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施工技術與造價知識薈萃016-框架柱在頂層端節點的鋼筋構造

作者:由 工程良友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1-12-24

結構節點大樣配筋怎麼畫

內容介紹:

在《16G101-1》第67頁,給出了5種框架柱在頂層端節點的縱向鋼筋構造,並要求在施工時根據實際情況組合選用。而在實際操作中,施工人員往往搞不清到底該採用哪種或者哪幾種節點構造,不僅帶來質量隱患,也不利於成本控制。

本文透過對頂層端節點的受力分析,以闡明5種節點構造的設計原理,讓施工人員能把各種構造形式靈活運用在工程專案中,既能保證施工質量,又能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一、頂層框架端節點的受力分析:

1、端節點的基本概念:

頂層框架端節點,指的是框架柱和框架樑在頂層的非中間連線處,分為邊節點和角節點,在此的柱通常叫做邊柱和角柱,如下圖的“邊柱”和“角柱”:

施工技術與造價知識薈萃016-框架柱在頂層端節點的鋼筋構造

在邊柱和角柱處,樑柱相交的節點就稱為“端節點”。

2、端節點的內力分析:

在靜力荷載作用下頂層端節點處及梁端、柱端,主要承受負彎矩及剪力。在地震力作用下左右晃動時,頂層端節點交替承受較大的組合負彎矩和較小的組合正彎矩。

但不管承受何種內力,頂層梁端和柱端的彎矩和軸力總是一樣大,如下圖:

施工技術與造價知識薈萃016-框架柱在頂層端節點的鋼筋構造

上圖中,柱端A、梁端C、端節點B,三者共同組成了類似於“90°折梁”的構件。在該“構件”中,柱端彎矩Mc總是等於梁端彎矩Mb;柱端軸力Nc等於梁端剪力Vb;柱端剪力Vc等於梁端軸力Nb。

施工技術與造價知識薈萃016-框架柱在頂層端節點的鋼筋構造

上圖是多層框架結構的彎矩圖,分析其中資料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結論:

在樓層端節點,梁端負彎矩總是等於上下柱端負彎矩之和;本層柱端彎矩小於梁端彎矩。因為,梁端彎矩被上下柱共同分擔。比如:35.26+21.72=56.98

在頂層端節點,梁端負彎矩總是等於柱端負彎矩,因為沒有上層柱來分擔內力了,梁、柱在節點處的負彎矩都是41.31。

這和前面端節點內力分析的結果是一致的,即:在頂層端節點範圍內的內力大小是一樣的。

也可以這樣說:梁、柱中內力的傳遞就是透過“端節點”來實現的,端節點必須有不低於梁和柱承受M和V的能力,在端節點B中的任何截面(Ⅰ~Ⅳ)都能承受同樣大的內力,否則框架將崩潰,結構在荷載作用下整體破壞,雖然這是樑柱可能還沒有達到承載力極限。

3、端節點的設計原則:

從上面端節點的內力分析可以看出,結構破壞存在三種形式,具體如下:

一是梁端先出現塑性鉸,即:梁端先屈服。上面分析的A、B、C內力一致,當柱和端節點截面承載能力大於梁時,會出現這種破壞形式。如下圖:

施工技術與造價知識薈萃016-框架柱在頂層端節點的鋼筋構造

二是柱端先出現塑性鉸,即:柱端先屈服。當端節點及梁端的承載力大於柱端時,將出現這種情況,如下圖:

施工技術與造價知識薈萃016-框架柱在頂層端節點的鋼筋構造

三是端節點先出現塑性鉸,即:節點先屈服。當柱端和梁端的承載力大於節點承載力時,將出現這種情況,如下圖:

施工技術與造價知識薈萃016-框架柱在頂層端節點的鋼筋構造

哪種破壞形式才是有利於結構抗震、有利於結構安全的呢?

