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清朝科舉制度,你不知道的事!

作者:由 悠閒熱愛歷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7-29

科舉制度內容是什麼

清朝的科舉考試分為童試、鄉試、會試、殿試等幾個等級,且只有透過童試才能參加鄉試、只有透過鄉試才能參加會試、只有透過會試才能參加殿試。

清朝科舉制度,你不知道的事!

科舉

童試階段。必須由1名士紳為你的出身和品行提供擔保,才能獲得參加童試的資格。童試每3年舉行2次,每次考3場。第1場,由知縣主持所在地的考生,要求寫2篇“八股文”的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以及1首12行的五言格律詩。第2場,由知府或直隸州知州主持縣試考中的考生,考題與第1場相同,旨在排除在縣試中僥倖過關的人。第3場,由各省學政主持過關的童生參加院試,官府預先定好透過3場科試的人數。

鄉試階段。鄉試一般在陰曆8月初9開考,也考3場。第1場,8月初8,考生進入貢院,被關在考房裡;8月初9,開始寫3篇文章,題目必須出自“四書”,以及寫1首16行的五言詩;8月初10,考生出考房。第2場,8月11,考生再進考房,8月12,開始寫5篇文章,題目必須來自“五經”;8月14,考生再出考房。第3場,8月14,考生又得入房考;8月15,開始寫5篇有關政務的文章;8月16,完成鄉試階段考試,筋疲力盡地出考房。考試結果將在30到45天內公佈。

會試階段。在北京,每3年舉行1次會試,通常安排在3月開考,也考3場。第1場,寫3篇闡述歷史、1篇評論歷史題材的文章。第2場,考4篇經義的文章,以及1首5言律詩。第3場,寫1篇政治論文。考試後3天公佈會試結果。

殿試階段。會試中考者被授予貢士頭街,在1個半月後參加殿試。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另有14名高官協助,只考1場。寫1篇1000餘字的時務策,閱卷考官將10份最好的案卷上呈給皇帝,皇帝用硃筆在卷面上寫下評語和考生的名次。殿試中考的考生被授予進士頭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