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團圓之日聊聊深情與薄情

作者:由 孟德宏聊漢字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6-26

秝字能用於人名嗎

說說“嫥”與“嫌”

2021年中秋孟德宏

團圓之日聊聊深情與薄情

蘇東坡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月圓夜,竟夜起相思。中國人的痴情與深情,也記錄在漢字之中。

“團圓”之“團”(團)從口専聲。“專”之本義為“紡縳”,也就是“紡錘”。紡錘繞著軸心旋轉,故有不離不散、中心誠一之義,因此,“專”(專)符遂有“專一、專注”之義。如:“團”(團)為“聚而為一”之義,“摶”(摶)亦為“撮而為一”之義。最有意思的是《說文解字》中還記有一個“嫥”字,許慎釋為“嫥,壹也”。從“嫥”的字形分析,該字可能會意為女子“用情專一心無旁騖”。可以說,這個字生動地記錄出漢語語言社團“痴心女子負心漢”的心理認知特點。女孩子一旦付出真心,那可真是“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種感情真的是夠驚天地泣鬼神的。

但是話說回來,既然有痴情,有深情,就一定有絕情,有薄情。與“嫥”相對應的還有一個“嫌”字。

團圓之日聊聊深情與薄情

《說文解字》釋“嫌”為“不平於心也;一曰疑也。從女兼聲。”聲符“兼”“從又持秝”,本義為“手持二禾”,有“並也”,“持握成雙之物”的意思。所以“雙”、“二”、“比”、“並”是“兼”做為聲符參構漢字時重要的語義資訊之一,如:“縑帛”之“縑”為“並絲繒”,“鶼”為“比翼鳥”,“鰜”為“比目魚”,“木兼”(廉)為“牖之二柱”等等。“嫌”字會意為“女子心中有二”,這是許慎釋其為“疑也”的原因。“心中有二”就會進行比較,一比較就多有“不平”。俗語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還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有女朋友或者老婆的人可能對此的感受更為強烈。古人把女性到一起寫作“姦”(奸邪),意思就是“三個女人一臺戲”。為什麼女人多了戲就多?主要的原因就是她們總會互相之間進行比較。比較的結果就是回到家裡以後每個家庭都雞飛狗跳,這也就是“嫌棄”的“嫌”之來源。所以中國的男人說,“絕不能讓老婆們到一起”是有原因的。

團圓之日聊聊深情與薄情

生活中能夠遇到一心一意(嫥)的人不容易,更多的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嫌)的。小龍女為什麼痴情於楊過?恐怕跟她最初只接觸過這個唯一的男性有關。因為“唯一”,沒有比較,所以只有“嫥”,形成不了“嫌”。可能也因為如此,在男性中心主義盛行的古代社會,女人們才會被緊緊地禁於深閨之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吧。但是仔細想想,這種做法,本質上體現出的其實是男性的極端不自信,是不是?

挺好玩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