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作者:由 論史鑑今文史君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2-03

懶人盆好嗎

當今社會,競爭無處不在,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年輕人難就業,更難就好業。於是,一場“內卷”風暴悄無聲息的降臨。這一場風暴裡,年輕人們鉚足了勁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去努力地過好自己的人生。

但是,在河南省信陽市,出現了這麼一個人。他是最符合人們口中“反內卷”形象的代言人。

5歲第一次下地走路、7歲還要母親餵飯,23歲因為“懶惰”,竟然餓死在家中。可謂是把懶惰刻進了骨子裡。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人們不由得會想,這麼嚴重的“懶惰”,是真實存在的嗎?更有甚者還說他是“懶神”轉世。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人如此“懶惰”呢?難道真的如大家猜測的那般,他是“懶神”轉世嗎?

故事,還要從1986年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朱堂鄉說起。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寄予厚望的“寶貝”

1986年,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朱堂鄉,一戶普通老農的家中,迎來了這輩子最大的喜訊。在老農夫妻倆的殷切期盼下,屬於他們的兒子,終於來到了這個世界上。

那時的朱堂鄉,還是一個思想較為落後的小鄉村,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在那裡尤為盛行。老農夫妻倆期盼了多年的孩子,又是一個兒子,這讓老農夫妻二人欣喜若狂。

好不容易盼來這麼一個“金疙瘩”,夫妻二人是怎麼也不忍心讓他從身邊離開,於是,就給孩子起名“楊鎖”,寓意是將孩子永遠鎖在身邊。可是,此時的老農夫妻倆怎麼也想不到,這個名字,不僅鎖住了他們與孩子的距離,還鎖住了他的人生。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剛出生的楊鎖,白白胖胖,從模樣上看,就是宗族孩子裡最好的。本就疼愛孩子的楊父楊母見此,對於楊鎖的疼愛更上一層樓。尤其是楊母,對楊鎖已經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

在楊鎖一兩歲時,這樣的情況依舊沒有改變。宗族裡年紀相仿的孩子已經下地學走路、跑步,只有楊鎖依舊被母親抱在懷裡。

街坊鄰居們紛紛勸誡楊母,孩子到了合適的年齡,就應該放下來,跑跑跳跳,才是童年。但楊母是個油鹽不進的人,對於街坊鄰居的話,楊母表示,我家楊鎖是我們家的寶貝疙瘩,以後可是要賺大錢的大人物,怎麼能和你們家那些泥小子一樣。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吃了閉門羹的街坊們不再勸誡楊母,她依舊是每天都將楊鎖抱在身上。年幼的小楊鎖看見同齡的小夥伴們快樂地奔跑嬉笑,對那樣的生活也產生了一絲嚮往。他望著跑走的小夥伴,好奇地問媽媽:“媽,走,走?”

對於楊鎖的疑問,楊母很是耐心地答道:“寶貝呀,下地走路,萬一磕著碰著可怎麼辦?”時間長了,楊鎖也沒再要求下地走路。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楊鎖三四歲。自從楊鎖出生,楊父就一直努力耕種,閒暇時間還會做點私活,掙點外快,楊家的經濟條件逐漸好了起來。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經濟條件一好,楊父楊母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楊鎖。原本,小楊鎖和父母一樣,一日三餐,粗茶淡飯,自從經濟條件好了,楊父楊母便想著給楊鎖加餐,變著花樣的給楊鎖買肉吃。

很快,楊鎖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肉菜——雞腿。楊鎖對雞腿的熱愛非同一般,在楊鎖的要求下,雞腿,成為了楊家飯桌上的必備菜品。由於被父母一直好吃好喝地養著,當時的楊鎖還看不上村裡製作的雞腿。為了滿足楊鎖的願望,鄉里的菜市場,成了楊父每天都會去的地方。

就這樣,三四歲的楊鎖的體重上漲飛快,已經不是楊母能夠抱得動的了,正當街坊鄰居們想著,終於能看見楊鎖走路時,楊母的一番操作,將他們嚇了一跳。

在楊母看來,兒子就是家裡的“金疙瘩”,儘管抱不動了她也不願意兒子下地走路。正當楊母一籌莫展時,她看見了角落裡的竹筐和竹竿。

對了!沒辦法抱著,還可以挑著!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於是,從那天起,朱堂鄉出現了一道奇怪的“風景線”。每當大家出門準備下地時,總能看見楊家夫妻挑著自己的兒子向田地走去。

