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扁舟聽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亂(三)洛陽之戰

作者:由 淚痕春雨記不住的那天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1-12-31

清夷什麼意思

扁舟聽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亂(三)洛陽之戰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的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佈置好河北老巢、大同、遼寧、山東以及井陘口等地方的防禦之後,發所部其餘部隊及同羅、奚、契丹、室韋等族番兵十萬,號稱二十萬,以討楊國忠,清君側為名,傾巢而出,步騎相間,鼓行南下,拉開了安史之亂的大幕。

戰鬥即將開始,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安祿山南下的主力部隊序列和構成,

因為種種的原因,河北老巢在之後基本斷絕對前線的人員補充,而在佔領區補充的兵源,無論是戰鬥素質、戰鬥意志還是政治可靠性,都是很值得懷疑的。因此,今後大約三四年間,正面戰場的叛軍主力,都是這批先發部隊。

安祿山一共擔任河北軍區司令(范陽節度使)14年,他的老巢和核心部隊都來自於范陽,范陽鎮部隊序列如下:

經略軍,在幽州城內,管軍三萬人,馬五千四百匹。

威武軍,在檀州城內,管兵一萬人,馬三百匹。

清夷軍,在媯州城內,管兵一萬人,馬三百匹。

靜塞軍,在薊州城內,管兵一萬六千人,馬五百匹。

恆陽軍,在恆州城東,管兵三千五百人。

北平軍,在定州城西,管兵六千人。

高陽軍,在易州城內,管兵六千人。

唐興軍,在莫州城內,管兵六千人。

橫海軍,在滄州城內,管兵六千人。

合兵九萬一千四百人,馬六千五百匹

河東節度使和平盧節度使都是後來兼任的,尤其是河東,安祿山經營的時日並不長,並沒有完整的掌握其部隊,可控制的主要是大同方向的高秀巖,部隊序列如下:

雲中守捉,在單于府西北二百七十里,管兵七千七百人,馬二千匹。

大同軍,在代州北三百里,管兵九千五百人,馬五千五百匹。

橫野軍,在蔚州東北一百四十里,管兵三千人,馬千八百匹。

合兵二萬零二百人,馬九千三百匹

遼寧軍區(平盧鎮)部隊序列如下:

平盧軍,在營州城內,管兵一萬六千人,馬四千二百匹。

盧龍軍,在平州城內,管兵一萬人,馬三百匹。

榆關守捉,在營州城西四百八十里,管兵三百人,馬百匹。安東都護府,在營州東二百七十里,管兵八千五百人,馬七百匹。

合兵三萬七千五百人,馬五千五百匹。

平盧鎮上節介紹了,其遠在塞外,範圍龐大,實際上是諸胡割據雜居的混亂之地,大體上高句麗,奚/契丹和鎮守漢軍各成一系,互相混戰爭雄不已。安祿山在平盧的主要勢力是自己的嫡系部隊和被收服的奚/契丹的精銳騎兵。安祿山從中抽調了嫡系精銳六千南下,其餘部隊多為諸胡,很快就叛出安軍了,不再受安祿山控制。

所以在,

安祿山可控制的編制內正規軍的兵力,是本部91400加大同20200加遼寧6000,共12萬3600。這其中戰馬馬2萬1300匹,一般騎兵是一人二馬,所以安祿山此時所擁有的騎兵也就一萬上下

。此外,安祿山還擁有多年來苦心培養的來自塞外的六千同羅騎兵,這股力量算得上安祿山的家丁和私人部隊,大約不在正規編制中。

因此,安軍正規軍總數我們可以認為是13萬左右,其中在山東和石家莊駐守了八千五,在大同駐守了超過一萬,河北老巢和遼寧方向至少也有一萬左右的駐防部隊,那麼

《安祿山事蹟》記載安祿山領馬步十萬南下(其中騎兵不會超過2萬),大約是比較符合實際的。

安祿山十萬部隊按照既定戰略部署,十一月九日起兵,大舉南下,但是安祿山並沒有立即風雨兼程往黃河趕路,而是在逗留了七八天才趕赴保定,這是因為安祿山在等待一個大膽而又關鍵的奇襲行動的結果。

前面兩節我們反覆介紹了山西對於叛軍的巨大威脅,安祿山和他的團隊不可能不知道,此時帝國的太原軍分割槽有至少三萬以上的正規軍,一旦安祿山傾巢而出,這些部隊透過井陘關居高臨下,奇襲石家莊,安祿山的地盤就面臨被攔腰斬斷的巨大風險。為此,安祿山團隊決定執行一個極其大膽的奇襲。

安祿山起兵同時,由悍將何千年、高邈帶領奚族精騎二十,假以獻上弓箭手結交的名義,去拜見太原軍分割槽司令楊光翽。楊光翽完全不知道安祿山已經起兵,毫無防備,結果當場被劫持。這20個胡人戰士,騎著快馬,大搖大擺的從敵人大軍中衝出,把敵人的司令劫持回了幾百裡外的保定(博陵)斬首示眾,其大膽、兇悍和狡詐實在令人震撼,安祿山叛軍精銳部隊的戰鬥意志,戰鬥素養,由此可見一斑。

