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產業化助力傳承和發展,深澳兩地專家共探非遺當代價值

作者:由 21世紀經濟報道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28

抽籤麒麟命是什麼意思

近日,十八屆文博會深澳國際文化科技園分會場正式開幕活動現場舉行了非遺+文化專題研討會。

研討會現場,深澳國際文化科技園總經理肖瑩潔分享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的概況與機會。肖瑩潔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國家在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以及全面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政策頻出,可以看出我國堅定文化自信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時代大趨勢。

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以及產業化利用的方式有很多方面,具體可分為“非遺+旅遊、非遺+村鎮街區、非遺+飲食、非遺+民宿”等與城市建設相關,以及“非遺+研學、非遺+文博、非遺+文創產品”等與產業發展相關,“非遺+節慶、非遺+演藝”等與文化建設相關等方向。

澳門非遺是城市文化符號和中西融合生活方式的共同體現

澳門青年領袖議會會長蔡強表示,澳門非遺不單呈現為城市文化符號,更是澳門人民中西文化融合的生活方式的重要體現。澳門在世界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保護力度非常好,這凸顯了澳門在保全中西文化交融的成果,充分體現了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這一獨特而重要的文化地位。

澳門比較有名的非遺專案,比如土生葡人表演的土生葡語話劇、舞醉龍,澳門中西融合的各類節慶以及澳門的特色美食,都獨具風味和城市吸引力。在澳門,土生葡語依然是重要的溝通語言,融合了馬來語、粵語、英語,還有西班牙語,同樣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代表。在每年澳門舉辦的各類藝術節上,我們必然會有一個給土生葡人保留的節目。與中華文化相關的非遺就是粵劇、說唱等等,也都深入到了澳門文化保護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來說,大概保留了多達5萬多首。

深圳非遺和文創呈現出年輕和創新的城市特點

深圳的非遺特點,究竟是有什麼樣的特點和特色,與其它城市又有什麼不同呢?

深圳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非遺部主任趙婷婷表示,今天來到現場的何靜儀,是一位87年的非常年輕的廣彩第6代非遺傳承人。另外,我們深圳最年輕的一位非遺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今年19歲。這個或許就是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地區以及深圳非遺發展的一個強烈的特色,非常活潑年輕、敢於創新,更加融入產業化,這在全國的非遺發展路徑上,都是比較少有的現象。

在深圳、廣東甚至粵港澳大灣區,這些城市更加包容、產業發達,在這些城市生根發芽的非遺基因,能夠比較好地與文創、研學、文旅、產業充分結合,能夠與當下新一代的年輕人更好地對話,這就是深圳非遺發展的非常有特色的文化特點。

非遺產業化發展需要關注消費人群、從業人群的培育

中國的新高定、東方高定的產業發展,確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凸顯。現代消費人群對真正喜歡的東西,可能價格並不是唯一考慮因素。在這一點上,如何推動產業品牌的持續構建,搭建好大師工匠與消費者的有效連結和友好對話平臺,是推動整個非遺技藝產業化的重要因素。

國家級非遺專案花絲鑲嵌/景泰藍高階工藝美術師、北京工藝美術大師周彥君表示,如果和傳統技藝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目想實現產業化,需要關注兩大類人群的培養。第一個是消費人群,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目的消費市場和消費人群,對非遺產品的瞭解度還有人群規模仍然不夠龐大。可喜的是,近年來,年輕人喜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遺的群體已經越來越多了。

周彥君認為,第二個是從業人群,非常期待年輕人特別是年輕的非遺傳承人加強對非遺技藝的瞭解和傳播,只有和年輕人之間的語言共通之後,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產生真正的化學反應,得先讓年輕人喜歡非遺的技藝,他才可能去傳播和傳承,他們只有喜歡和感興趣才有可能做得更好。

非遺產業化需要研發創新和工藝創新

國家級非遺專案廣彩代表性傳承人、廣州市工藝美術師何靜儀表示,現在大部分的非遺技藝,它們都不是生活上的必需品。所以重新認識非遺,成為參與消費者美好生活的一種方式,是挖掘消費需求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要實現非遺產業化,要有消費需求才有產業化。

比如,廣彩多都是收藏品,在技藝實現和難度上,都不太可能是普通消費價格。所以我一直在構思廣彩在研發和工藝上的創新,如何降低成本、匹配年輕人的消費習慣。比如我研發的廣彩抽籤盲盒,在工藝上有創新:不易摔碎,產品創意結合了有趣的粵語傳播,價格也只需要38元,是年輕人喜聞樂見的一類產品。還有可隨身攜帶的廣彩薄胎茶壺、廣彩飛形棋盤等。都是創新的產品。

何靜儀認為,文化傳承不應該只成為一種記憶或者文化,它還是可以帶著愛的創新實用產品。

非遺產業化與跨界合作是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深圳市龍崗珠寶行業協會秘書長石妍表示,珠寶行業一直堅持文化賦能、智造賦能的步伐是完全正確的。去年,行業珠寶品牌潮宏基推出“致敬非遺 時尚復興”,與日本的設計大師聯合創作一款花絲糖果吊墜,這款產品透過阿里線上眾籌平臺推出,當時眾籌參與人員只有8400人,但是產品後勁很足,後續銷售量超過1,000萬件,並且在李佳琦直播間5分鐘就賣了幾千萬件。這對行業是非常讓人振奮的。

石妍認為,非遺產業化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產品研發中要積極關注非遺符號和IP的創新運用。珠寶行業的產品研發經常會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祥瑞圖騰、符號結合,比如麒麟和貔貅。珠寶行業有個品牌叫麒麟珠寶Qeelin,每年都推出文化符號鮮明的爆款產品,比如各種麒麟、葫蘆、熊貓等,特別有代表性。

關於珠寶行業與其他行業的跨界合作,石妍舉例說明道:花西子與潮宏基有一款聯名產品叫“一生所愛”,也是中國風的產品代表。還有萃華的花絲手包等產品,也走向了巴黎時裝週。珠寶行業也有大量的品牌在堅持與服裝、美妝等行業跨界合作,如萃華與吉祥齋共推的中國高定東方美學產品,粉藍衣櫥與苗族非遺的產品,都在深圳時裝週大放異彩。這些都體現時尚行業的發展現狀和可以預見的未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融共生

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們的當代價值是什麼?

深圳市金聲玉振黃金與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祝安順認為,如果當代社會是一條高速公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高速路兩旁的護欄,一條高速公路的優質與否當然取決於它的路面,但是如果沒有護欄,在這樣的高速公路上,車輛是很難安全有序跑起來的。

祝安順表示,從創造性上來說,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種精神的存在。比如,剛才大家一直提到的和龍、麒麟、鳳凰等相關的圖騰,這類文化符號,它們本身只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但是因為人類賦予了美好吉祥的寓意,而深受大家喜歡,也影響和存在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黃金文化、戲劇文化、服飾文化,也同樣如此。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