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作者: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20

最古之時10位方誌是誰提出的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二

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易旭東

秦朝的祖先是商朝貴族。

古蜀國不僅與秦國,與先前的商朝也結怨甚深。

春秋初期,王位傳到望帝杜宇手中。

定都三星堆的古蜀國進入全盛。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三星堆博物館(圖片來源:四川日報)

古蜀王雄心勃勃,東征西討,威風八面,挑戰中原霸主商王朝,帶著幾萬大軍從中心都邑廣漢三星堆出發,沿著漢中、襄樊線路,進入河南,披荊斬棘,一直打到商朝的都城安陽郊區。

“登人徵蜀”“丁卯卜,王敦缶於蜀”。

兩句甲骨文,記載了蜀國與商國的兩場戰役。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登”,意為徵集兵員,商王糾結兵力準備伐蜀;缶,今山西永濟一帶的缶人部落,“古成都人”與缶人曾經聯合抗商,缶人戰敗,落至成都平原投蜀,商王難解心頭鬱悶,最後連自己也御駕親征。在殷墟和周原的卜辭中,多次出現“蜀受年”“徵蜀”“至蜀有事”的記載。

爆發多次戰爭,商王才會進行占卜,向上天詢問吉凶、對策……

“蜀夏同源”。先有禹,後有夏。

大禹率領古羌部落聯盟建立的國家。

三星堆的地形、地貌與二里頭相似。

二里頭文化,夏文化。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洛陽二里頭遺址(圖片來自網路)

“頭”,指凸起的高地,長約一公里。

曾稱“二里崗”,後稱“二里頭”。

“華夏第一王都”。夏朝都城斟鄩,東亞地區最早的具有廣域王權國家的都城遺址,上承龍山時代滿天星斗的邦國時代,下啟青銅時代的巔峰殷商王朝。埋藏著中華民族的重大秘密。

3800年前,精密、複雜的大都城。

洛陽偃師西南約9公里。

南臨古伊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

中心區是坐南朝北、中軸對稱的宮殿建築群,由宮城城牆圍起,四周井字形大路,宮殿地面下,埋一節節陶質水管組裝連線起來的下水道系統,也有木結構,上面鋪有木板,可以行人。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夏朝都城斟鄩(圖片來源:“夏朝與詩經研究”搜狐號)

中國最早的“紫禁城”。北面是祭祀區,南邊有一個被牆垣圍起、由重兵把守的手工業作坊區,裡面是掌握著王國“高科技秘密”的青銅器、綠松石器作坊……

“建中立極”“明貴賤、辨等列”等營國制度基本成型。

明確城市規劃、佈局的框架。宮城遺址雖然僅僅是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左右,但城市佈局中軸對稱、坐北朝南、功能分割槽等,為中國古代宮城確立了基本正規化。

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

井字形大道,大路最寬處達20米,相當於現代公路4車道。

里程碑意義。路上還發現了雙輪車轍痕,比最古老的車轍還早數百年。

橫空出世,氣勢恢宏。

最早的中國,東亞大陸最大都邑。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二里頭夏都博物館(圖片來自網路)

遠眺,規劃總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身軀之上覆蓋22983塊銅板的二里頭夏都博物館,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彷彿一條盤旋的巨龍,顯示著威儀四方的華夏最早王朝氣象。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興衰與洛陽息息相關。

在《史記》裡,司馬遷記載:“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嶽,而四嶽各如其方,四瀆鹹在山東。至秦稱帝,都咸陽,則五嶽、四瀆皆並在東方。”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四瀆,古代對中國“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的合稱。

《逸周書》中稱:“自洛汭延於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

一部中國史,半部治水史。

銘文“天命禹敷土,隨山浚川”。

西周青銅器遂公盨上,中國最早的文獻記錄。

大禹治水成功,影響中國歷史程序的百事之首。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北川新縣城永昌鎮大禹塑像(蓬州閒士攝)

夏禹,也稱帝禹、夏后氏。本姓姒,字文命,上古部落聯盟首領顓頊的孫子。稱夏禹,源自初封夏國(今河南禹州)。又稱夏伯、伯禹,源自夏國伯爵之位。遺愛中華,美稱“大禹”。

大禹文化,三代文化的源頭和根基。

“三王”之首。

夏禹王與商湯王、周武王,並稱“三王”。

四川第一個中國歷史名人。

不是神性的天神,而活靈的人王。

華夏兒女理想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睿聖哲人。

典籍中,對大禹的讚美頗多。

《詩經》描寫:“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尚書》記載:“禹平水土,主名山川。”

《左傳》評論:“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乎!”

