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青年學者交流低碳國土開發利用與保護

作者: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9-25

曾任職務一般填什麼

青年學者交流低碳國土開發利用與保護

新華網南京9月16日電(記者楊紹功)記者從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獲悉,低碳國土開發利用與保護青年學者論壇暨2022年江蘇省“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分論壇15日在江蘇南京舉行。

論壇上與會青年學者以“低碳國土開發利用與保護”為主題展開了學術交流,行業內相關人士400餘人以線上線下方式參加了論壇。

江蘇省科協副主席馮少東在致辭中表示,與會專家、代表直面低碳與土地領域前沿重大問題和挑戰,交流學術思想,分享創新成果,推動成果轉化,對低碳與土地管理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李如海說,低碳國土開發利用與保護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江蘇將“雙碳”目標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資源管理各方面,提出從四個方面推動低碳國土開發利用與保護:一是最佳化國土空間結構佈局,引導國土空間碳減排、碳增匯,二是嚴格保護自然資源,夯實自然生態系統固碳增匯基礎,三是推動用地方式轉型,促進綠色產業發展和能源開發利用,四是強化科技創新,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基礎支撐。李如海認為,與會代表的廣泛交流,有利於推動江蘇省低碳國土開發利用與保護工作創新發展取得實效。

中國土地學會土地生態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郭旭東表示,低碳國土開發利用與保護需要在碳減排和碳增匯兩端同時發力,要在完善理論研究和科學觀測、國土空間規劃引領、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國土空間碳源/匯相關制度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入探索創新。

論壇上,六位青年學者圍繞低碳國土開發利用與保護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朱青研究認為,太湖流域土壤礫石含量高、降雨豐沛、氣候溼潤和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劇烈,丘陵山區土壤礫石嚴重影響土壤水文過程和碳氮庫,從而影響溫室氣體排放的通量與時空變化規律。這項研究將為最佳化空間規劃、提升陸地生態系統固碳增匯能力提供了科學依據。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劉大海研究認為,由於海洋的流動性和連通性以及海洋碳匯作用的動態性和不可觀測性,海洋碳匯的時空格局、增匯潛力等內在機理等需進一步研究,還需加強海洋碳匯相關科學研究與國際合作,融合發展藍色金融和碳金融,建立健全海洋碳匯交易體系,探索海洋碳中和核算機制,推動海洋碳匯價值實現。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副教授揣小偉研究發現,不同省份的土地利用變化增加了碳赤字, 主要是由於高碳排放的建設用地擴張引起的。他的研究透過分析區域間相互作用和區域內部差異,建立了一種新的公平碳補償模型。

浙江師範大學副教授解雪峰研究認為,濱海鹽鹼地中,表層土壤鹼分可能是作物生長髮育過程中比鹽分更重要的抑制因素。此外,土壤容重、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含鹽量是影響作物產量的關鍵因子。

江蘇省土地勘測規劃院高階工程師王振山的研究分別構建了陸、海國土空間功能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成果對提升海岸帶生態系統功能和固碳增匯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地質大學碩士劉洋碩的研究成果,將雙碳融入到主體功能區劃定方案,可以針對地區特點更好地推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完)

【來源:新華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