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近三四十年,世界發生了什麼?|讀書

作者:由 第一財經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20

標準普爾有用嗎

評論贈書

你是怎麼看待金融週期的,你在市場中或生活中有把握住哪一輪大週期嗎?歡迎分享,被選住的評論有機會獲得這本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的《金融週期》。

極速變化的時代,未知和不確定性讓各行各業的風險急速猛增。

不論是政府、企業還是普通大眾,都希望在意外和動盪中,找到獲得相對確定和穩定性的方法。

這種追求與渴望,前所未有的突出,比如202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就頒給了研究頒給了本·伯南克——以獎勵他在銀行和金融危機領域的研究。

眾所周知,金融危機的底層邏輯,離不開

對週期的研究與討論。

週期是什麼樣的,它們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牛市和熊市的性質和成因是什麼?什麼引發了牛市和熊市,需要注意什麼?

後金融危機時代,會發生什麼變化?這對投資者意味著什麼?

曾被彭博新聞社譽為“股票教父”的

彼得·奧本海默,在《金融週期》

一書中,對上述種種問題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言,撰寫本書的目的是證明,儘管背景和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是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表現和行為模式似乎一直在重複。

本書在承認這些變化的基礎上,試圖評估這些觀察到的變化中有多少是週期性的,有多少是結構性的,而主要內容仍是研究

金融市場中哪些部分是可預測的,或者至少是可能被預測的。

對於本書,多位金融業內人士也給出了相當高的評價。高盛前首席經濟學家,高盛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查塔姆研究所主席吉姆·奧尼爾勳爵(Baron O‘Neill of Gatley)評價本書時表示,

奧本海默是將有關金融市場的知識進行通俗化闡釋的大師之一

。在這本書中,他彙集了個人職業生涯中眾多偉大的思想和成果。這本書對任何

想要了解金融市場,特別是瞭解股票週期的人來說都很有用

著名的全球經濟學家和暢銷書作者簡世勳(Stephen King)表示,在這本書中,奧本海默提供了精闢的見解與明智的建議,也講述了有趣的逸事。任何希望

瞭解金融市場運作方式的人都應該馬上閱讀這本書

倫敦商學院經濟學教授伊利亞斯·帕帕約安努則非常鄭重地將本書推薦給金融專業的學生。他表示,本書雄辯地將作者的豐富經驗與行為金融學的見解結合起來,梳理並闡釋了金融世界的繁榮和衰退。這本書

應該是所有金融專業學生的基本讀物。

此外,本書關於

金融週期的論述對微觀主體的投資行為也會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金融週期就像一年的春夏秋冬,影響著市場,影響著我們的投資收益。如果我們能在做出投資決策前,先去探查現在的金融市場到底處於週期的哪個階段,無疑會幫助我們作出更有效的決定。

中美的金融週期不盡相同、甚至錯位而行,但考慮到美元與美國金融市場的特殊地位,因此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動通常也會成為全球金融週期波動的主要驅動力量。

《金融週期:捕捉市場的訊號與拐點,獲得長期回報》

中信出版社出版

近三四十年,世界發生了什麼?|讀書

近三四十年來世界發生了什麼?

自1985年起,幾個關鍵的宏觀經濟基本面指標發生了巨大變動

:30年來,通脹持續下降,利率大幅下跌;美國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從超過11%下降至2%,聯邦基金利率從超過8%降至1。5%,目前全球1/4的政府債券收益率為負。通脹預期得到良好控制,經濟波動性有所下降。

與此同時,

科技創新也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和交流方式,計算能力徹底顛覆了處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

1985年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Cray-2)的處理能力與 iPhone 4(蘋果手機)相當。

這些年來,數字革命的規模和可用資料的數量在當時是不可想象的,而且這一趨勢似乎正在加速。

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在2019年指出:

“這

個10年結束時的資料量將是這個10 年開始時的25倍。”

同一時期,

全球已經發生了三次重大經濟衰退(在大多數經濟體中)和若干次金融危機,

包括 1986 年美國儲蓄貸款協會危機、1987年“黑色星期一”,1986 年至 1992 年日本資產泡沫的形成和崩潰,1984 年的墨西哥危機,20 世紀 90 年代的新興市場危機(1997 年的亞洲、1998 年的俄羅斯以及 1998—2002 年的阿根廷),1992 年的ERM 貨幣危機,2000 年的科技股崩盤,以及全球金融危機——始於2007 年的次貸危機和美國房地產市場的下跌,以及 2010 年、2011 年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金融週期可以被預測嗎?