《孟子》說:“生石紐,西夷人也。”

《史記》中,司馬遷也說:“大禹平活水土,功齊天地。”

中華民族的立國始祖。

中華兒女的文化共祖。

中華道統聖王之一,既是偉大的治水英雄,又是卓越的政治家。在治水過程中,尊重自然規律,以民為本,敬業奉獻,為中華民族的貢獻不可磨滅,也為後世的水利工程施工立下典範。

出生地。岷江上游,龍門山的汶川、北川一帶。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龍門山(圖片來源:“品鑑彭州”搜狐號)

母親到石紐山下打水,看見藍天上飄著一朵羊角花似的彩雲,從雲中掉下一顆白玉石頭,極為喜歡。幾個村姑前來打水,情急之下含在嘴裡,一不小心吞到肚裡,便有了身孕。

待在母親腹中14個月,遲遲不肯面世。

4000多年前。前2314年農曆六月初六臨產,卻不能順產,父親手足無措,門被風吹開,掛在牆上的寶劍自動出鞘,掉落腳前。瞬間明白蒼天旨意,父親劍剖開禹母腹部,救禹出世。

西漢初的陸賈《新語》說:“文王生於東夷,大禹出於西羌”。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禹興於西羌”。

揚雄《蜀王本紀》介紹:“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於石紐,其地名郀兒坪。”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蜀王本紀》中關於五代蜀王的記載(圖片來源:新華網)

西晉陳壽《三國志》確認:“禹生石紐,今之汶山郡是也。”

東晉《華陽國志》記載:“石紐,古汶山郡也……而生禹於石紐之刳兒坪。”

唐代《括地誌》中說:“石紐山在汶川縣治西七十三里。”

《禹貢》記載的梁州之域,古羌部落聯盟地。秦時,屬湔氐道。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以蜀郡北部冉駹地置汶山郡,轄綿虒等5縣。綿虒為郡、縣治所,舊址在今汶川威州鎮姜維城。

羌族人姜維,三國時期重要的少數民族“幹部”。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姜維塑像(圖片來源:華西都市報)

周圍有茶坪山脈、邛崍山脈等,眾多山體圍繞,距成都146公里。

“三山雄秀,二水爭流”。

威州四面環山,堡子關雄踞雜谷腦河與岷江之間。

西蜀羌鄉。今天的汶川、茂縣、理縣、北川與都江堰市部分地區。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矗立於岷山之畔,石紐山腰大禹祭壇上的大禹銅像。銅像懸膽方口,頭戴四面斜坡平天冠,束髪帶依稀可見。雙耳垂輪,雙眉入鬢,左肩挎網罟,右手執耒鍤,足登笮編芒鞋。一尊雲水襟懷,仰望星空(圖片來自網路)

眾多的石紐、刳兒坪、禹穴、石刻,古羌遊牧習俗的遺蹟、遺存。

大禹與古羌部族“夏后氏”的發跡、發展地。“石紐”“以石為社”祭祀的崇拜,衍變為羌族白石崇拜的產物。凡有“石紐”“禹穴”處,皆可能成為大禹降生處、大禹活動處。

古羌人自古崇拜大禹,在龍溪等地的釋比經典中,都有大禹治水的唱段,“先有天、後有地,後有人、分男女,水有源、樹有根,羌族根源說分明,羌族英雄是大禹,開山治水數第一”。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大禹治水

羌族的歷史記憶,以古羌族語言的方式傳承。

岷江岸邊。古汶川縣城舊址綿虒鎮。

石紐山,鎮南5公里處大禹村背後。山勢陡險,飛沙射人。

山岸壁立,鐫刻的“石紐山”三個大字至今猶存。不遠處,灌松要道關口,山勢陡險,飛沙射人的“飛沙關”。順關梁而上,海拔1600米的半山腰的平坦地,面積達40餘畝的刳兒坪。

刳兒坪,意為剖腹生禹的大坪壩。

大禹祭壇,頭戴平天冠、肩挎網罟、手執耒鍤的大禹銅像威嚴矗立,雙目炯炯,彷彿凝視著群峰之上的誕生地——刳兒坪。形如躺椅而無扶手,背靠青山,面臨岷江峽谷。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位於汶川縣綿虒鎮高店村的石紐山刳兒坪(圖片來自網路)

禹王廟所在地舊稱廟坪地,後山野稱大神會地,與大禹“汶川之會”有關。

洗兒池,相傳為禹母生禹到此處洗滌,血水染紅池水浸紅巖石,該遺址依然儲存較好。

大禹率領的部族“夏后氏”的發跡、發展地。

綿虒鎮、石紐山、刳兒坪、草坡、天赦山、塗禹山。

組成一套完整的大禹降生地與羌人崇禹的歷史地名鏈。

石紐山出生,塗禹山成長,天赦山祭天祭神,三山皆在汶川。

妻子塗山氏。塗山,為瀆山,即岷山,又稱蜀山。

大禹娶塗山氏,西羌人的夏禹部族與蜀土著塗山氏(蜀山氏)形成聯盟。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圖片來自網路)

