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為啥大同只做過少數民族的都城,卻沒有成為大一統王朝的都城?

作者:由 觀察古今都市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9-22

楚國遷都為何都叫做郢

大同是我國九大古都之一,曾是北魏的都城,也曾是遼代和金代的西京。總之,

大同曾做過少數民族的都城或準都城,但是從來沒有成為大一統王朝的都城,沒有成為漢民族的都城,原因何在?

為啥大同只做過少數民族的都城,卻沒有成為大一統王朝的都城?

大同新平堡長城遺址

先來說說大同為啥能成為北魏都城。大同地處農牧交錯帶內,據研究,在1000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大同周圍有天然的牧場,廣闊的平川之地,適合遊牧經濟發展。

另外,平城地區與蒙古草原的天然地理聯絡,可以確保拓跋族在圖謀中原時,最大限度保證遊牧經濟和草原政權的移動性,

既有利於緊密聯絡草原大後方發揮遊牧民族優勢,又能夠根據形勢需要保證進退有序。

而且北魏是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民眾根基依然是牧民群體,遊牧兼狩獵是主要的生活方式,一旦脫離蒙古高原就會喪失生存基礎。遊牧經濟並不會在短時間內轉變為農業經濟,因此建都中原會動搖其國家根基。

為啥大同只做過少數民族的都城,卻沒有成為大一統王朝的都城?

大同古城四牌樓

後來的歷史證明了上面的說法,

北魏從平城遷都洛陽後,弱化了對草原經濟的控制,在北方六鎮叛亂下削弱了國力,快速滅亡。

但是對於中原王朝就不同了,

長安、洛陽的自然條件都較大同優越,根本沒有充分的理由定都大同。

大同這地方緯度高,氣候苦寒,物產不能支撐一座大都城的運轉,而從外地大規模運輸糧食到大同也不現實,這地方的水運並不便利,缺乏運河連線。

同盆地年降水量一般是400-450毫米,大同等地不足400毫米,降水量分佈嚴重不均且極端天氣多發,四季降雨分別佔全年的16%、62%、20%、2%左右,且洪澇災害頻發。早在北魏時期,平城居民住所就經常因六月暴雨“京城水溢”。

為啥大同只做過少數民族的都城,卻沒有成為大一統王朝的都城?

大同,雲岡石窟

大同的土壤主要是淡慄鈣土,要分佈在1000-1700米的山地、高原及河流階地上,約205萬畝,佔全市土地面積326萬畝的80%左右。

淡慄鈣土肥力較差,大同市的自然植物是以針茅屬為主的草本植物,還有興安胡枝子、百里香、蒿類等,主要為乾草原景觀。

所以大同對農耕民族來說,根本不是理想的發展區域,

長安地處關中平原,洛陽也有大片平川,何必要定都到偏北的大同呢?

大同自古以來的定位就是軍事重鎮,必須要派重兵把守,而非一座全國中心城市。今天山西的主要人口也集中於太原、運城和臨汾等城市,而不是北邊的大同和忻州,

地理環境的影響往往是決定性的,你贊同這一看法嗎?

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