當端節點先屈服時,結構屬於“脆性”破壞,建築物將整體倒塌。此時,梁和柱的承載力均未達到設計值,浪費工程成本,不安全且不經濟。

當柱端先屈服時,結構同樣屬於“脆性”破壞,因為柱子是上下層關聯的,柱子破壞屬於整體性的,一層柱子破壞將導致建築將整體倒塌,不安全。

當梁端先屈服時,結構屬於“延性”破壞。因為梁是承受每層荷載的,屬於區域性破壞,不會影響到整棟建築。其次,梁屬於受彎構件,其有一定的延性,即:從屈服到完全破壞有一個過程(開裂、變形、破壞),這將為避免損失預留時間。

因此,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遵循:

強節點弱構件、強柱弱梁的基本原則

。節點最重要,柱次之,梁安全等級最低,只允許延性破壞絕不可脆性破壞。

4、設計意圖是怎麼來實現的:

首先是怎麼實現“強柱弱梁”:

從上面的彎矩圖可以看出,既然梁端與柱端的彎矩大小一致,要梁先屈服,只需要把柱彎矩設計值適當增大來進行結構設計就可以了。

通常是在確定柱彎矩設計值時乘以一個增大系數。讓柱端彎矩承載力總和大於梁端彎矩承載力的總和就可以了。

其次是怎麼實現“強節點弱構件”:

因為有了“強柱弱梁”在前,要讓端節點強於柱端或梁端,只需要強於柱端就可以了。

要讓節點能夠完全傳力,節點區域內的配筋不得低於柱,那麼在節點內把柱和梁負彎矩筋搭接足夠長度即可,柱搭接上樑的鋼筋自然大於二者的任何之一。

這就是施工圖集中頂層端節點構造的共同原理,是樑柱鋼筋進行搭接連線的問題,而不是各自錨固的問題,必須保證此結點為剛性連線而非鉸接。其鋼筋構造原理與轉角剪力牆水平分佈筋的構造類似。

二、《16G101-1》第67頁中5種構造的原理分析:

如果明白了設計意圖,那麼就很好理解圖集中的5種構造了。

1、柱筋作為樑上部鋼筋使用:

施工技術與造價知識薈萃016-框架柱在頂層端節點的鋼筋構造

樑柱鋼筋一體

這種情況,樑柱負彎矩筋共用,梁中有柱,柱中有梁,端節點處的承載能力超過了單獨的柱或梁,完全能達到“強節點弱構件”的意圖,不論在何種情況下,端節點處都是最後達到承載力極限的。

但這種構造實施起來有一定難度,一是需要柱外側縱筋與樑上部縱筋數量和間距上匹配;二是在施工中操作起來非常困難,這麼長且彎曲的鋼筋在連線和綁紮中都很難控制。

在實際工程中幾乎不會採用。

2、從梁底算起1.5Labe超過柱內側邊緣:

施工技術與造價知識薈萃016-框架柱在頂層端節點的鋼筋構造

節點內搭接(超過柱內邊)

先不管配筋率的問題,後面單獨再說。此構造是常用構造之一,其特點是梁和柱的截面尺寸較小,1。5Labe超過了柱內側進入了梁中。

這種構造保證了在端節點處樑柱負彎矩筋的搭接長度,根據搭接長度的計算公式:

LL=ξ*La,LL為搭接長度,ξ為搭接長度修正係數,La為錨固長度,在“混規”中有相關規定:

施工技術與造價知識薈萃016-框架柱在頂層端節點的鋼筋構造

搭接長度計算

端節點因為只有外側縱筋搭接,搭接百分率是肯定小於50%,此構造採用了1。5Labe應該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至於為什麼是1。5係數,而不是1。4或1。6,估計是綜合考慮了搭接百分率和錨固修正係數的結果。如果你有更好的解釋,可以告訴我。

3、從梁底算起1.5Labe未超過柱內側邊緣:

施工技術與造價知識薈萃016-框架柱在頂層端節點的鋼筋構造

節點內搭接(未超過柱內邊)