在過去的三、四十年裡,全球經濟狀況和科技發生了巨大變化,偶爾也會發生金融和經濟危機,而

類似的模式傾向於在金融市場呈週期性重複出現,儘管形式略有不同。

在過去的120年裡,美國經歷了通貨膨脹率低的金本位時期以及通貨膨脹率高且波動的20世紀70年代,而在這段漫長的歷史時期裡,中央銀行的價格穩定作用已經轉變,財政和監管政策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在所有這些過程中,金融週期的動態演變仍然是經濟的不變特徵。”

人們對經濟週期及其對金融市場和價格的影響的興趣由來已久,也有許多關於經濟週期如何發揮作用的理論探討。

以約瑟夫·基欽(1861—1932)的名字命名的基欽週期是一種為期40個月的經濟週期,受大宗商品和庫存驅動。

朱格拉週期(克萊門特·朱格拉,1819—1905)可用來預測資本投資,為期7~11 年。

庫茲涅茨週期(西蒙·庫茲涅茨,1901—1985)旨在預測收入,為期15~25 年。

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1892—1938)為期 50~60年,由重大科技創新驅動。

顯然,人們對經濟週期之所以有諸多不同描述,是

因為經濟週期存在許多不同的驅動因素

,這也是所有周期理論都存在的問題。

其中一些理論,如持續時間非常長的康德拉季耶夫週期,由於可觀測的資料非常少,很難從統計上進行測試。

傳統上,

人們對週期的關注主要與經濟有關。

金融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普遍存在週期,這種觀點已經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了。

其他研究表明,

全球流動性浪潮可以與國內金融週期相互作用,從而在某些情況下引發極端金融形勢。

儘管對經濟和金融週期的興趣由來已久,但是人們對於週期能否被預測並未達成共識。

一派觀點認為,

市場的未來價格波動無法被預測

,此觀點源於有效市場假說,該假說認為,任一特定時間的股價或市場價值,均反映了這隻股票或這個市場所有可用的資訊;市場在定價方面是有效的,因此,定價永遠是正確的,除非遇到某些變化。

這個觀點引出的另一種觀點認為,

投資者無法真正預測市場或某家公司的表現。

這是因為在任何時候,任何人所掌握的資訊都不會比已經反映在市場上的資訊多,因為

市場總是有效的,基本面的變化(如經濟事件)會立即反映在價格上。

但理論是一回事,實踐是另一回事。

例如,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希勒的研究表明,

股價雖然在短期內極不穩定,但其估值或市盈率提供的資訊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長期可預測性,這表明,估值至少為未來回報提供了某種指導。

另一些人則認為,人們可以從金融資產中獲得的回報與經濟狀況有關,因此,即使難以做出準確的預測,也可以評估某些結果的可能性。

估值至少為未來回報提供了某種指導。

儘管金融週期和經濟週期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絡(主要是因為債券受到通脹預期的影響,股票受到增長率的影響),但人類行為的某些模式反應,有時放大了預期的經濟狀況。

投資者對經濟和企業基本面(如預期增長、利潤、通貨膨脹和利率)的看法才是關鍵。

越來越多的學術研究表明,

什麼在支撐金融週期往復

投資者有時承擔風險的意願強烈,有時面對風險過度謹慎(通常是在一段時間的低迴報之後),這兩種狀態往往會放大經濟基本面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乃至形成周期和重複的行為模式。

風險偏好是支援性政策(如低利率)影響週期的一個關鍵路徑。

當投資者忽略了經濟過熱和投機過度的一些重要預警訊號時,錯誤可能會重複出現。當然,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仍存在重複的模式,但是不同週期、不同經濟背景也存在獨特的事件和經濟條件。事實上,沒有兩個時期是完全相同的,即使背景相當相似,不同影響因素的精確排列也不太可能以同樣的方式重複。

隨著時間的推移,產業和經濟要素(如通貨膨脹和資本成本)的結構性變化會改變變數之間的關係。

恐懼和貪婪,樂觀和絕望,這些情緒以及群體行為和共識的力量,可以超越特定的時間或事件,支撐著行為模式在金融市場不斷重複,即使環境和條件完全不同。

當然,金融市場對未來經濟狀況的預期變化的“高估”並不罕見,這也是市場週期和拐點的波動會如此劇烈的原因之一。

瞭解週期的動態,以及哪些變數可能發生了變化,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並使風險管理更有效。