這次千里奇襲是一次標準的定點清除,對鞏固安軍側後非常關鍵

,被斬首的楊光翽是楊國忠死黨,安祿山起兵的口號就是清除楊國忠,所謂唇亡齒寒,因此如果太原在楊光翽手裡,他非常有可能第一時間出兵河北。楊光翽被定點清除後,太原部隊立馬陷入了混亂,等中央臨時派出王承業趕到需要時間。同時,王承業和其他太原的軍事長官和楊國忠沒有什麼了不得的關係,面對鉅變,猶豫害怕,逗留自保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同樣的,帝國中樞在可靠的楊光翽被殺後,對於安祿山掛名總司令的山西軍區的態度,自然也會猶疑不定,根本不敢對其做出戰鬥部署,這樣一來,太原方向對於叛軍側後的巨大威脅,就被大大的延後了。

十一月十九日,得知奇襲計劃成功後,安祿山進抵保定(博陵),隨後,在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火速南下,十二月二日,安祿山大軍抵達黃河岸邊的延津方向渡口(靈昌),當夜黃河結冰,十二月三日,安祿山主力部隊隨即渡過黃河,圍攻開封(陳留),十二月六日,陳留太守郭納開門投降;十二月八日,安祿山主力順黃河西進,攻克鄭州(滎陽)。一個月時間,安祿山主力部隊勢如破竹,進抵洛陽的最後一個關口——虎牢,安史之亂第一場大戰——洛陽之戰即將打響。

上一節我們介紹了,唐帝國在正面戰場的核心戰略就是在河南組織起了開封-鄭州,洛陽以及三門峽(陝郡)三道防線,期冀能各自組織叛軍至少十天,現在從安祿山進抵黃河南岸,到攻陷開封鄭州,只用了四天,帝國在河南阻擊遲滯叛軍的希望,就寄託在了鎮守洛陽的封常清身上。

帝國是十一月二十二日下達的緊急部署命令,封常清應該是當天出發的,此時已經到了洛陽十來天,據說在洛陽一共招募了臨時部隊六萬左右。然而,臨時招募的部隊的戰鬥力顯然是無法信賴的,封常清此時面臨著極其艱難的抉擇。

洛陽是帝國的東都,在漕運打通前,很長時間皇帝和百官都駐守在易於得到糧食的洛陽,因此洛陽曾長時間承擔帝國首都的職責。

洛陽有著非常高大堅固的城防體系,更有著帝國最大的糧倉——含嘉倉,這裡儲藏了帝國糧食稅收的接近一半,足夠支撐任何一方很久很久。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封常清到洛陽後,都應該立即整頓城防,做好長期閉城固守的準備,畢竟最多隻要再等二十天,來自帝國西北,在人員數量,人員裝備和戰鬥素質上都足以和叛軍媲美的精銳正規軍就將源源不斷的趕到。更何況,背後不到二百里,還有高仙芝的數萬部隊駐紮在三門峽(陝郡),在危急時刻足以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援。

然而,封常清此時也有難言之隱,

前面給大家說過,由於皇帝為了開疆拓土,長時間來造成了外重內輕的軍事格局,帝國在洛陽的守衛部隊大約也就治安部隊的水平。

這些部隊要面對的,是漫山遍野而來的安祿山十萬精銳主力,普通的保安部隊面臨這樣殘酷的大場面,能不尿褲子已經是很不容易了,還能保留多少戰鬥力實在令人心中沒底。

不說別的,就在前幾天,第一道防線的張介然就是做的死守開封的打算,結果守城部隊被叛軍的浩大聲勢嚇破了膽,毫無抵抗意志,沒打兩天,沒放兩箭,守城部隊就開城門投降了,張介然也因此成了帝國第一個被俘進而被殺的軍區司令——儘管才剛剛到任幾天。

封常清如果採取死守洛陽的戰略,其結局能否和張介然不同,他心裡只怕是一點底都沒有,在強烈的求生慾望驅動下,封常清決定採取與張介然截然不同的戰略,那就是主動出擊!

聽到這裡,我想大家肯定都一臉的問號,既然封常清連固守洛陽都沒有半點信心,怎麼反而要開始主動出擊了?其實背後的秘密一點也不復雜,

固守洛陽,一旦叛軍四面八方合圍,那封常清就是下一個張介然,想跑也沒地方跑,至於主動逃跑,那隻怕馬上就要上軍事法庭。而主動出擊呢,即便失敗了,部隊被打光了,那也是戰鬥失利,不妨礙我在力竭之後率領殘餘部隊撤退,保留革命的火種,是不?戰後軍事法庭要論起責任來,那我也就是個結果不好而已,你總不能說我是在逃跑投降。

主將封常清對戰鬥採取瞭如此放任自流的官僚態度,洛陽之戰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十二月八日,安祿山攻破鄭州(滎陽),留下了李廷旺和武令珣各自帶領少量部隊防守開封(陳留)和鄭州(滎陽),主力部隊繼續馬不停蹄的西進,精銳騎兵前鋒在部將田承嗣、安忠志和張孝忠的率領下,迅速進襲虎牢。

