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雲”觀展:琉璃中,情意濃——張毅創作回顧展

作者:由 有形歡喜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8-05

楊惠珊張毅有孩子嗎

by 上海電臺編輯吳豔(《話匣子FM》)

從文學起步,到電影輝煌,盛名時,毅然決定從事新門類的藝術創作,為此,他和太太用掉所有積蓄,甚至抵押房產,經歷無數次失敗和種種困難……今天小編來說說這位人物——華人導演、琉璃藝術家張毅的藝術生涯,帶您雲上觀一觀《至善前行——張毅創作回顧展》。

“雲”觀展:琉璃中,情意濃——張毅創作回顧展

“張毅創作回顧展”即日起在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泰康路25號)舉辦。這是張毅先生辭世一週年之際,太太楊惠姍第一次以策展人身份對丈夫的紀念。很多人聽說張毅和楊惠姍,或是因為他們在琉璃藝術上的成就,卻不知道,他們曾經是影視圈的絕對頂流。

“雲”觀展:琉璃中,情意濃——張毅創作回顧展

張毅青年時相片

張毅,19歲即發表小說,1980年代,他在亞洲電影圈佳作不斷,斬獲金馬獎及亞太影展最佳導演。而楊惠姍在投身琉璃藝術之前,曾在11年時間裡,出演過100多部電影,塑造過各種型別的角色,她主演的電影《玉卿嫂》《小逃犯》《我這樣過了一生》更是讓她連獲金馬獎、亞太影展影后殊榮。三年三個影后桂冠,唯一兩連冠的金馬影后。後來的一次,她與張毅合作他們的第三部電影《我的愛》,根據劇情需要,劇組借了很多國際藝術家的作品,而其中就有——琉璃。他們第一次被那些流光溢彩的琉璃藝術品驚豔到了;但是,更讓兩人驚訝的是,那些作品裡,沒有一件來自中國。

文化,是一種尊嚴。

1987年,在電影事業的巔峰期,張毅與楊惠姍選擇了攜手隱退演藝圈,轉身投入心心念唸的琉璃藝術,成立“琉璃工房”。

“雲”觀展:琉璃中,情意濃——張毅創作回顧展

《玉卿嫂》劇照

在中國,琉璃藝術可以說是既古老,又年輕。

說它古老,是因為中國琉璃最早出現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泛指鉛鋇融制的玻璃。在詩人筆下,更有描述琉璃的著名詩句——李賀的“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蘇東波的“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更有耳熟能詳的白居易的“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雲”觀展:琉璃中,情意濃——張毅創作回顧展

張毅琉璃作品

說它年輕,則是中國琉璃在明清兩朝經歷輝煌之後,迎來漫長的沉寂期,傳統技藝幾近失傳。

先不說技藝,且說這一點——“隔行如隔山”。對於兩個以文字、影像為思考工具的藝術家,學習手工藝術——這個決定——意味著他們得從最基本的拿雕刻刀開始。毫無經驗,唯有不斷學習,不斷摸索。其間自然是走過彎路,吃過苦頭。醞釀、創意、設計、雕刻、燒製、雕琢……一個琉璃作品的問世要經過幾十步的工序創作。而且琉璃製作週期長,流程一環扣一環,每個環節都不允許出錯。火候把握也是關鍵之處:每種琉璃色料不同,燒製的溫度也會有所變化,如綠色需要880℃左右,黃色要980℃左右,而孔雀藍則要1000℃左右……製作者也經常在高溫煅燒的工作室做滿幾十個小時……

還有一個考驗,起初,他們選擇傳統的吹製法,但藝術價值有限,藝術界反應一般。後來,他們轉攻脫蠟鑄造法,並研究復興失傳的漢代琉璃燒製技法,但長期不能突破技術瓶頸。最困難的時候,他們不僅花光了所有積蓄,甚至負了一大筆債。然而,他們仍一邊摸索,一邊不停拜訪取經,多次赴國外研習進修。在經歷了人力、物力、心力的反覆折磨之後,兩人終於苦盡甘來,成功研發出琉璃脫蠟鑄造技術。