此時的楊鎖還保留些許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以及對父母的關心。不止一次有街坊鄰居看見,在楊家夫妻務農的田邊,那個坐在田埂上的小男孩經常跳下去想要幫助父母,但是都被他們攔下了。

用楊父楊母的話來說,就是楊鎖是家裡的寶貝疙瘩,怎麼能下地幹活呢?此時,楊家夫妻對於兒子的疼愛已經變質,這不再是疼愛,而是無規則的溺愛。

在這樣的溺愛下,到了楊鎖五六歲時,那個曾經白白胖胖,人見人愛的小男孩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自命不凡,唯我獨尊的自私鬼。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曾經的楊鎖白胖可愛,在村子裡也有著三倆好友。楊父楊母觀察發現,楊鎖在與朋友玩耍時,聰明伶俐,反應快速。這更加堅定了養父楊母認為自家兒子以後有大造化的想法,開始向兒子灌輸“你是天才”、“你是貴人”等荒謬的想法。

漸漸地,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下,開始明事理的楊鎖認為,自己就是父母所說的有大造化之人,看不起與他一同長大的孩子們。

一次,楊父楊母給楊鎖買了一個豬油饃。他們將豬油饃掰碎,讓不遠處正在和小朋友們玩耍的楊鎖來吃。

豬油饃的主要成分就是豬油和麵粉,在那個普通人家難得吃肉的年代,在孩子們眼裡是十分奢侈的零食。但是楊鎖不一樣,吃慣了雞腿的楊鎖並不喜歡豬油的油膩,他將父母喂進嘴裡的豬油饃吐了出來。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正當楊鎖想要轉頭與小朋友們玩耍時,看見小夥伴們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不喜歡的那個豬油饃,一股得意從楊鎖心裡升起,他不僅沒有將不要的豬油饃和小夥伴們分享,還將那個小夥伴們夢寐以求的豬油饃狠狠地踩進地裡,全然不顧父母對豬油饃的心疼。

從那以後,村子裡的小孩子們再也不和楊鎖來往了。

進入人生新階段,不合群初顯

很快,楊鎖就到了上學的年紀,楊父楊母興高采烈地將楊鎖送進當地的一所小學。在他們腦海裡,依然清晰地記得,那個在一眾小朋友之中聰明伶俐,分外突出的楊鎖。楊父楊母堅信,進了學校,楊鎖一定還是最聰慧的那個!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儘管楊鎖確實是聰明伶俐,但是他不肯學習,上課從來不聽、隨心所欲地在課堂上影響其他的孩子、並且從不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老師們也曾勸過楊鎖,知識是要學的,哪怕再聰明的人,不學習,也是沒用的。但是,楊鎖根本聽不進老師說的話,在他的心中,他就是天才、貴人,是有大造化的存在!無奈之下,老師們只好聯絡了楊鎖的父母,告知他們楊鎖在學校的表現情況,希望能將楊鎖糾正過來。

但是,楊父楊母的回答讓老師們目瞪口呆,他們說,楊鎖天生聰明,交給學校就是學校的責任,楊鎖那麼聰明,寫作業累壞了怎麼辦?

老師們終於找到了楊鎖隨所欲為的原因,再也不給楊鎖佈置作業了。沒有作業,是楊鎖父母的選擇,但是在楊鎖看來,這何嘗不是因為老師們害怕他?

楊鎖沾沾自喜的同時,更加無法無天的在課堂上胡鬧。一位老師實在忍無可忍罵了楊鎖一句,他便在課堂裡撒潑打滾地哭鬧,好不容易安慰下楊鎖,第二天,那位老師就遭到了楊父楊母的上門投訴。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自此,再也沒有老師願意管教楊鎖。學校將楊鎖安排在了教室的小角落,得知此事的楊父楊母也並不在意,在他們看來,自家兒子足夠聰明,坐在哪裡,都是一樣的。不僅如此,楊父楊母還替楊鎖準備了一個大大的書包,只是這個書包裡裝著的,不是學習用品,而是各種各樣的零食。

