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富林石製品,華北地區的舊石器文化,華南的舊石器文化

作者:由 王利營聊一聊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4-06

舊石器時代文化有什麼文化

大家好,我是王利營,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華北舊石器文化傳統及其影響。

富林石製品特點是細小,無論石核或石片都不大,用小石塊製成的石器比石片製得多,文化面貌在南方與之相似的不多,而同華北峙峪和小南海等以細石器為特徵的遺存,則有許多相似之處,據此有人認為富林文化可能來源於北京人文化。

富林石製品,華北地區的舊石器文化,華南的舊石器文化

如上所述,舊石器晚期文化,石器的製作是比較多的採用壓制法加工的細石器,而這種細石器又是一種複合工具,無論是製作工藝及用途上都比傳統的石片刮削器之類的工具進步,與此同時,磨製技術出現,尤其是石珠的磨製精細,表面光滑,說明它為新石器磨製技術的廣泛應用開其先河,凡此種種,標誌舊石器晚期文化比中期又有很大的進步。

我國舊石器時代文化的研究,是以華北地區為主線。因為華北地區的發掘資料豐富,文化面貌清楚,發展的序列明確,具有代表性。

富林石製品,華北地區的舊石器文化,華南的舊石器文化

華北地區的舊石器文化,經過多年來的研究,從石器製作技術和型別來看,一般認為至少有兩大傳統,一是以粗大石器為特徵的傳統。二是以小型石器為特徵的傳統。前一傳統是以河石器和丁村石器為代表,歸納為“河—丁村系”,後一傳統是以周口店第1地點和峙峪為代表,歸納為“周口店第一地點—峙峪系”。屬前一系的有河、藍田、丁村遺址的石器,屬後一系的有周口店第1地點、15地點、許家窯、薩拉烏蘇、峙峪、小南海等遺址的石器,這兩大傳統,在石器製作技術和型別上各有特色。

富林石製品,華北地區的舊石器文化,華南的舊石器文化

“河——丁村系”的石器,用礫石加工的石器較多,石制石片用碰砧法加工佔有重要地位,用互動打製的石器也佔有一定的比例。石器型別有砍所器、三稜大尖狀器,手斧、石球和刮削器。以砍所器的數量最多,三稜大尖狀器是其特色。

“周口店第1地點——峙峪系”的石器,多用石片加工,打片方法以砸擊法為主,單面打擊的石器佔有重要地位。石器型別有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和砍研器等,以刮削器的數量最多,器形複雜多樣,這類石器也最富有特色。

富林石製品,華北地區的舊石器文化,華南的舊石器文化

這兩大傳統,在舊石器早期即開其端,到中、後期階段就已形成。西候度石器特徵,與“河——丁村系”石器特徵相近,關係較密切,小長梁和東谷砣石器特徵,與“周口店第1地點——峙峪系”石器相近,它有可能是這一系石器的先驅。所以,兩大傳統的形成,是從早期開始的。

舊石器中、晚期以後,大型石器的傳統和影響逐步縮小,分佈範圍僅限於汾河流域,而小型石器傳統則被廣泛承襲,整個華北地區的舊石器中晚期文化,都可以見到這一傳統的蹤跡。

富林石製品,華北地區的舊石器文化,華南的舊石器文化

當然,舊石器中晚期以後,在承襲小型石器傳統的同時,在加工技術上也有新的發展,下川文化石器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這一文化的石器,雖然也以小型為主,但普遍採用了間接打片和用壓制修理加工的新技術,這是石器製作上新的發展風格,開細石器文化的先河。 華北地區舊石器文化石器製作技術和型別的兩大傳統,在鄰近地區不同時期的文化遺存中,也具有一定的影響。例如東北遼寧本溪發現的廟後山舊石器早期文化石器,就很明顯地表現出具有華北石器兩大傳統的特徵,說明它們之間是有聯絡的。到了舊石器晚期,東北地區的石器,接受華北兩大傳統的影響就更加明顯,從遼東半島一直到黑龍江畔,都可以看到華北石器兩大傳統影響的證據。

富林石製品,華北地區的舊石器文化,華南的舊石器文化

華南的舊石器文化,雖然有本地區的特色,但也有華北舊石器文化的特性,具有代表性的華南舊石器早期的觀音洞文化,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舊石器早期的中後期階段,華南的石器就比較普遍地具有華北大型石器的風格,到了舊石器晚期,華南的石器也很明顯地接受了華北小型石器傳統的影響。

西部地區的情況也是如此。這個地區的舊石器時代文化,發現的資料雖然不多,但從霍久西里和空日發現的舊石器晚期石器來看,其打製技術和型別,都同華北石器的傳統有密切聯絡。

富林石製品,華北地區的舊石器文化,華南的舊石器文化

總而言之,我國境內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文化,根據多年研究的結果,各地的文化面貌並不完全一致,或多或少都有差別,但也或多或少地都帶有共性。由此說明,我國境內的舊石器文化,因自然條件和氣候條件的不同,都具有本地的風格,但並不是孤立地發展的,彼此之間或多或少地都發生聯絡,受華北石器傳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