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高密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密菜刀

作者:由 濰坊傳媒網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1-07-09

郎豐刀多少錢一把

“高密刀、高密鐮,蹭蹭磨磨用三年;能切大能切小,一切切到海南島;能切粗能切細,一切切到義大利”。高密菜刀歷史悠久,名揚大江南北,享譽關東內外,是名副其實的高密特產、老字號。四百年前,在“菜刀之鄉”夏莊的河西、十里堡、儀家等村,就有了打刀的刀匠,並出現了刀鋪。這些村幾乎人人都能打製菜刀,代代相傳。

高密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密菜刀

高密菜刀

高密菜刀工藝

在工藝上,高密菜刀的祖傳格言為:銅薄響,鐵薄快。從選料、熟鐵、批口、開槽夾鋼、鍛打,到熟火、開片、剪毛邊、接信子、粗開刃、淬火、水磨刃、上把、包裝等,要經過十幾道工序。

高密菜刀傳統制作技藝,主要體現在夾鋼、熟火和淬火三個方面。

夾鋼,是將鋼道軌破開,用火燒熟鍛打成筷子粗細,然後夾到鐵裡去鍛打成毛胚;

熟火,是將夾好鋼的鐵放到紅爐裡,燒到一定溫度,使鋼和鐵溶和在一起;

淬火,是將鍛打好的刀燒紅後瞬間放在水裡,使刀變硬。這樣做出的刀鋒利耐用,甚至一把刀能用半輩子。

高密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密菜刀

高密菜刀工藝之夾鋼

高密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密菜刀

高密菜刀工藝之淬火

高密菜刀特點

傳統菜刀一般身長20釐米左右,寬10釐米上下,背厚,身薄,刃鋒。刀身寧輕勿重,以達順手、輕便之效果。新型菜刀的特點:一是刀面光亮,二是非常鋒利,三是滴水不沾,四是經久耐用。

高密菜刀發展

掌握此技術的有河西村的李洪求、李培直父子,儀家村的儀名策(遠近聞名的“刀子王”),十里堡村的邵福隆和邵風亭、邵秀清、邵秀溪及青年刀匠邵澤中、邵澤厚、杜雲先、綦孝波等。十里堡村邵家刀老輩傳人邵福隆,號稱“刀子邵”,是一代名匠,至今當地及附近縣市的不少老年人,提起“邵福隆”菜刀,仍是讚不絕口。

高密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密菜刀

傳承人邵澤中和徒弟一起打製高密黑菜刀

改革開放後,高密菜刀加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其中,高密常發刀具廠最具代表性,其生產的黑色夾鋼刀,刀身輕快,刀口鋒利,不卷不崩,經久耐用,曾創“山東省優質產品”稱號,“邵鐵匠”被命名為“山東省老字號”品牌。2003年山東電視臺播出了“高密菜刀”專題;2004年中央電視臺7頻道在“致富經”欄目對高密菜刀做了專題推介,引起全國各地經銷商和使用者的高度重視。目前,高密現有菜刀生產企業二十家,三大系列二十多個品種,產品銷往全國十多個省市。2000年起擴充套件銷售網路,使高密菜刀走進亞歐等地國家,在世界上獲得了良好口碑。

作者: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