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唐代大詩詞家,婉約詞派創始人,竟然還是位科舉槍替高手

作者:由 觀史說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8-08

大中是誰的年號

科舉被譽為我國“第五大發明”,透過分科考試,擇優錄取,是一種先進科學的人才選拔制度。科舉制度創立以後,就是我國重要的人才選拔手段。科舉考試為底層百姓提供了飛黃騰達的機會,有能力的讀書人透過科舉來進入仕途,平步青雲。

唐代大詩詞家,婉約詞派創始人,竟然還是位科舉槍替高手

明代趙秉忠狀元卷,在殿試中表現出色而名垂青史,他的試卷也是現在僅存的狀元卷

當然,也有一些沒能力的人為了功名,採取一些不光彩的手段,例如“槍替”。

什麼是槍替

“槍替”,俗稱替考,是科舉考試的作弊手段。這種方法的安全性實用性都比較高,不需要去勾結權貴,被有錢無勢的人採用。槍替不需要去勾結主考官和權貴,再者唐代科舉考試是開卷,允許帶小抄,槍替就成為了唐代最常見的作弊方式。

唐代大詩詞家,婉約詞派創始人,竟然還是位科舉槍替高手

論語,唐代科舉考試書目之一

槍替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槍手直接代替考生考試,古代有也有記錄考生身體特徵的“准考證”和“身份證”,但是不夠詳細,能起到防止替考效果,但也效果較差,找到相貌相似的考生,便有了替考的可能。

考生和槍手在同一場考試,在考場內兩人交換試卷或者草稿紙,以此來傳遞答案,幫別人完成考卷。相比直接替考,這種難度比較大了。

考生透過一些手段把試題傳給考場外的槍手,槍手在考場外完成,再把答案傳遞給考場中的考生,這種方法一般需要主考官的配合,難度極大。

唐代科舉剛興起,一些科舉制度不夠完備,造成科舉槍替現象比較普遍。下面我們要說的,就是一位科舉槍替高手,堪稱“

科舉作弊第一人

”,他是唐代著名詩詞家,花間派創始人,婉約派鼻祖——溫庭筠。

詩詞家溫庭筠

溫庭筠出生在晚唐,是唐初宰相溫彥博的後代。溫庭筠在詩詞上造詣都很突出。他寫的詩詞藻華麗,意境優美,與李商隱齊名,被稱為“溫李”。除了詩,他的詞文采飛揚,聲情並茂,被尊為“花間派”鼻祖,是婉約派的最早代表人物。也有學者將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溫庭筠並列為“唐朝樂府四大家”。

唐代大詩詞家,婉約詞派創始人,竟然還是位科舉槍替高手

溫庭筠留下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他的著作《商山早行》中,“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這一句更是千古名句,一百多年後,宋代的歐陽修看到這句詩時讚歎不已,歐陽修嘗試著模仿寫作了很多詩,都沒能超越這句詩描繪的意境。他的詞《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

句句經典,將獨自在家的妻子盼望丈夫歸來的場景描寫的淋漓盡致。溫庭筠有三百多首詞流傳下來,發展形成了“花間派”,成為“婉約派”的源頭,宋朝詞的興盛,離不開溫庭筠的貢獻,李煜、柳永、晏殊、李清照這些後世詞人都受到溫庭筠的影響。

唐代大詩詞家,婉約詞派創始人,竟然還是位科舉槍替高手

溫庭筠寫詩不僅寫得好,更重要的是寫得快。當時他有個綽號“

溫八叉

”,意在指溫庭筠寫詩做賦速度夠快。唐朝進士考試是“命題作文”,要寫一篇八韻詩歌,考試時間是三根蠟燭燃燒完的時間。有人寫對聯來形容唐代進士考試:

三條燭盡,燒殘士子之心;

八韻賦成,精破試官之膽。

三根蠟燭燃燒完了很多考生都寫不出來,但是溫庭筠,只要兩手一叉就能寫成一韻詩句,叉八下手就能寫成一篇八韻詩了,因此,被人稱為“溫八叉”。

如此全才的溫庭筠?為何會成為科舉槍替高手呢?