正如橡樹資本創始人、聯合董事長霍華德·馬克斯在《週期》一書中指出的那樣,

當經濟資料預期放緩,股價走軟時,我們不太可能明顯看出這是一個“週期中期”的放緩和調整,還是更嚴重的熊市和衰退的開始,只有在回顧時才能確定。

這意味著,有能力理解週期的投資者將找到獲利機會。

從長遠看,即便要承受週期引起的波動,投資也能獲得極高的利潤。不同的資產往往在不同的時間表現最佳,而

經濟和市場過去從來不會走直線,將來也不會。

但歷史表明,對股票投資者而言,

回報將取決於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

如果能夠持有投資至少 5 年,特別是如果能夠識別出泡沫和週期拐點的跡象,他們就可以從長期投資中獲益。

說到投資,選擇最佳的投資時機可能是最困難的,尤其是做短期投資時。但對投資者來說,不同時機的投資結果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如果我們看一下自2009年初以來(金融危機發生後觸底之前不久)的這段時期,總體來說,投資者是有回報的。在美國,購買並持有指數基金的投資者會發現基金價格上漲了約250%(年化回報率超過12%)。

在現實世界中,儘管沒有哪個投資者能夠精明或幸運地避開所有最糟糕的日子,但從更長的時間範圍看,擇時依然非常重要。

自1900年以來,一個錯過了每年最佳投資月份的投資者在股票上的年均回報率約為2%,而一個設法避開了每年最糟糕月份的投資者將取得近18%的年均回報率——比一個一直保持全倉投資的投資者高出近80%。

儘管這些結果證明了避開股價大幅下降時期的重要性,但也表明,錯過最佳月份確實是非常痛苦的。

時機問題涉及所有金融市場。一個多資產投資組合——例如,一個總是由60%的股票和40%的債券組成的投資組合——如果錯過了最佳月份,年回報率大約為2%;如果避開了最糟糕的月份,年回報率將超過12%。

儘管這一切都顯示出時機的重要性,但它並不特別現實,因為大多數投資者無法關注市場的每日甚至每月走勢。也就是說,當以1年為投資期限時,避免最糟糕的年份並投資於更好的年份對投資者來說可能更可行。

如下圖所示,股市在最糟糕的年份下跌了20%到40%,而在最好的年份上漲了40%到60%。大多數最糟糕的年份發生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劇時期,如經濟衰退或利率急劇上升時期,最好的年份則發生在經濟強勢增長或經濟活動回暖、認知風險及利率降低和/或估值較低的時期,據此,我們可以看出為什麼市場週期如此重要。

近三四十年,世界發生了什麼?|讀書

標準普爾500指數總回報率最佳和最糟糕年份 來源:《金融週期》

週期是投資中無法迴避的現象。對於投資者來說,最困難的是我們很難知道在一個週期中的實時位置,只有等經過之後,才能真正知道現在到底是波峰還是谷底,不過,

投資時機、週期和拐點

彼得·奧本海默指出,儘管週期存在於各種迥異的經濟環境中,但其中的許多週期是很難被預測的。“當然,預測週期的困難性並不意味著試圖瞭解潛在投資風險和評估正在出現的投資機會毫無價值。儘管在經濟和金融市場中,精確的拐點預測可能不是非常準確,但是識別那些表明金融市場很可能出現重要拐點的訊號會比較容易,在某種程度上也更重要。”

彼得·奧本海預設為,

投資者可以利用歷史資訊來幫助評估當下的投資機遇與風險。

這些拐點非常重要,因為

。傳統預測模型往往忽視了投資者行為及其不斷變化的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人們沒能很好地預測到經濟和金融週期的拐點。

避免大幅調整並參與市場復甦的早期階段,對投資者的回報來說影響最大

,因為模型所依賴的影響和變數可能是快速變化的。

預測的困難性並不侷限於社會科學,即使是基於物理學的天氣預報也被證明頗具挑戰性

你是怎麼看待金融週期的,你在市場中或生活中有把握住哪一輪大週期嗎?歡迎分享,被選住的評論有機會獲得這本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的《金融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