此構造與構造2相似,唯一不同就是因為柱夠寬、梁夠高,造成1。5Labe未超過柱內側,端點處於柱中。此時的搭接長度實際上等於max{1。5Labe;梁高+15d},也能滿足樑柱負彎矩筋搭接連線的長度限制。

4、未伸入梁內的柱外側鋼筋錨固:

施工技術與造價知識薈萃016-框架柱在頂層端節點的鋼筋構造

梁寬範圍以外的柱外側縱筋

施工圖集中的2、3構造都是柱外側縱筋能和梁負彎矩筋搭接的情況,即:它們都在梁截面範圍以內。構造4是針對在梁截面範圍以外的柱外側縱筋的構造形式,如下示意圖:

施工技術與造價知識薈萃016-框架柱在頂層端節點的鋼筋構造

邊柱示意圖

上圖為邊柱示意圖,黑色的柱縱筋為“柱外側縱筋”,分別編號為1/2/3/4,其餘稱為柱內側縱筋。

其中2鋼筋和3號鋼筋是在梁截面範圍以內的,可以與樑上部縱筋“搭接連線”,至於端點是在柱內還是梁內,和柱寬與梁高有關,也就是節點2和3的區別。

1號和4號鋼筋不在梁截面範圍以內,就需要按4節點來構造,即:伸至柱內邊向下彎錨8d。

為什麼要彎錨8d?主要是在頂層端節點,鋼筋水平段沒有上部覆蓋物,保護層較薄,而且沒有豎向箍筋約束(只有水平的核心箍筋),當承受負彎矩時,該水平段可能向上彈起。

第二層鋼筋因為有第一層約束,就不用再向下彎錨8d了。什麼情況下才可能出現這種形式的第二層鋼筋呢?邊柱中這種情況不多見,偶爾會出現在柱縱筋較多的角柱中,如下圖:

施工技術與造價知識薈萃016-框架柱在頂層端節點的鋼筋構造

角柱示意圖

上圖是角柱的示意圖,其中黑色鋼筋為柱外側縱筋,白色為內側縱筋。這種情況下,1號外側縱筋無論是向右邊還是向下邊彎折,都屬於第一層鋼筋。

當1號外側縱筋向右邊彎折時,5/6號鋼筋向下彎折,他們屬於第二層鋼筋。同理,當1號外側縱筋向下彎折時,2/3號鋼筋向右彎折,他們也屬於第二層鋼筋。

對於角柱來說,實際上是兩個方向邊柱的疊加。就上圖而言,1/5/6/7鋼筋是梁1對應的外側柱縱筋,應向下彎折;1/2/3/4鋼筋是梁2對應的外側柱縱筋,應向右彎折。但1號鋼筋屬於兩邊共用(角筋),只能選擇向一個方向彎折。

其中,4號和7號鋼筋就是需按第4節點構造的伸至柱內側向下彎錨8d的情況。也是通常說的“柱自錨”。

另外,由於梁寬以外的柱負彎矩鋼筋不論是自錨8d還是錨入厚度100mm以上週邊的板中,都不能與梁負彎矩筋實現搭接傳力。

因此在規範中才有關於“伸入梁內的柱外側縱筋不宜少於柱外側全部縱筋面積的65%”的限制,其意義就是保證有較大比例的鋼筋實現搭接傳力,保證節點的“剛性”。當然,這個限制主要是給“設計人員”提出的要求,在設計樑柱截面及配筋時要滿足這個要求,施工人員按設計施工即可。

5、梁、柱縱向鋼筋搭接接頭沿節點外側直線佈置:

施工技術與造價知識薈萃016-框架柱在頂層端節點的鋼筋構造

柱外側直線連線

這種構造是通常說的“梁包柱”,而前面的2/3/4構造都屬於“柱包梁”。“柱包梁”時,樑上部縱筋不伸入梁底下部,便於施工縫的留設和鋼筋安裝綁紮。

但是,如果樑柱受力縱筋數量較多,搭接接頭設定在90°“折梁”範圍內,將造成頂部鋼筋擁擠,柱筋和梁筋端頭都在這個區域內,嚴重影響鋼筋安裝及混凝土的澆築。

因此,在樑柱縱筋數量較多時,宜採用構造5“梁包柱”施工,但由於梁縱筋構造太長,嚴重增加施工難度,在現實中幾乎不會採用。至少是施工人員不願採用的一種構造。

6、關於柱外側縱筋配筋率大於1.2%的問題:

以上幾種構造都有關於柱外側縱筋配筋率大於1。2%時的不同構造處理,即:分兩批次截斷,兩批次的間距20d。

就以上圖邊、角柱為例,設柱縱筋直徑均為20mm,柱截面600mm*600mm,則對於邊柱而言,柱外側縱筋的配筋率=S*4/600/600*100%=0。35%,其中S為一根柱縱筋的截面面積。

對於角柱而言,柱外側縱筋的配筋率=S*7/600/600*100%=0。61%,都和1。2%的配筋率相差甚遠。

就600*600的柱截面,柱外側縱筋達到1。2%的配筋率(全部縱筋配筋率達到1。2%還是不難的),如果是20mm的鋼筋要14根,如果是25mm的鋼筋也要9根,在一般的房屋建築專案中是很難達到這個設計標準的,因此幾乎不用去考慮配筋率大於1。2%的情況。

三、施工中的注意事項:

一般房屋建築工程中,都設定有地下室,地下室通常都是設計為框架結構。在地下室施工中,一定要明確各種框架柱在頂層的構造形式,否則容易出錯,還可能浪費鋼筋。

在鋼筋砼框架結構廠房、教學樓等公共建築中,設計為框架節點的佔比更大,端節點的構造更是質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重點內容之一。

因為施工圖集中存在多種選擇,一定要在施工前與設計人員溝通,在構造節點的選擇上多方徵求意見,不要按經驗施工,往往容易出錯,不但浪費材料還會增加施工難度。

頂層端節點的縱向鋼筋較多,在鋼筋配料時要分層計算柱縱向鋼筋長度,否則在頂部鋼筋在同一個截面上會“打架”。應採取不同的高度下料,而不是野蠻施工,隨意截斷柱縱向鋼筋。

廣聯達軟體中節點設定“頂層邊柱C-1”和“頂層邊柱C-2”其區別就在於配筋率是否大於1。2%,“C-1”對應的是柱外側縱筋配筋率大於1。2%,“C-2”對應的是柱外側縱筋配筋率小於1。2%。

通常預設的設定為“頂層邊柱C-2”節點大樣,但這個節點設定還不能完全與實際的施工節點構造匹配,如果發現與圖集出入較大時,應手動計算頂層端節點的鋼筋用量。

廣聯達軟體中可以自動判定“邊角柱”,是加快建模的快捷功能。

總結:

框架結構的設計遵循“強節點弱構件”、“強柱弱梁”的基本原則。

框架柱和框架樑的節點屬於“剛性連線”才能有效傳遞梁端和柱端的內力,即:在節點範圍內能承受梁端或柱端的彎矩和剪力,不會造成節點產生變形或位移。

框架頂層端節點的構造就是為了保證節點的“剛性”而出發的,在節點內的受力鋼筋不僅僅要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還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只有樑柱負彎矩筋搭接穩固,才能保證節點傳力的可靠性。

框架頂層端節點構造就是樑柱縱筋的搭接構造,根據搭接接頭的位置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樑柱鋼筋一體(圖集大樣1),在90°折梁範圍內搭接(圖集大樣2/3/4),沿柱外側直線佈置(圖集大樣5)。

各種構造適用不同的情況,但在實際施工中,通常都是採用的“90°折梁範圍內搭接”。其他兩種主要是鋼筋施工難度太大,一般很少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