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上博20多年來首次接受當代工藝品捐贈,金彩漆線雕今入藏

作者:由 澎湃新聞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2-05

竹雕開裂怎麼恢復

2019年10月18日,上海博物館舉行“蔡水況先生漆線雕作品捐贈儀式”。簡短儀式之後,廈門蔡氏漆線雕精品——脫胎金彩漆線雕《西楚霸王》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館。這是上博自1995年人民廣場新館建成開放以來,首次接受當代著名工藝家的作品進入典藏,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對澎湃新聞表示,藝術和藝術史的範圍和內涵其實一直是在拓展和深化之中,所以上海博物館也一直保持開放性。

父子兩代工藝大師作品相隔六十年後上博聚首

捐贈者蔡水況是廈門蔡氏漆線雕第十二代傳人,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代表性傳承人,並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蔡水況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是其代表作品,該作完成於1995年,以項羽舉鼎的霸王形象為造型,高65釐米,形態生動,色彩鮮明,工藝精湛。

上博20多年來首次接受當代工藝品捐贈,金彩漆線雕今入藏

脫胎金彩漆線雕西楚霸王(正面圖) ,蔡水況,1995年

上博20多年來首次接受當代工藝品捐贈,金彩漆線雕今入藏

脫胎金彩漆線雕西楚霸王(側面圖) ,蔡水況,1995年

上世紀五十年代,成立未久的上海博物館即收藏了蔡水況的父親蔡文沛的漆線雕作品——《孫悟空戰楊戩》(又名《大鬧天宮》)。此作在2018年底上博舉辦的《千文萬華——中國曆代漆器藝術展》中進行展示,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據上海博物館工藝研究部研究館員包燕麗介紹,漆線雕歷史悠久,早在唐宋時期一些佛教造像上,就用漆線雕來表現菩薩、金剛力士身體衣紋的褶皺。所以漆線雕在以前一直是作為一種整體裝飾的輔助形式出現的。廈門蔡氏漆線雕把漆線雕工藝做到了極致,使其適用漆線雕來表現整個的造型外面的裝飾。上海博物館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剛建館時,為了反映50年代工藝水平,入藏了一大批當代工藝精品,涉及象牙、竹雕等多個門類。蔡文沛的漆線雕作品《大鬧天宮》就是在當時入藏的。

上博20多年來首次接受當代工藝品捐贈,金彩漆線雕今入藏

泥胎金彩漆線雕孫悟空戰楊戩,蔡文沛,1958年

“蔡文沛當年製作《大鬧天宮》是泥胎,蔡水況在工藝上做了改進,用的是脫胎泥,因為泥胎容易開裂,現在做的脫胎它不容易開裂,也不容易變形,而且重量非常輕,更容易儲存和展示。”

“1950年代的工藝品在當時可能是剛創作出來,但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收藏,這批東西在現在看來工藝水平仍是非常高的,完全延續了前代的工藝特徵和技藝,因為工匠的手藝一直有傳承,這中間的工藝沒有斷過。後來因為歷史原因,工藝有過一段時期的間斷,等到工藝恢復再去找像蔡文沛先生在1958年創作的那樣的作品,就很難覓得。”包燕麗說,“所以工藝家把最頂級的一些代表作留在我們藝術博物館裡,半個世紀或一個世紀以後,這些肯定也是傳世的經典。 ”

上博20多年來首次接受當代工藝品捐贈,金彩漆線雕今入藏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廈門漆線雕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蔡水況

上博自1995年以來首次接受當代藝術品入藏

據悉,這是上博自1995年人民廣場新館建成開放以來,首次接受當代著名工藝家的作品進入典藏。

上博20多年來首次接受當代工藝品捐贈,金彩漆線雕今入藏

位於人民廣場的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的定位是以中國古代藝術為主,為何會接受當代工藝作品入藏?對於現當代的藝術品,其入藏標準是什麼?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藝術和藝術史的範圍和內涵其實一直是在拓展和深化之中,所以上海博物館也一直保持開放性,與時代共同前行,並且十分重視藏品的系統性與延續性。因為研究隊伍、博物館庫房等條件的限制,博物館過去的工作重點在中國古代藝術,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上海博物館東館帶來的更大的空間和施展舞臺,也為藝術和藝術史的拓展提供了可能。

上博20多年來首次接受當代工藝品捐贈,金彩漆線雕今入藏

捐贈儀式現場,蔡水況(左)與楊志剛(右)

再則從博物館的發展趨勢來看,國際上一些頂級的藝術博物館也在拓展它們的館藏。“最近一次去美國,順道參觀了美國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發現它們的亞洲部分的展覽中,關注範圍也在擴充套件。他們已經開始在收集一些有關民間信仰的藏品,比如羅漢、觀音等現當代藝術作品,所以這是一個與時俱進的一個過程。”楊志剛說。

上海博物館歷來注重藏品的系統性與延續性,近年來陸續接受了漆器、藝毯、玉雕、牙雕、犀角雕等重要捐贈以充實館藏序列。對於現當代藝術作品的入藏標準是什麼?

楊志剛表示,必須是經過歲月沉澱,被大家公認的已經可以進入經典行列的藝術品。這是一個很慎重的過程,需要館內專家來反覆論證。“比如今天是工藝美術類,像書畫類的也可以。上博現在也在醞釀接受一些重要的捐贈,等時機成熟會公佈出來。”

上博20多年來首次接受當代工藝品捐贈,金彩漆線雕今入藏

捐贈儀式現場

附:蔡水況和漆線雕介紹

蔡水況自幼隨父親學藝,他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尋求突破,結合時代需求銳意創新。從1985年起,他閉門十年,全面總結漆線雕藝術,創作了一批涵蓋各種漆線裝飾技藝、具有極強藝術表現力的精品,達到其藝術生涯的巔峰。這批作品總數不過十餘件,富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與時代特色,部分作品已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珍品館、福建省工藝美術珍品館等機構收藏,屢獲國家級和省級工藝美術獎項。此次捐贈的《西楚霸王》即曾於2001年獲得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頒發的中國工藝美術金獎。

上博20多年來首次接受當代工藝品捐贈,金彩漆線雕今入藏

蔡水況作品,《葉公好龍》(2001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品銀獎)

在廈門地區流傳300餘年的漆線雕是使用特製的“漆線”進行堆塑裝飾的傳統工藝,透過靈活運用由大漆、老磚灰、桐油等多種材質混合的漆泥料所搓揉成的綿長漆線,在人物的服飾、盔甲、戰靴等表面層層疊疊、盤繞堆塑,使裝飾紋樣浮凸於表面,產生強烈的立體線性效果,極具閩南地區民間工藝特色。蔡水況熟悉漆線雕的各道工序,精通實際操作方法,所以在新時期求新求變的形勢下,能夠對漆線雕工藝從新思索並定位,直接將漆線工藝從原來的胎體上剝離出來,應用到其他材質、造型的工藝品上面,並命名為“漆線雕”,實現了漆線工藝由神佛造像到日常裝飾工藝品的轉變,融入了當代生活。透過蔡水況的努力,本已式微的漆線雕技藝重新煥發了生機。2006年,蔡氏漆線雕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式命名為“廈門漆線雕”。2007年,文化部授予蔡水況國家級非遺名錄專案代表性傳承人稱號。在2017年第九次“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蔡氏漆線雕作品作為國禮被贈送給與會的外國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