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回望千年,帶你探索古城正定的前世今生,尋秘名字的發展!

作者: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7-29

河北西路包括現在哪裡

回望千年,帶你探索古城正定的前世今生,尋秘名字的發展!

回望千年,帶你探索古城正定的前世今生,尋秘名字的發展!

多年從事文史資料工作,先後參與《千年正定城》《高平地道戰》《自在遊正定》等書籍的編著工作。

一個地方的名稱是歷史的一部分,

被歷史之河及其激流波濤

反覆沖刷著,

直至今天的模樣。

正定,

這座位於河北省中西部的城市,

有著悠久的歷史,

燦爛的文化,

是被歷代皇家重視的福地。

“正定”這個地名可以從兩方面來闡述:

一是正定這一區域曾有過哪些名稱;二是正定這塊熱土曾是哪些行政治所所在地。

無論是正定本身名稱變化,還是行政治所名稱的變化,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為人淡忘。但是,其所承載的厚重文化,卻在歷史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回望千年,帶你探索古城正定的前世今生,尋秘名字的發展!

新市

正定第一個城市名字

正定這個地域最早能夠找到的地名是新市。早在新石器時代中期,正定這片土地上就有人類勞動生息。夏朝時期,正定為禹貢冀州之地;殷商時期,賡氏部落在這裡繁衍生息;西周初屬幷州之地。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北方少數民族十分活躍,從太行山西麓東遷,佔據了包括正定在內的一部分中原區域。

回望千年,帶你探索古城正定的前世今生,尋秘名字的發展!

春秋(前770—前476年)初期,白狄族人進至河北中部,先後建立了3個小國,即鮮虞、肥國、鼓國。三國相互呼應,與河北南部的燕、晉兩國對峙。鮮虞國國都就是現正定境內的新城鋪,當時名新市,這是正定這個區域第一個有歷史記載的城市名字。

鮮虞國昌盛時期管轄範圍至今保定地區南部、石家莊地區西部、邢臺地區大部。新市作為其都城,是當時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成為當時滹沱河流域最繁盛的城市之一。直至公元前489年,伴隨著烽火不斷的戰爭,鮮虞國被晉所滅。此後,鮮虞消失在了茫茫歷史長河中。其都城新市主要作為縣、鄉(社)建置,一直保留到現在。

東垣縣

正定第一個建置名字

戰國(前475—前221年)初期,白狄人又在原鮮虞國的地區建立了中山國,在其屬地設定了新市(今正定縣新城鋪村)、權(今正定縣東權城村)和東垣邑(今石家莊市東古城村)。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國統一六國,秦王嬴政稱始皇帝,秦朝開始實行郡縣制。全國設36郡,改東垣邑為東垣縣,隸屬於鉅鹿郡。

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西漢將鉅鹿郡北部劃出一部分,另外設定了恆山郡,東垣縣屬恆山郡,治所在東垣。東垣城遂成為郡縣兩級行政治所。東垣縣是正定這一區域第一個有歷史記載的行政名字。在這其後,有許多行政名字相繼登上歷史舞臺。

公元前197年,趙相國夏侯陳豨與匈奴勾結反漢,自立為王。次年8月,漢高祖劉邦御駕親征,平息了叛亂。戰鬥異常激烈,這讓劉邦認識到了東垣這一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於是將東垣縣改名真定縣,意為“真正安定”。

漢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因避文帝劉恆諱,改恆山郡為常山郡。

安樂壘

備受道武帝青睞的名字

公元352年,前燕大將慕容恪率軍為進攻常山郡城真定(今石家莊東古城)的冉閔,在滹沱河北岸修築了一座軍事堡壘——安樂壘,也就是現在的正定城前身。而此時的安樂壘還沒有城市的概念。皇始三年(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巡幸到了常山郡治所真定(今石家莊市東古城),北望安樂壘,嘉其美名, 遂移郡理之。自此,常山郡遷移到了安樂壘(今正定城),一個新的中心城市開始肇建並逐漸雄踞滹沱河北岸。

回望千年,帶你探索古城正定的前世今生,尋秘名字的發展!

北齊時,真定縣管轄範圍擴大到滹沱河以北,包括今正定區域。北周時,在安樂壘置恆州,領常山、蒲吾兩郡,這裡成為了州一級的地方行政治所。

真定

鑄就正定歷史輝煌的名字

雖為曲中人,卻非曲中意。真定縣所管轄的範圍最初並不包括現在的正定縣,但是真定這個名字後來卻在正定歷史舞臺上“佔據”了長達1900多年的時間。

從北魏至唐初年,這裡戰亂不斷,朝代更替頻繁,州、郡、縣治所曾反覆在滹沱河南、北兩岸遷移。直至唐武德元年(618年),真定縣治所由東古城移至現在的正定城,屬恆州管轄。武德四年(621年),恆州治所從石邑遷至真定,這裡又成為了州縣兩級治所。在此後長達一千多年時間裡,正定作為這一區域的封建王朝各級軍政治所,一直未變。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設恆陽軍都督府,真定的軍事地位得到了明顯提高,形成了以真定為中心城市、擁有八九座縣級城鎮的相對穩定的城市體系。唐寶應元年(762年),置成德軍於恆州,真定成為成德軍節度使大都督府駐地,這裡成為了恆、趙、冀、深等州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已突顯。唐元和十五年(820年),為避穆宗李恆諱,改恆州為鎮州,治所真定。

宋雍熙四年(987年),在鎮州置河北西路,治所在真定。領4府、9州、6軍,65縣。真定成為了宋朝路、府、縣三級行政治所。韓琦、歐陽修、沈括等名臣曾先後出任河北西路地方官,為這一地區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蒙古窩闊臺汗元年(1229年),改真定府為真定路(治真定)。元朝初置總管府,真定路領1司、1府、5州、9縣,府領3縣、州領18縣。河北地區作為元朝“腹裡”,由中書省直接管轄,真定成為了這個區域政治、軍事、文化、經濟中心。

回望千年,帶你探索古城正定的前世今生,尋秘名字的發展!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真定路為真定府,領5州27縣。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燕南河北道廉訪司置真定衛,隸北平都司。永樂元年(1403年),將開平中屯衛移至真定府,隸屬行後軍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年),從陝西調神武右衛於真定府,其指揮使司設在真定衛指揮使司西側,作為真定、保定府及周圍諸州在內駐軍的最高指揮機構。這時的真定不僅是控制州、縣的政治中心,而且是控制燕晉咽喉的交通中心,成為拱衛京師的主要城鎮,政治、軍事地位十分重要。

清朝入關之初,直隸真定府領5州13縣。順治十三年(1656年)改真定衛為真定鎮,官署稱鎮總公署。順治十七年(1660年)清將直隸巡撫駐地從大名移駐真定,真定成為直隸省的第二個行政中心。

正定

寓意美好的名字

雍正元年(1723年),為避皇帝胤禛名字之諱,改真定府為正定府,改真定縣為正定縣。從此,正定這個名稱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並沿用至今。

2200多年建置下的櫛風沐雨,1600多年建城的興衰嬗變,無論新市、東垣、真定、安樂壘……,還是恆山、常山、恆州、鎮州等地名,與其相適應的路、州、郡、府、縣等建置名稱,一起鑄就和見證這一區域的輝煌發展歷史。“正定”是一個內涵吉祥、寓意美好的名字。它從蹣跚學步一路走來,如今風帆正揚、勢頭正勁。正定這個寓意美好的名字則昭示著這一區域明天會更加美好,未來會更加燦爛輝煌。

回望千年,帶你探索古城正定的前世今生,尋秘名字的發展!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