“雲”觀展:琉璃中,情意濃——張毅創作回顧展

張毅琉璃作品

憑藉著深厚的東方底蘊、成熟的藝術思維、獨到的審美創意,1993年,楊惠姍的作品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這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建館以來第一次收藏當代的琉璃藝術品。2016年,巴黎百年博物館——巴黎裝飾博物館收藏張毅和楊惠姍的琉璃作品,這是該館成立以來首次收藏華人琉璃藝術。他們的作品還被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美國康寧玻璃博物館等等永久收藏。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更永久收藏了他們的琉璃作品“千手千眼千悲智”與“千一自在”。而期間,於2006年,兩人創辦並設計的琉璃藝術博物館在上海開館。

張、楊之前,世界玻璃史上還從來沒有中國人的名字。是的,你沒看錯,我說的是“世界玻璃史,而不是世界琉璃史”,因為“琉璃”一詞,還是張毅、楊惠珊定義他們創作的這種材質時用的名字,不用法文,不用英文,而是用漢語的“琉璃”以及漢語拼音的“liuli”。這個名字,蘊含了他們對於歷史和文化的自我沉澱,更是一種精神,一種使命。我手頭摘錄了一段張毅先生寫的話:“當我們從埋首於孤獨辛勤的成長中抬起頭來,驀然發現中國四周廣袤千年泥土地下,竟是撥出埋藏著閃爍琉璃的光芒,我們覺得深深的驚訝。之後,我們領悟了一個精神概念:尊重和傳承。”

“雲”觀展:琉璃中,情意濃——張毅創作回顧展

張毅作品《“太湖石”系列》

“雲”觀展:琉璃中,情意濃——張毅創作回顧展

張毅作品《“焰火禪心”系列》

“雲”觀展:琉璃中,情意濃——張毅創作回顧展

張毅作品《“一抹紅”系列》

與妻子相比,張毅先生的創作風格更為隨性而為,揮灑不拘。他讓琉璃在焰火的淬鍊中肆意流動,發揮更大的自由度,一瞬間的凝固,又充盈著情感。這一次,《至善前行——張毅創作回顧展》上的作品,包括向自然之美致敬的“太湖石”、跨越挫折後的生命體悟“自在”、讓法國百年博物館驚豔的“焰火禪心”,以及東方水墨意蘊的“一抹紅”等四大系列,是藝術家個性的寫照,也是他將文學與東方的禪意、對生命的哲思,鑄造進自己的每一件作品。本次展覽更有張毅從文學、電影到琉璃藝術的畢生創作精華,包括工作檔案、電影手稿、海報、動畫等,讓人們能夠了解他在不同領域的成就。

“雲”觀展:琉璃中,情意濃——張毅創作回顧展

“雲”觀展:琉璃中,情意濃——張毅創作回顧展

張毅書寫的作品說明文卡

值得一提的是,展牆上,還貼有一張張作品說明文卡,這是30多年來,張毅為琉璃工房的每件作品親筆書寫的說明文,用詩意美文,講述作品背後的故事,總共寫了一萬多張。楊惠姍女士在策展人導語中寫到:

“當那一張一張的說明文,展現成一萬多張在我面前,我禁不住淚如雨下……三十三年來,一萬多個日子,張毅從未停歇的一字一字寫下每件作品的思想與情感。他希望藉由一件件琉璃作品去承載傳遞傳統文化裡的倫理價值。”

“雲”觀展:琉璃中,情意濃——張毅創作回顧展

而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在展覽序言中寫道:“縱觀張毅先生的一生,角色精彩多變,從文學、電影,到琉璃藝術,每段經歷皆是個中翹楚,獲獎無數。往事歷歷,如在目前。最難忘莫過他身負中華文化傳承之自省,於琉璃技法失傳之際,雖千萬人吾往矣,迎難而上,勇擎起一面前進的旗幟。”

本次展覽將持續到2022年三月。

“雲”觀展:琉璃中,情意濃——張毅創作回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