就這樣,楊鎖渾渾噩噩地度過了自己的小學時光。與其他的孩子不同,小學畢業的楊鎖不願意升入初中,而楊父楊母對楊鎖的要求狠不下心拒絕,於是,楊鎖放棄了學業,成為了一個休學在家的“無學遊民”。

從那以後,楊鎖便很少出現在村民眼中,正當大家以為,楊鎖是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沒臉出現在大眾眼前時,一次聚會,驚呆了所有的人。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那是楊氏宗族的一次家庭聚會,楊氏宗族的子弟相聚一堂,本是一件大喜事,可是,楊鎖感受不到在場的楊家子弟的歡喜。在父母的溺愛下,此時的楊鎖,已經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

於是,當宴會開席,楊鎖看見桌上沒有自己每餐必吃的雞腿時,頓時不樂意了。他不顧場合地哭鬧,無論父母怎麼勸都不為動,歡喜的氣氛被打破,尷尬瀰漫在當場。正當眾人以為楊父楊母要教訓楊鎖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楊父竟然趕去鎮上買了雞腿回來!

看見雞腿的楊鎖終於停止了哭泣,一口一口吃著楊父楊母喂的飯。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這次宴會後,朱堂鄉的眾人終於明白,楊鎖蝸居在家,哪裡是沒臉見人,分明是懶得出門!一個12歲還讓父母餵飯的健全孩子,不是因為懶,還能是什麼呢?

突發變故,超出想象

到了楊鎖13歲這年,一場悄然無息的變故,改變了楊家的命運。

1999年,楊鎖13歲時,平時身體康健的楊父突然覺得腹痛難忍,到醫院檢查,結果顯示楊父患上了肝癌,此時已經是晚期。

對於這個由楊父撐起來的小家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為了治好楊父,楊母拿出了家裡所有的積蓄。但是,楊父確診肝癌的時間內太晚了,已經是病入膏肓,投入的錢財也只換來了楊父幾個月的時間。

幾個月後,楊父去世了,令楊母震驚的是,他們捧在手心裡長大的兒子,只在父親下葬那天掉了幾滴眼淚,之後就像往常一樣,吃吃喝喝,彷彿過世的是一個陌生人!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楊母此時反應過來,第一次對自己的教育方式產生了懷疑,寵愛兒子,真的是錯的嗎?

但是,生活顯然不允許楊母思考那麼多,給楊父看病已經花光了家裡的積蓄,此時的兒子又是個花錢大手大腳的,楊父剛過世,楊母就投入了高強度的工作中。

楊母白天在鎮上做工,晚上回村耕地,結束一切回家後,還要伺候兒子洗漱,整理被兒子弄亂的家,休息一會,又趕去鎮上工作。

迴圈往復,終於,楊母積勞成疾,倒在了田裡。

楊母再次醒來時,已經被好心的村民送回了家,此時的楊母虛弱的躺在床上,身上的衣服沾滿了泥點,沒有水喝,沒有飯吃,身邊只有一個在玩玩具的兒子。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此時的楊鎖,見母親醒來,便讓母親給自己燒水喝、煮飯吃。這讓虛弱的楊母陷入的絕望的深淵。她拖著病體燒好水,煮好飯,對著狼吞虎嚥的兒子說:“兒子啊,家裡的地需要你去看看,別再玩了好嗎?”

令楊母沒想到的是,楊鎖竟然不同意!幾個月的委屈、辛苦在這一刻爆發,楊母第一次罵了楊鎖。卻不曾想,楊鎖見一直百依百順的母親罵了自己,竟惱羞成怒對楊母動手!

此時的楊鎖已經是一個170米高的青年,楊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很快被楊鎖打趴在了地上。楊母倒在地上絕望地哭泣,楊鎖這一出手,可算是打破了楊母多年來的幻想。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什麼天才富貴、什麼聰明過人,在此時都化作了虛無,留給楊母的,只有滿肚子的悔恨。

第二天,為了生活,楊母再一次開始了之前的工作。白天打工,晚上務農,最後積勞成疾,永遠地倒下了。

無可救藥的懶漢

楊母的死,給楊鎖帶來的情感衝擊和楊父一樣,僅僅一天,楊鎖便不再感傷。楊母死後,留下了一筆積蓄,楊鎖拿著這筆積蓄,過著和從前一般的瀟灑生活。可是沒多久,那筆積蓄就被楊鎖花光了。