虎牢是洛陽的最後一道屏障,這裡的黃河南岸全都是陡峭山峰,便於居高臨下的防禦,封常清派出了荔非守瑜率領小股部隊在罌子谷一帶半路突然截擊,給予了安軍一定的殺傷,據說奇襲的小股部隊的箭都射到了安祿山的戰車前。看來封常清是在學習安祿山斬首楊光翽,如果這次據險奇襲能夠射殺安祿山本人,那無疑會徹底的打亂叛軍的節奏。但是這樣的賭博成功機率也實在太低了一些,荔非守瑜很快就兵敗投黃河自盡。

安祿山的前鋒鐵騎高速推進,與封常清戰於虎牢,唐軍幾乎是一觸即潰。

封常清被迫放棄虎牢,收拾殘兵,退回洛陽。然後,封常清繼續採取主動迎擊的戰略,驅趕新兵在城外列陣與叛軍前鋒騎兵決戰。儘管此時晝夜兼程趕到戰場的部隊,很可能只有田承嗣部前鋒二千騎兵,而唐軍大約至少也有三四萬,可是唐軍不是保安部隊,就是臨時招募的從沒上過戰場甚至軍事訓練都沒進行過幾次的“白丁”,人再多又有什麼用呢?城外作戰的結果,唐軍再次迅速崩潰。

於是封常清退回了洛陽,繼續率部與安軍戰於洛陽城東葵園,部隊再次崩潰,又退守到洛陽外城的東大門東華門,再戰,再崩。十二月十二日,安軍攻入洛陽,與封常清戰於城中都亭驛,唐軍再次大敗,退守內城的東大門——宣仁門,唐軍再戰,再大敗。最後封常清率領殘兵,從洛陽皇城西南的禁苑推倒西牆,向西逃向三門峽(陝郡)的高仙芝部。至此,丟失鄭州後,三百里地,堅固的洛陽城,只用了四天,就全部淪入叛軍之手。

攻克洛陽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於安祿山的主力步兵此時都還在路上,佔領洛陽的實際是叛軍的前鋒騎兵崔乾佑、田承嗣等部,部隊數量不超過五千。

但是,這些前鋒主力大多是兇悍無匹,膽大包天的塞外遊牧民族騎兵,他們見識了帝國河南守軍的實力,自認這樣的部隊再來多少也是白給,因此崔乾佑部休整都不做,繼續以少量騎兵沿黃河向潼關方向挺進,矛頭直指在三門峽(陝郡)駐守阻截的高仙芝部。

此時的封常清剛剛逃到高仙芝的駐地,面對叛軍前鋒咄咄逼人的迅猛攻勢,兩人再次面臨抉擇。高仙芝看到跑過來的封常清,內心深處只怕是恨不得想狠狠的罵他半晚上孃的,因為你封常清臨行前的動員大會上,在皇帝面前海口誇的那叫一個響,什麼我們堂堂威武正義之師,對戰安祿山這些無恥的叛徒,一定可以馬到成功,收穫全勝,結果你四天就把高大威武的帝國東都洛陽城丟了個精光。我現在也是剛剛接手三門峽的駐防,各項準備工作也是一團亂麻,還沒能展開全呢,你就把敵人給帶過來了,你這不是坑我嗎?

封常清此時也顧不上面子了,直接給高仙芝出主意,叛軍的騎兵都實在太精銳了,我們都曾經是西北邊軍的最高統帥,邊軍的戰鬥實力你還能不知道?就憑皇帝給我們的這些新兵蛋子,你能和安祿山的河北精銳邊軍打?咱們快跑吧,再不跑等人家主力上來把咱一包餃子,那就啥都來不及嘍。

封常清認為,現在哥倆活命的唯一指望,那就是趕緊跑到潼關去,不僅僅是因為潼關險要並且有著少量正規軍和堅固城防,更主要的是從洛陽到潼關有四百里,這四百里所在的三門峽(陝郡),就是秦漢時期大名鼎鼎的函谷關,所謂的崤函之固,代表了這裡的道路艱難險阻。

叛軍在這四百里山路上行軍,行軍速度就會受到很大影響,部隊也無法展開,糧草補給也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封常清勸高仙芝當機立斷,立即毀掉駐防地的最大物資儲備倉庫太原倉,沒了糧食的叛軍前鋒,肯定會等到叛軍主力到來,把運輸線路修繕打通後,才會進抵潼關,只要再耽誤那麼個七八天,帝國的主力邊軍就能趕到潼關,我們就不用送死了。

高仙芝面對封常清的建議,想必也曾猶豫不已,但終於還是被說動了,因為確實,以手裡的這些都不知道能不能叫部隊的部隊死守陝郡,能不能夠活著等到援軍趕到的那天,心裡實在太沒底了。

於是,皇帝苦心組織的開封、洛陽、三門峽(陝郡)三道防線,期冀最低限度能阻擋、遲滯叛軍一個月,結果十三天後,就丟了個乾乾淨淨。

扁舟聽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亂(三)洛陽之戰

圖中,紅色是洛陽之戰叛軍進軍路線,紫色是唐軍進擊和撤退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