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孤篇壓倒盛唐,你不知道的張若虛,文學史上很少有人比他更低調

作者:由 每天讀詩詞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6-05

全唐詩中張若虛共有幾首

孤篇壓倒盛唐,你不知道的張若虛,文學史上很少有人比他更低調

在我們的刻板印象中,天才好像總是有些特殊的。有人自命不凡恃才傲物,有人僻居一隅冷眼看世人,也有人一生跌宕起伏不甘命運。總而言之就是有著詩人的獨特張揚氣質,小小的身軀蘊含著無限的奇思妙想,好像隨時隨地的來場火山噴發。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張若虛,竟然低調的好像不曾存在過,這樣子的天才一點也不合乎我們的邏輯,這麼神秘的張若虛,到底是怎麼寫出孤篇壓倒盛唐的《春江花月夜》的呢?我們已無從推敲了。

張若虛是詩人中的一朵奇葩,找遍整個文學史,大概也很少有比他更加低調的了。他低調到了什麼程度呢?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的張若虛,他們在史冊中記載了大把大把放誕不羈的事蹟。而翻遍了史料,對於張若虛的描述也只有短短的幾句。《全唐詩》記載“張若虛,揚州人,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吳中四士,詩二首。”更慘的是在《舊唐書》中,在賀知章專裡短短六個字概括了“若虛,兗州兵曹”。在三位大咖朋友的映照之下,更像是一個好像從未存在過的人物。但就是這麼一位低調的主兒,寫出了詩中之詩頂峰中的頂峰《春江花月夜》,《全唐詩》僅收錄了兩首張若虛的詩歌,首首皆是佳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孤篇壓倒盛唐,你不知道的張若虛,文學史上很少有人比他更低調

大家們對《春江花月夜》的評價是一路走高,歷史中的文人們不是沒有誇這首詩的,但絕沒有聞一多先生這般推崇,最多的評價也就是“情真”“樸實”。在清末,有一個叫王闓運的人,在他的《論唐詩諸家源流——答陳完夫問》中寫道:“《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在之後就是近代時期了,聞一多先生對張若虛的推崇可謂知己。尊《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倒盛唐,詩中頂峰,他們驚訝於在宮體詩這種琦糜魅婉的題材之中,竟有這般清麗開宕富有情韻的清新佳作。全詩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韻,結構嚴謹,字雕句琢,形式與內容完美結合,對個人生命經驗上升到宇宙意識的哲學思考,使這首詩無愧於“蓋全唐”的美譽。

《春江花月夜》雖然沿用了陳隋樂府舊題。但是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詩中月與江與水交織一起渾然一體,形成了一個完美的意境。從景色過渡到人生再到遊子思婦的別愁離緒,十分的巧妙而又自然。情與景融為一體。但是又大氣而又不失婉轉。開闊而又細膩。別有滋味。

整篇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但全詩並不著重描繪相思別離之苦,而是以一種輕盈、淡然、恬靜、從容的心態面對“時空事物”的變幻和更迭。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孤篇壓倒盛唐,你不知道的張若虛,文學史上很少有人比他更低調

這句詩,有著超越本體的意識,掙脫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如李澤厚先生所言:“儘管悲傷,仍然輕快,雖然嘆息,總是輕盈。”

由於這首詩歌之絕麗,竟還演變出一曲昆戲。故事始於唐中宗神龍二年,橫跨唐朝由盛及衰的半個世紀,穿越人、鬼、仙三界,講述詩人張若虛上元節明月橋邊邂逅名門閨秀辛夷,一見鍾情,未及傾訴衷腸,卻被鬼卒錯拘而亡。張若虛成為閻羅殿上的“釘子戶”,不肯投胎,堅決要見辛夷一面。得道成仙的曹娥幫他遂了心願,27歲的張若虛死而復生,與66歲的老婦辛夷在明月橋下相見,吟出千古絕唱《春江花月夜》。這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春江花月夜》之精彩絕倫。

時人對《春江花月夜》也算是頗為熟悉,但是《代答閨夢還》只能用冷門來形容了。

關塞年華早,樓臺別望違。

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

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

情催桃李豔,心寄管絃飛。

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

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

孤篇壓倒盛唐,你不知道的張若虛,文學史上很少有人比他更低調

全詩豔麗工整,欲出宮體之籬,似啟溫李之風。在詩中,春日的熱鬧映襯了女子的青春美麗、欣喜歡樂,反襯了女子的孤獨期盼、相思離愁,從而進一步增強了抒情強度。美麗的相思帶上了苦澀的滋味,但正是因為這份苦澀表現了純粹愛情之美。作者多用側面烘托的手法,藉助帶有感情色彩的事物來抒情。這首詩對於人物心理描寫的方式又可稱得起是別具一格。句句不直接描繪心境,可句句寫的都是心境。張若虛有很多優秀的作品,但僅僅流傳下來兩首。除了這首之外,還有一首就是廣為流傳的《春江花月夜》。餘下的詩,都在漫長的歲月中散失了。

我想,他的人生不需要浮誇的行為藝術,真正憑著詩歌決一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