楊鎖花光了母親留下來的錢後,一度過上了乞丐般的乞討生活,直到他身無分文的狀態被他的堂哥們知曉。

楊氏宗族是一個大家族,楊氏子弟很多,楊鎖這一支,除了他以外,還有8個兄弟。知道楊鎖的情況後,8個堂兄先後收留了楊鎖,但是,楊鎖身上的陋習太多了,餵飯、目中無人、自私,於是一段時間過後,沒有人再敢收留楊鎖。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這時,一位名叫楊德玉的堂兄站了出來。這名堂兄是8個堂兄中過得最好的,是一個包工頭,他給楊鎖留下了最後一條路,那就是——在工地上打工。

楊德玉想,畢竟是兄弟,哪怕他再偷奸耍滑,只要他肯幹活,自己就會給他一口飯吃。但是,楊鎖的所作所為讓楊德玉大跌眼鏡。

楊鎖一到工地,就找了一個陰涼的地方睡下,從不理會楊德玉安排的任何工作。不僅如此,他還會在陰涼地叫苦叫累,引起了眾怒。楊德玉力排眾議,保下了好吃懶做的楊鎖,但是令楊德玉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楊鎖竟然偷偷地跑回家了。

對此,楊德玉真正認識到這個堂弟的無可救藥,終於放棄了楊鎖。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回到村裡的楊鎖依舊是無所事事,為了保證村裡的風貌,好心的村幹部為楊鎖安排了一個看大門的工作。但是,好吃懶做的楊鎖很快就被辭退了。

這次辭退之後,楊鎖的名聲在這一片傳開,沒有任何人願意聘用楊鎖,而楊鎖也自暴自棄的開啟了自己的乞丐生涯。

他開始在村子裡挨家挨戶的要飯,可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日子一長,沒有村民願意搭理楊鎖,於是,他開始對自己的家下手。

先是鍋碗瓢盆、再到傢俱電視,最後是床鋪,只要是能賣的,楊鎖通通賣掉了。換來的錢,全部被楊鎖用於吃喝玩樂,直到花光了變賣傢俱的所有錢,楊鎖才發現,此時的自己,真的什麼也沒有了。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即便如此,楊鎖也沒有生出要自己努力賺錢的想法,反而是蝸居在家中,混吃等死。時間一長,當人們再次見到楊鎖時,那時的楊鎖,用乞丐來形容,都會有點過。

長時間不洗澡,讓楊鎖身上充滿了臭氣,蝨子在他的頭上安家,在他睡覺的角落的旁邊,就是他用手挖出來的簡易茅坑。蒼蠅、蚊子、蝨子、蟑螂成為了楊鎖的鄰居,即便是這樣,他還是沒有邁出房門一步,彷彿是被釘在那個角落一般,一動不動。

自食惡果的懶漢

2009年冬天,正在家裡舉辦宴會的楊德玉突然想起了自己的那個堂弟,出於同情,他打上一些熱乎的飯菜,打算送給楊鎖。

不曾想,開啟楊鎖家的門,一股臭氣鋪面而來,楊德玉朝裡望去,此時楊鎖的家,可以用空殼來形容。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楊鎖在不遠處躺著,他的身前是用屋子裡的橫樑燒起來的篝火,楊德玉喊了幾聲,發現楊鎖沒有動靜,走近一看才發現,此時的楊鎖,早已經死去。

根據法醫的檢驗報告顯示,楊鎖,是在長期飢餓、寒冷的狀態下餓死的。

楊鎖的死訊在朱堂鄉傳開,但是沒有任何人為此感到悲傷,就如同楊鎖對自己父母的死亡一般,僅僅一天,就被眾人忘記。

楊鎖給我們的教訓

結合楊鎖的事情,我們不難發現,像楊鎖一樣被寵壞的孩子是層出不窮,並且在這些熊孩子的身後,一般都有無理取鬧的家長撐腰。

河南第一懶人:5歲下地走路、12歲吃飯靠喂,23歲“懶”死在家中

對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疼愛孩子可以,但是溺愛孩子是萬萬不能的。孩子們本是一張白紙,在好的引導下,有成為絕世名畫的可能;但是在壞的引導下,連成為一副畫,都不是易事。

楊鎖就是一個最大的警鐘,惟願這第一懶漢,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 楊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