫人墓誌銘》一合。墓誌在表達悲痛之情時採用了“哀慟過禮,毀膚失容”的描述,就是說吐谷渾人採取毀壞臉部肌膚來表達對逝者的哀思。這種做法顯然不符合中原禮節,在大量史籍記載中一般被稱之為“以刀贅面”,主要流行於匈奴、突厥、回鶻、粟特、女真等古代少數民族中,片治肯特、克孜爾石窟、莫高窟的壁畫也有相關影象,此次出土的墓誌中的相關記述表明,類似習俗也曾在吐谷渾民族當中流行。

透過考古手段探討古代殉牲過程中的喪葬禮儀

關於以刀贅面在殉牲儀式中的應用,《周書》在記載突厥葬禮時有一段較為詳細的描述:死者,停屍於帳,子孫及諸親屬男女,各殺羊馬,陳於帳前,祭之。繞帳走馬七匝,一詣帳門,以刀贅面,且哭,血淚俱流,如此者七度,乃止。擇日,取亡者所乘馬及經服用之物,並屍俱焚之,收其餘灰,待時而葬…葬之日,親屬設祭,及走馬禁面,如初死之儀。

透過考古手段探討古代殉牲過程中的喪葬禮儀

川大體來說除了“走馬贅面”“並屍俱焚”等細節以外,突厥葬禮與前述烏桓鮮卑葬禮有很多相似之處,其中能夠與考古資訊相對應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殺羊馬”之後又有“繞帳走馬”的記述。似乎說明並非所有參加喪葬儀式的馬都被宰殺殉葬。我們在清理馬場灘M2時就發現類似情況,此墓墓道內有殉葬的一匹整馬和燒殉的一隻牲畜(可能為馬),最多隻有兩匹馬,而在墓室內卻出現了至少四套馬具。

透過考古手段探討古代殉牲過程中的喪葬禮儀

較為合理的解釋是,有多匹身著華麗鞍韉的馬參加了喪葬儀式,在儀式結束後,一部分馬匹被殺殉或燒殉:另有部分馬,僅將身著的馬具隨葬於墓室。關於喪葬儀式中馬的形象,芝加哥普利茲克基金會藏吐蕃對馬紋鎏金銀牌飾為我們提供了較為明確的影象。圖中兩匹馬身著華麗的馬具,背插旌旗,各由一跪坐的吐蕃貴族牽引,頭相對而立,馬的四蹄均被繩索捆綁,說明兩匹馬很可能是在喪葬儀式中殉祭的馬匹。

透過考古手段探討古代殉牲過程中的喪葬禮儀

與考古發現相對比能夠看出,精美的馬具在武威發掘的幾座吐谷渾墓葬中皆有發現,可能是從殉馬或殯馬身上取下放入墓室隨葬的,另在慕容智墓和馬場灘M1墓道填土內還發現有長短不一的旌旗杆,這些旗杆可能是舉行喪葬儀式時馬匹身上所帶之物,在儀式結束後與馬匹一起被埋入墓道填土中。

透過考古手段探討古代殉牲過程中的喪葬禮儀

如此我們能夠對吐谷渾人殉牲儀式進行簡單的還原,其主要流程包括:在下葬之日聚親朋到場並牽裝飾華麗的馬匹,隨後舉行以刀贅面、血淚歌哭、訟咒語、歌舞相送等喪葬儀式:再將馬匹身上的馬具取下隨葬入墓室並宰殺部分馬匹殉入墓道之中,也有將死者生前車馬器用在墓道內或墓葬外進行焚燒:最後將焚燒後的木炭、燒骨及馬匹身上的旌旗杆一同埋到墓道填土內,封閉墓葬,殉牲儀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