大禹的妻子,儀容秀美,生性嫻雅,西羌有名的美女。

“夫從婦居”。母系氏族社會後期,只能做上門女婿。

聯盟延續很長,夏朝最後一位君主夏桀,就娶了岷山二女琬、琰。

遷徙定居,岷江上游的羌族,需用大禹神靈來建構族群認同。

崇拜大禹。釋比經典,羌族的歷史記憶。

以古羌族語言的方式傳承。

龍溪等地的釋比經典中,都有治水唱段,如“先有天、後有地,後有人、分男女,水有源、樹有根,羌族根源說分明,羌族英雄是大禹,開山治水數第一”。完整儲存大禹治水的內容。

今汶川龍溪為古龍水。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汶川縣龍溪鄉(圖片來自網路)

三星堆與金沙用玉,大多源於龍溪玉(岷玉)。

大禹故里。汶川、茂縣、理縣、北與都江堰市部分地區,均屬西蜀羌鄉範圍。

在汶川,祭祀大禹是傳統民俗活動。

龍門山將汶川、茂縣等地與北川東西相隔,東側的北川禹裡鎮也有石紐山、刳兒坪。在禹裡鎮禹穴溝溝口石紐山一塊巨石上,揚雄所書題刻“石紐”二字,遒勁有力,至今清晰可見。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今北川縣禹裡(原石泉縣治治城)南一里許有石紐山(屬禹裡鄉石紐村)(圖片來源:“大愛北川”搜狐號)

禹穴溝兩山夾峙,一水中流,寂靜清幽,一溝上下分佈著有關大禹的歷史遺蹟。

溝的中部,有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所書石刻“禹穴”、當地百姓供奉大禹的禹王廟、唐代大詩人李白所書題刻“禹穴”;溝底有刳兒坪、禹母崖、洗兒池、血石等禹跡。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北川縣禹穴溝(圖片來自網路)

歷史上大禹生石紐的汶川、北川之爭,反映的是岷江上游羌族部落的歷史記憶。羌人對華夏大禹神話的羌族化改造與詮釋,顯示了秦漢時期大禹崇拜多元化的特點。

汶川和北川在漢代同為“汶山郡”。大禹出生地。

都是羌族聚居地,保護“禹羌文化”共同的責任。

大禹在蜀地當盟主之時,父親鯀正在外地治水。

鯀,中國歷史上建造城郭的第一人。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吳越春秋》記載:“鯀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

《淮南子》給出鯀作城池的高度:“昔夏鯀作三仞之城。”

堯舜時代,洪水威脅巨大。

“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諮”。《尚書》記載,中原地帶洪水氾濫,無邊無際,淹沒莊稼、山陵、房屋,人民流離失所,背井離鄉,遍地饑荒,災難無邊……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部族聯合體,被圍困在山陵上。

洪水滔天。堯決心消滅水患,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大禹的父親鯀,水利專家。

治水時間長達九年,終未見效,被堯賜死在東方黃海海濱的羽山。

繼承父親遺志。守孝三年,被推薦作了司空。大禹賢良,並不因舜處罰父親嫉恨。

首治家鄉的岷江。積累治水經驗。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岷江(圖片來自網路)

江源岷山導江第一人。

部族之爭結束,有了生存之地,還需治理生存環境。

克服和避免岷江水患,解決立足問題的根本。

大禹在前人的經驗上,獨有的治水方式、體系和理念。

“上善若水”。尊重自然生態法則的精神。

治水,包含治山、治水。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大禹治水

治山,“隨山刊木”。“隨山之勢,相其便宜,斬木通道以治之”,確定山居地形和水的流向。治水,“決川浚澮”。“盡力於溝洫”,疏浚河道。導山是導水的準備。

岷山岷江,大禹最先的治山治水之地。

疏導岷江,疏浚河道引流洪水。

華夏初始,與成都平原一樣,抗洪救災是重中之重,善治水者必贏得人心、被人擁戴。一如稍後在的杜宇、鱉靈一樣,因治水有功,被推舉、“禪讓”為部落聯盟領袖,專制權力加強。

治山、治水,留下“岷山導江,東別為沱”的歷史記載。

讓一片澤國的成都平原浮出水面,展現出“天府之國”厚重底蘊。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

岷江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圖片來自網路)

治水有功,大禹被封為“夏伯”。

“夏”,大禹古羌的部落名,兒子啟繼位,便成國名。

人類歷史人上的人文現象。

猶太民族的英雄摩西,可能是埃及人;法蘭西皇帝拿破崙,可能是義大利人;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希特勒,普魯士人;美國國父華盛頓,英國人,英國國父征服者威廉,來自歐洲大陸。

會盟治水帶來的文明融合,讓成都平原至今受益。

治水成功,大禹被舜帝選定為繼承人。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易旭東,知名紀實作家,非學院派天府文化學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學者。在國內外報刊發表紀實作品400餘萬字,近50篇作品獲各種獎項。

前期回顧

作者:易旭東

配圖:方誌四川

方誌四川部分圖片、音影片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資訊。文章所含圖片、音影片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誌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誌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現“天府之國”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