科舉槍替高手溫庭筠

溫庭筠槍替這件事,不是什麼野史故事,在《新唐書》中有記載:

思神速,多為人作文。大中末,試有司,廉試尤謹,廷筠不樂,上書千餘言,然私佔授者已八人。

這段史料記載的是大中(唐宣宗年號)九年的科舉,這是溫庭筠最著名的一次舞弊。這次考試主考官禮部侍郎沈洵聽說溫庭筠作弊厲害,就安排他坐到了最前排,他溫庭筠坐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著,以防他作弊。

唐代大詩詞家,婉約詞派創始人,竟然還是位科舉槍替高手

考生趕考雕塑

主考官沒有想到的是,這次考試主考官一位能夠震懾住溫庭筠,可沒想到,溫庭筠在主考官眼皮子底下,幫助了八個人完成試卷。不知道溫庭筠是如何在主考官眼皮子底下把答案傳給周圍同學的,有一個重要的資訊不能忽視,唐朝科舉考試是開卷的,考生可以翻看參考資料,這或許給溫庭筠提供了方便。

這不是溫庭筠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但卻是最後一次。他的能力,不會因為一次科舉及第或落第改變,但他倒是利用科舉,創造了舞弊第一人的名號。更有意思的是,溫庭筠在考場上幫助別人,是不收錢的,免費的幫助別人,甚至他跟周圍的人都不認識。

唐代大詩詞家,婉約詞派創始人,竟然還是位科舉槍替高手

溫庭筠為什麼要當槍手呢?擁有如此的才華好好考試做個狀元郎不好嗎?這可能也是溫庭筠的想法。

落第落第再落第

溫庭筠參加過多次科舉考試,。在開成四年、大中元年等時間多次參加科舉,在大中元年參加科舉的時候,剛到京城,在考試之前,就備受推崇,京師的名士都與他結交,《舊唐書》中有記載:

初至京師,人士翕然推重。然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惻豔之詞,公卿家無賴子弟裴誠、令狐滈之徒,相與蒱飲,酣醉終日,由是累年不第。

裴誠、令狐滈都是當時著名的紈絝子弟,溫庭筠跟他們在一起,“不修邊幅”,在京城留下來壞名聲,引起了主考官反感,他考不上,不是因為能力不夠,而是得罪了權貴。

唐代大詩詞家,婉約詞派創始人,竟然還是位科舉槍替高手

溫庭筠不修邊幅,恃才傲物,同時譏諷權貴,他的行為讓那些權貴們都看不慣,同時,晚唐時期政治黑暗,黨派之間鬥爭激烈,溫庭筠也被亂入其中的政治鬥爭中。他在考試前,就註定了科舉落第的命運。

溫庭筠心裡也清楚,既然人家不讓咱們考出好成績,那咱們何不陪他們玩玩?溫庭筠的科舉舞弊,除了這次槍替,幫助周圍八個同學完成考試,還參與了一次科舉洩題事件也跟他有關,可能他就是把科舉當成去玩了吧。在唐朝,想做官,可不是隻有科舉一條路的。

除了科舉,還有一個方式是引薦。當朝官員可以引薦有才華的人,類似現在的“內推”。溫庭筠依靠其名聲和威望,肯定是不愁引薦之人的。

唐代大詩詞家,婉約詞派創始人,竟然還是位科舉槍替高手

大中六年,在杜牧的引薦下,他入朝為官。但是因為幫助八個人作弊,被貶為隨州隋縣縣尉,成了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官。

因為這個時代

科舉制度興起於當代,興盛於宋。唐朝的科舉制度相比後世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考生是開卷考試,老師閱卷也是看著名字對著原試卷修改,“糊名”“謄錄”等科舉的高階玩法在宋代才出現。

唐代的科舉是讀書人入朝為官的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唐朝末年的“牛李黨爭”就是就是科舉出身的“牛黨”和門第出身的“李黨”之間的鬥爭。科舉在唐朝是不完善的制度,讓溫庭筠有了可乘之機。唐朝統治者的大度,給了溫庭筠如此“惡作劇”的膽量,溫庭筠此次事件只是被貶,要是在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