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從這隻“狗”上,可以看出河南文化之厚重

作者:由 旅遊看河南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1-10-15

泥泥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提及河南文化,許多人都會有一個印象——厚重。無論是歷史人物典故、佛道陰陽縱橫學說的興盛,還是地下文物之燦爛,都令人讚歎不已。

而在豫東一帶,太昊陵是文化厚重的具現,每年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的人祖廟會這裡都人滿為患、香氣沖天。而在太昊陵門前廣場上,有著小商小販在售賣工藝品。其中,有一種名為“泥泥狗”的傳統手工藝品最為奇特,被稱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從這隻“狗”上,可以看出河南文化之厚重

據當地一位泥泥狗非遺傳承人介紹,如今還會製作泥泥狗的大多數已經五六十歲了,年輕人很少會願意學這個。因為,泥泥狗無法像燒瓷器那樣藉助一些現代化工具和手段,只能憑藉人手和經驗,是一個苦活。

從整個流程來看,泥泥狗大致分為挖泥、打泥、捏製、繪製、著色等幾個階段。

通常情況下,藝人們挖地五六尺深,即可得到黃膠泥,這種泥細膩而有黏性,比較適合捏製;

之後,用水和好泥之後,放到石板上用棒槌捶打,排出泥土中的氣泡,讓泥土更容易成型;

接下來就是捏製原始胚子,進而在其基礎上修整;

然後就地取材找一根高粱杆,削減之後刻畫形象;

最後是塗上黑底色,晾乾後點上其他顏色的圖案。

雖然,泥泥狗以“狗”為名,但實際上並不僅僅侷限於“狗”的形象。目前來看,泥泥狗的造型大概有500多種。

從這隻“狗”上,可以看出河南文化之厚重

凡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遊的,基本上無所不包,更有很多是不同動物特徵組合在一起的產物。

而這恰恰是泥泥狗傳承原始文明的證明之一。在原始社會中,有一種名為“圖騰崇拜”的習俗,人們往往將周邊存在的動植物“神化”,使之成為部族的血脈起源。

狗,作為人類最早馴養的六畜之一,被很多部族當作是圖騰,淮陽當地屬於的重要分支。

並且,當地流傳的伏羲女媧的故事,女媧摶土造人,後來衍生出泥塑這種藝術形式。與此相應的,還有最早人類繁衍的本能性需求,因此生殖崇拜也在泥泥狗的造型中時有體現。

從這隻“狗”上,可以看出河南文化之厚重

只不過,隨著後來人們逐漸走向文明,生殖崇拜漸漸演變成“無後為大”的儒家傳統觀念,表現形式沒有那麼直接罷了。

但在底層的民俗文化中,這種文化特徵一直未曾消失,泥泥狗這種藝術也被人人代代相傳。

除了造型凸顯歷史文化底蘊外,泥泥狗黑色為底的色彩應用也是頗有文化內涵。《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黃”,玄本身就是赤黑色,有深奧、玄妙的意思。

或許,出於向上蒼或者神明祈求的意圖,泥泥狗以黑色為底色,使其帶有一種神秘的韻味。而這些在中國文化中也是應用廣泛。

比如,黑白兩色的太極圖,一看就讓人產生玄遠深奧的感覺;先秦秦漢時以黑色為貴,由此也讓當時的漢服顯得肅穆典雅。

從以上造型、顏色兩方面來看,泥泥狗的文化傳承最早可以上溯到石器時代,並在後來的秦漢文化奠基中得到加強,是河南文化厚重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